王淑琴 王俊麗
[摘要]隨班就讀是富有中國特色的融合教育形式,也是當前我國適齡特殊兒童少年的主要教育安置形式,建設完善的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是提高隨班就讀質量、發展融合教育的基本前提。筆者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發現Z市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建設工作面臨著資源總量不足、政策體系不健全、工作機制不完善、融合教育理念得不到充分認可等困境,提出擴大融合教育資源、加強政策體系建設、暢通工作運行機制、進一步優化外部環境等建議。
[關鍵詞]隨班就讀;融合教育;支持保障體系;特殊教育
[中圖分類號]G76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843(2022)02-0036-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2.02.007
“融合教育”是指教育應當滿足所有兒童的需要,每一所普通學校都必須接收服務區域內的所有兒童入學,并為這些兒童都能接受到自身所需要的教育提供條件[1]。它不僅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特殊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方向。“隨班就讀”這一概念首次出現在《中國殘疾人事業五年發展綱要(1988-1992年)》中,通常是指讓具有一定能力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就近進入普通學校,同普通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活動,共同進步。在我國,融合教育的形式主要為隨班就讀,因此,隨班就讀工作的質量和水平也就代表了融合教育的發展水平。國家教育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的殘疾兒童少年數量已經占到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總數的50%左右,成為特殊教育的主體。可見,提高隨班就讀質量對于發展融合教育、構建高質量的特殊教育體系至關重要。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兩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的實施以及《殘疾人教育條例》的修訂,融合教育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3]。《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全面推進融合教育”,教育部2021年的工作要點是“以適宜融合為目標,辦好特殊教育”。可見,發展融合教育是一段時期內我國特殊教育工作的重點。隨班就讀是富有中國特色的融合教育形式,自從1994年國家教委印發《關于開展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的試行辦法》以來,各地一直在以隨班就讀為著力點,大力發展融合教育。
當前,在我國還存在著概念理解的問題。有學者認為,隨班就讀是中國特色的融合教育;還有學者認為,隨班就讀是淺層的融合教育、是融合教育發展的初級階段。但不論哪一種理解,隨班就讀和融合教育都不僅僅是指讓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坐到同一間教室里學習,而是除了物理空間的融合,還要考慮教育的融合、交往的融合、心理的融合、社會的融合等諸多因素。只有建立完善的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對普通學校的隨班就讀工作進行科學而持續的指導和服務,才能讓特殊兒童真正融入普通教育。教育部《關于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完善隨班就讀資源支持體系”一項中提出了“加強資源教室建設”和“發揮資源中心作用”的要求,同時提出注重課程教學調適、完善殘疾學生評價制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教師特殊教育專業能力等相關要求[4]。Z市地處欠發達地區,教育理念、人才儲備、經濟發展等諸多方面與發達省市尚存在一定差距,為全面掌握該市隨班就讀工作的開展情況,促進隨班就讀工作健康快速發展,筆者以自編調查問卷的方式,分別于2018年、2021年對該市所有縣(市)區隨班就讀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通過對調查結果的科學統計和認真研究,梳理了該市近年來隨班就讀工作所面臨的困境和存在的問題。
二、隨班就讀工作的總體情況
Z市現有21所特殊教育學校(機構),涵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及高中教育階段,招生類別覆蓋七類殘疾學生。經過多年努力,已經建立起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教學校為骨干、以各級資源中心為支撐、以特教班和送教上門為補充,公辦民辦協同發展的特殊教育體系,基本實現了零拒絕、全覆蓋,能夠滿足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的入學需求。
(一)隨班就讀工作得到應有的重視,已經形成以隨班就讀為主體的教育安置體系
筆者共對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學生數量和比例進行了兩次調研。2018年數據顯示,全市隨班就讀學生占殘疾學生總數的48.3%(見表1);2021年數據顯示,全市隨班就讀學生占殘疾學生總數的49.9%(見表2)。三年中,隨班就讀學生比例由48.3%增加到49.9%,增加了1.6個百分點,與全國隨班就讀學生比例持平,說明Z市隨班就讀工作正在穩步推進,達到了預期目標。同時,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普通學校對隨班就讀學生的殘疾類型、殘疾程度的包容性也在逐步增強,以隨班就讀為主體的教育安置格局已經形成。
(二)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初具規模,融合教育發展基礎穩步增強
Z市于2017年成立了市級特殊教育資源與指導中心,并通過特殊教育提升計劃要求各縣(市)區成立區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和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2018年數據顯示,全市15個縣(市)區,除開發區外,都成立了區級資源中心,市、區兩級資源中心共有工作人員38人(見表3)。2021年數據顯示,全市17個縣(市)區(其中新增2個區劃)中,12個縣(市)區成立了區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共配備了60名工作人員(見表4)。
從表3、表4可知:2018年全市共有資源教室30個,而2021年全市共有資源教室48個,比三年前增加了18個,增幅達60%,說明隨班就讀工作的物質基礎在不斷夯實,保障能力在大幅提高。48個資源教室共配備專、兼職資源教師91人,這些硬件條件的配備和軟件條件的改善為擴大隨班就讀比例、提高隨班就讀工作質量奠定了基礎。
(三)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素養進一步提升,施教能力普遍提高
通過對Z市2021年特殊教育教師專業背景及接受培訓情況調查得知:2021年特殊教育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62.4%,學歷層次較2018年有較大提高。這3年中,國培、省培強化了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市級教育行政部門每年組織100名特殊教育管理者及專任教師進行業務培訓,區級資源中心加大了對轄區內資源教師的指導和培訓力度。有的區級教育行政部門開展了針對普通中小學的特殊教育通識性培訓,增強了普通中小學教師承擔融合教育主體責任的意識,培養了普通學校教師實施特殊教育的能力。
三、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建設所面臨的困境
在相應政策和舉措的推動下,Z市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已經形成了基本架構,在原有基礎上取得了較大進展。但從調查結果來看,該市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的建設與發達地區、發達省市及隨班就讀學生的實際需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一)資源總量尚顯不足
一是資源中心建設不足。至2021年,全市共建設市、區兩級資源中心13個,還有5個縣(市)區沒有成立區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17個縣(市)區僅有近半數地區成立了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部分區域既沒有設立公辦特殊教育學校,也沒有民辦特殊教育機構填補空白,隨班就讀巡回指導的工作職責無法落實。
二是資源教室數量不足。2021年,全市共有隨班就讀學生1968人,有48個資源教室為這些學生提供服務。教育部印發的《普通學校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設指南》中提出“招收5人以上數量殘疾學生的普通學校,一般應設立資源教室”,可僅從平均數量上計算,Z市資源教室總量就有較大缺口,且資源教室的分布不夠均衡,農村、偏遠地區的資源教室更少,這與該市隨班就讀學生的實際需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三是資源教師數量及專業力量不足。全市48個資源教室共配備專、兼職資源教師91人,資源教師隊伍已經初具雛形,但教師的數量和專業素養仍有較大差距。91名資源教師中,兼職教師85人,專職教師僅有6人,且相當一部分資源教師是由年齡大、臨近退休,甚至不能更好地勝任學校其他工作的教師來擔任,可見,資源教室的專業力量還比較薄弱。
(二)政策體系不健全,一些關鍵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二期提升計劃實施以來,各縣(市)區均出臺了本區域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加強了資源中心和資源教室的建設。但在實際工作當中,相當一部分地區沒有通過相應的配套政策對資源中心和資源教室的工作職責、運行機制、管理辦法、督導評估等工作進行詳細規定,“隨班就讀學生的生均經費”“融合教育教師的待遇”“資源教師的認定與管理”“隨班就讀工作的督導與評估”等關鍵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或落實不到位,從而導致隨班就讀工作推進困難。
(三)工作機制不完善,隨班就讀質量亟待提高
全市已經建立了“市中心—區中心—資源教室”三級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但相當數量的資源中心沒有辦公經費,缺少專職工作人員;有辦公經費的也基本都是一次性投入,沒有形成長效機制;各縣(市)區對資源教室的投入也基本上都是一次性投入,沒有后續的經費支持和跟蹤指導。“市中心—區中心—資源教室”的三級管理和運行機制沒有建立起來,市中心對區中心指導不夠,區中心不能定期深入普通學校或資源教室進行巡回指導,資源教室及相關設施設備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2018年調查數據顯示,全市共有378所普通中小學實施了隨班就讀教育,能夠提供輔具、課程調整等隨班就讀支持服務工作的學校只有24所,占比僅為6.35%;24所學校當中,只有10%的學校針對殘疾學生的情況制定了IEP(個別教育計劃),17%的學校給殘疾學生安排了單獨的課程,6%的學校提供了特殊的教具和輔具(見表5)。而且,在日常工作中,殘疾學生在普通學校讀到中年級以上就會因跟不上進度而回流到特殊教育學校。這部分學生殘疾程度較輕,但學業成績反而不如一直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的學生,有的甚至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說明普通學校里的殘疾學生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與支持,且一段時期內普通學校“隨班就座”的現象比較普遍,隨班就讀的質量亟待提高。
(四)融合教育理念得不到充分認可
融合教育的推進需要政策、機制、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合力。調查中發現,目前Z市融合教育發展社會環境還不盡如人意。
一是普通學生家長接納程度較低。2018年通過向普通學校、普通學生家長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間接和直接地調查了普通學生家長對隨班就讀教育模式的認可度。結果顯示,大部分普通學生家長并不愿意自己孩子的班級里有殘疾學生。根據對所設計問題回答的整理,其原因大致是:家長認為殘疾學生會影響班級學習秩序,會影響到自己孩子的學習和發展。
二是普通學校接納程度低。每年招生入學季都會出現一些普通學校拒收學區內適齡殘疾學生的情況,其客觀原因是學校不具備為這些學生提供教育支持(教育、指導、康復訓練、輔具、安全管理)的能力,或無法解決普通學生家長和殘疾學生家長之間的矛盾或沖突。
三是社會接納程度低。2018年回收的社區調查問卷顯示,能為殘疾孩子知識學習、課后康復、融入社區生活提供支持條件的社區少之又少。
四、加強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建設的思考及建議
隨班就讀是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重要途徑,是提高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體現[5]。特殊兒童在生理、心理、學習、交往、生活自理、社會適應等方面存在諸多的特殊性,必須建立完善的支持保障體系,為特殊兒童提供適合的支持性教育與服務,才能讓特殊兒童更好地融入普通教育,最終融入社會。根據Z市目前隨班就讀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網點布局和教師隊伍建設,繼續擴大融合教育資源
一是加強資源中心建設。牢牢把握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和《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21-2025年)》落地之機,繼續加強市、區兩級資源中心建設。一方面,要加強市級資源中心建設,并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經費支持,強化市中心對區中心的指導。另一方面,要加強區級資源中心建設。加強開發區特殊教育學校及資源中心的建設,配齊區級資源中心;加強非城區區級資源中心的業務指導和人員、經費支持,采取相關舉措,強化區中心對普通學校及資源教室的巡回指導。
二是加強資源教室建設。根據隨班就讀學生的分布情況,對資源教室的建設進行統籌規劃,以農村地區和開發區為重點,統籌考慮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高中教育各學段,繼續擴大資源教室總量,為資源教室提供持續的經費支持,提高普通學校實施融合教育的保障能力。
三是加強資源教師管理。要堅持優中選優的原則,選拔具有一定特殊教育素養、更加富有仁愛之心和責任心的優秀教師擔任資源教師,從源頭上提高資源教師素質;要建立資源教師學分認定和持證上崗制度,制訂系統的培訓計劃,加強對資源教師的周期性培訓與過程性管理,推動資源教師合理流動制度,提高資源教師的專業素養;要增加資源教師隊伍中專業人員的數量,大力引進特殊教育專業、教育康復專業、融合教育專業的高校畢業生,提高資源教師中專職教師和專業人員的比例,提高資源教師的專業技能。
(二)加強政策體系建設,完善相關工作制度
認真梳理國家政策體系,充分借鑒發達省市的成功經驗,以《殘疾人教育條例》《特殊教育提升計劃》《關于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為依據,從“市、區、校”三個層面和“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學校”兩個方面,系統梳理、科學制訂相關配套政策,形成明確的市、區、校三級隨班就讀工作政策體系和制度體系,推動隨班就讀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
(三)暢通工作運行機制,確保相關政策落到實處
一是建立部門聯動機制。積極履行政府責任,由各級政府牽頭,建立教育、衛生、殘聯、財政、民政等多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統籌規劃特殊教育發展及隨班就讀工作;打破條塊分割和部門壁壘,建立明確的部門分工合作制度,通過相關部門的政策互補、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合力加強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建設。
二是強化督導評估機制。強化市中心對區中心、區中心對普通學校和資源教室的業務指導,加強對各級資源中心及資源教室運行情況的督導,讓各級資源中心及資源教室真正發揮作用;將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工作納入對普通學校及相關領導干部的業績考核,提高普通學校主動作為的意識和能力;建立規范化、科學化的質量評估標準,對隨班就讀工作進行評價,通過評價改革促進質量提升。
三是建立表彰激勵機制。借鑒發達地區經驗,開展融合教育示范區、融合教育先進校、融合教育先進個人、最美融合教育教師、融合教育有功單位等評比,落實相關待遇及獎勵政策,激發廣大教育工作者主動做好隨班就讀工作的積極性。
(四)進一步優化外部環境,創設融合教育氛圍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對融合教育理念及隨班就讀工作相關政策的宣傳,從教育立法、社會文明、人文關懷等多個角度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普通學生家長及全社會對殘疾學生的接納程度。
二是加強硬件建設。加強普通學校無障礙設施建設和對教育輔具配置的研究與學習,為隨班就讀學生提供最大的便利與支持,從空間上消除殘疾學生融入普通學校的障礙。
三是加強社會配套支持建設。強化學生的家庭教育,對所有家長進行融合教育理念培訓;加強社區為殘疾人服務的資源建設,為殘疾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參與社會生活提供便利。
綜上,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及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的頒布與實施,特殊教育必將迎來一個關注差異、注重質量、內涵發展的新時期。科學研判當前市域內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建設所面臨的困境和存在的問題,將有利于下一階段的精準施策和科學推進。筆者相信,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市隨班就讀工作必將實現新的飛躍,特殊教育必將迎來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雷江華.《融合教育導論》(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52.
[2]國務院.《殘疾人教育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74號)[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23/content_5170264.htm.
[3]教育部.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印發《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1707/t20170720_309687.html.
[4][5]教育部.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2006/t20200628_468736.html.
Difficulties and Thoughts on the Support and Guarantee?System Construction for Class Attendance
——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All Counties (cities) and 21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Institutions) in Z City
WANG Shuqin1, WANG Junli2
(1Changchun Primary Eduction Research Center, Changchun, Jilin 130000, China;
2 Changchu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Changchun, Jilin 130000, China)
Abstract: Class Attendance?is a form of integrated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s also the main form of education placement for special school-age children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a perfect support and security system for class attendance is the basic premis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 attendance and developing integrated education. The author on the basis of full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found that followed in the Z city support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work is faced with inadequate resources, policy system is not sound, imperfect working mechanism, the fusion education idea can not get full approval, etc, and put forward to expand integration education resourc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cy system, smooth running mechanism, further optimize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Key words:Class Attendance; integrated education; support system; special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22-01-09
[基金項目]長春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建設的困境與研究”(項目編號:JKBLX2019978)。
[作者簡介]王淑琴(1965-),女,吉林輝南人,長春市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學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基礎教育。王俊麗(1976-),女,吉林通化人,長春市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特殊教育教學管理、融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