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經亞洲評論》5月21日文章,原題:針對性起訴困擾在美華人科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曾因涉嫌“隱瞞與中國的關系”而被捕。即使指控被撤銷過去幾個月了,這一磨難仍令他充滿焦慮。陳的案件是“中國行動計劃”的一部一朗普政府針對經濟間諜的計劃。該計劃已有77宗已知案件。一些人沒被正式起訴,職業生涯仍受打擊。今年2月美司法部宣布結束這一有爭議的舉措。但活動人士警告說針對華人科學家的行動仍在繼續,只是換了個名目,現在叫“應對國家威脅的戰略”。
相關計劃的影響至今困擾著美國許多華人家庭,特別是十幾歲的孩子。美國大學很少為被調查的本校教授提供幫助,許多家庭因此承受著巨大的法律費用壓力。陳說他算是“幸運的”,麻省理工學院為他支付了訴訟費。其他教授就沒那么幸運了。
2020年2月,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的納米制造教授胡安明被指控隱瞞與中國的關系。胡安明被大學解雇并入獄,后被軟禁一年半。胡安明被捕時,他大兒子是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的一名新生。不僅他被調查,特工還針對他19的歲兒子。為支付律師費,胡的家人不得不向親朋借錢,到網上眾籌。這場磨難不僅深深影響了他的家庭,也對他的職業生涯造成影響。
雖然“中國行動計劃”已結束,但新案件仍在針對美國的華人。休斯敦大學教授史蒂文?裴等人表示,聯邦抓間諜的行動給美國的華人家庭帶來創傷,“有些孩子不會在作業上簽上自己的姓。有些事他們不會和父母談……很難找到能提供這些家庭所需的心理健康服務的專業人員”。為自己辯護不被起訴的費用還可能使一個教授破產。財務負擔迫使許多科學家的家庭進行貸款、眾籌或讓配偶從事多份工作來支撐家庭。
美國的許多華人說,這已造成深深的精神創傷。一些訴訟仍在進行,新案件仍在開啟,只是換了個名目而已。▲(作者梅里厄姆?周,陳俊安)
環球時報202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