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再次證明,冷戰思維只會破壞全球和平框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只會危害世界和平,集團對抗只會加劇21世紀安全挑戰。”4月21日上午,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深刻剖析當今世界面臨的安全挑戰,從人類前途命運出發鄭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議。這是繼共建“一帶一路”和全球發展倡議之后,中國提供的又一重要國際公共產品,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安全領域的生動實踐,為破解全球安全治理難題貢獻了中國方案。
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是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烏克蘭危機的爆發,讓本來就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局勢變得更加復雜動蕩,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面臨著嚴峻挑戰。個別國家為追求自身絕對安全,熱衷于拉幫結派,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團”,嚴重威脅全球安全。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各國必須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安全之路。
維護世界和平安寧,必須堅持正確的安全觀。當今世界,各國人民命運與共、唇齒相依,沒有一個國家能實現脫離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沒有建立在其他國家不安全基礎上的安全。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強調要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這一安全觀內涵豐富,強調尊重和保障每一個國家安全,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通過對話合作促進各國和本地區安全,發展和安全并重以實現持久安全,是建設普遍安全的世界的核心理念和根本遵循。
維護世界和平安寧,必須摒棄過時的冷戰思維。當今世界,不少安全問題是個別國家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造成的。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強調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別國內政,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摒棄冷戰思維,反對單邊主義,不搞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架構,反對把本國安全建立在他國不安全的基礎之上。全球安全倡議的提出順應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歷史大勢,強調安全是普遍的、平等的、包容的,應建立在國與國相互尊重、共同遵守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基礎上,從雙多邊層面為建設普遍安全的世界明確了重要原則。
維護世界和平安寧,必須采取負責任的行動。當今世界,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更加豐富,時空領域更加寬廣,各種因素更加錯綜復雜。以何種方式解決分歧和爭端,如何應對各種安全威脅,決定著國際安全形勢的走向。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強調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不能搞雙重標準,反對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共同應對地區爭端和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問題。全球安全倡議強調通過對話合作促進安全,多管齊下、綜合施策,既立足當下又著眼長遠,為實現世界長治久安提供了可行思路。
中國是全球安全倡議的提出者,也是維護世界和平安寧的行動派。烏克蘭危機發生后,中國堅定倡導維護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堅持按照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辦事,主張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呼吁各方直面多年來積累的矛盾,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框架,為化解危機、構建歐洲和亞歐大陸持久和平提供了建設性方案。長期以來,中國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積極參與國際軍控、裁軍和防擴散進程,堅定奉行自衛防御的核戰略,并為推動政治解決朝核、伊核等熱點問題凝心聚力。中國致力于推動國際抗疫合作,積極引領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發起《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為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貢獻重要力量。
“全球安全倡議有助于建立一個新的全球和平議程”“中國堅守負責任大國的態度和立場,為區域和平與安全打下了堅實基礎”……全球安全倡議秉持真正的多邊主義,著眼后疫情時代全球發展和安全治理,一經提出,就引發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與會嘉賓的積極反響。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將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并肩,推進倡議落地,為推動政治解決各種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寧貢獻智慧和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對過去10年全球減貧成果造成重大沖擊,復蘇不均衡加劇全球不平等,南北鴻溝持續擴大。烏克蘭危機影響持續外溢,讓復蘇仍脆弱乏力的世界經濟進一步承壓。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給全球發展事業帶來嚴峻挑戰,人類必須嚴肅對待。
“我們要共同促進經濟復蘇。”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強調要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加強宏觀政策協調,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全球平衡、協調、包容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促進發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圍繞減貧、糧食安全、發展籌資、工業化等重點領域推進務實合作,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穩步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落地落實。中國主張彰顯推動全球發展事業不斷向前、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的堅定決心和有力擔當。
新冠肺炎疫情不僅造成一些發展中國家返貧、生亂,也導致發達國家很多人陷入生活困境?!叭嗣裆踩蜕眢w健康是人類發展進步的前提?!绷暯街飨赋?,各國要相互支持,加強防疫措施協調,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形成應對疫情的強大國際合力。全球已接種超過100億劑新冠疫苗,但非洲仍有約83%的人口未接種一劑疫苗,消除“免疫鴻溝”是當務之急。中國堅持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屬性,確保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已經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1億劑疫苗,并將繼續向非洲、東盟分別援助6億劑、1.5億劑疫苗。中國始終致力于推動國際抗疫合作,用實際行動守護人類生命健康。
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出現紊亂、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能源供應緊張等風險相互交織,加劇了經濟復蘇進程的不確定性。全球低通脹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復合型通脹風險正在顯現。如果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急剎車”或“急轉彎”,將產生嚴重負面外溢效應,給世界經濟和金融穩定帶來挑戰。習近平主席提出要加強宏觀政策協調,運用科技增強動能,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防止一些國家政策調整產生嚴重負面外溢效應,促進全球平衡、協調、包容發展。地球村里,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只有把握經濟全球化發展大勢,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人類才能合力戰勝挑戰,走向光明未來。
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秴^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式生效,中老鐵路建成通車,有效提升了地區硬聯通、軟聯通水平。這些都是共贏合作推動發展的生動縮影。中國堅持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的目標,積極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沿線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注入重要動力。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得到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近百個國家響應和支持。這些都是中國秉持合作共贏精神推動全球發展事業的有力證明。博鰲亞洲論壇理事羅康瑞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可能是目前最合適的國際合作方式,能夠幫助發展中國家克服目前的困難。蒙古國總統呼日勒蘇赫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和全球發展倡議對于促進全球平等和可持續發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具有重要意義。
烏克蘭危機持續發酵,地緣政治因素拖累世界經濟復蘇進程,進一步沖擊全球發展事業,廣大發展中國家更是深受其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報告將今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3.6%。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出警告,烏克蘭危機對發展中國家造成無聲打擊,可能令全球17億人口陷入貧困和饑餓。烏克蘭危機要妥善處置,但不能病急亂投醫,不能攻其一點、不及其余,不能把全世界都捆綁到這個問題上,更不能讓各國老百姓為此付出沉重代價。中國堅持勸和促談,強調各方都應為推進和談營造必要環境和條件,既是為世界和平安全計,也是為全球發展著想。
“安危不貳其志,險易不革其心。”人類歷史告訴我們,越是困難時刻,越要堅定信心。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當是各國的共同選擇。中國將繼續同各國攜手同行,匯聚起合作共贏的偉力,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挑戰,促進全球平衡、協調、包容發展,推動全球發展事業不斷向前。
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新的傳統安全風險和新的治理課題涌現,國際局勢動蕩加劇,國際秩序承壓明顯。著眼維護全球共同利益、開創人類共同未來,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倡導各方共同應對全球治理挑戰,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并強調大國尤其要作出表率。這些重要主張充分彰顯中國堅持以公平正義為理念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歷史進步的責任擔當。
應對全球治理挑戰,必須堅持和衷共濟?!皣H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部復雜精巧、有機一體的機器,拆掉一個零部件就會使整個機器運轉面臨嚴重困難,被拆的人會受損,拆的人也會受損?!绷暯街飨蒙鷦拥谋扔麝U述各國命運休戚與共的現實。面對更加突出的各類全球挑戰,正確的選擇是加強國際合作,充分發揮全球治理體系的作用,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尋找各種借口肆意沖擊國際合作大局。烏克蘭危機發生后,個別國家試圖把全世界都捆綁到這個問題上,把世界經濟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全然不顧給各國民眾生活造成的嚴重沖擊。這種做法非但無助于化解危機,還可能使國際經濟合作幾十年努力的成果毀于一旦。
應對全球治理挑戰,必須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人類還未走出世紀疫情陰霾,又面臨新的傳統安全風險;全球經濟復蘇仍脆弱乏力,又疊加發展鴻溝加劇的矛盾;氣候變化等治理赤字尚未填補,數字治理等新課題又擺在我們面前。要解決這些全球性問題,單打獨斗行不通,必須開展全球行動、全球應對、全球合作。只有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才能為全球合作找到最大公約數,匯聚最強大力量。當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正給世界和平發展造成嚴重危害。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具有更加突出的現實緊迫性,也是國際社會的強烈呼聲。
應對全球治理挑戰,必須堅持大國責任。大國之大,不在于體量大、塊頭大、拳頭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擔當大。“大國尤其要作出表率,帶頭講平等、講合作、講誠信、講法治,展現大國的樣子?!绷暯街飨缡菑娬{大國在全球治理中應該發揮的作用。一段時間以來,個別大國為維護其霸權地位,抱持冷戰思維,制造陣營對立,進一步加劇了動蕩與分裂,讓本來就問題纏身的世界雪上加霜。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當今世界,任何單邊主義、極端利己主義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脫鉤、斷供、極限施壓的行徑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搞“小圈子”、以意識形態劃線挑動對立對抗也都是根本行不通的。大國應順應時代潮流,切實在全球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正以實際行動推動加強和完善全球治理。面對肆虐全球的疫情,中國積極推動各方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形成應對疫情的強大國際合力;面對更加突出的各類安全風險,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為推動全球安全治理體系改革、應對人類安全挑戰貢獻重要方案;面對困難重重的世界經濟,中國致力于加強全球經濟治理,積極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提出并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為各國共渡難關增加動能。博鰲亞洲論壇理事、巴基斯坦前總理阿齊茲認為,從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到提出全球安全倡議,
習近平主席向世界展現出中國智慧和對全球合作發展的推動,“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為促進世界和平與安全發揮重要作用”。
世界各國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要穿越驚濤駭浪、駛向光明未來,必須同舟共濟,企圖把誰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困難和挑戰并不可怕,關鍵是要拿出團結精神和行動勇氣。中國將同國際社會一道,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以合作應對全球挑戰,以行動加強全球治理,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正確方向勇毅前行。
歷經熱戰冷戰、飽經滄桑憂患的亞洲人民,深知和平彌足珍貴,發展來之不易。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提出要繼續把亞洲發展好、建設好,展現亞洲的韌性、智慧、力量,打造世界的和平穩定錨、增長動力源、合作新高地。這些主張為亞洲國家維護和平、推動合作、促進團結提供了清晰思路,為亞洲國家抓住歷史機遇、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指明了具體路徑。
過去幾十年,亞洲地區總體保持穩定,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成就了“亞洲奇跡”。習近平主席指出,地區和平穩定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哪個國家的施舍,而是地區國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亞洲人民擁有崇尚和平的傳統,亞洲首倡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萬隆精神”,在地區國家深入人心,在世界處于動蕩變革期的當下更加具有現實意義。如今的亞洲,已經從殖民主義、軍國主義、霸權主義等強加的苦難中涅重生,深知冷戰思維只會破壞全球和平框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只會危害世界和平,集團對抗只會加劇21世紀安全挑戰。當前,歐洲面臨的安全困境也讓越來越多的亞洲國家認識到,唯有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等原則,奉行睦鄰友好政策,才能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全球經濟復蘇脆弱乏力的大背景下,亞洲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博鰲亞洲論壇新近發布的報告顯示,按購買力平價標準計算,2021年亞洲經濟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提升至47.4%,預計今年亞洲經濟增速達4.8%,高于世界經濟平均增速。“遇山一起爬,遇溝一起跨”“甘蔗同穴生,香茅成叢長”,正如這些亞洲國家諺語所揭示的,亞洲之所以能夠長期穩定發展,關鍵在于堅持走共贏合作的亞洲發展必由之路。“亞太國家始終堅持全球化和多邊主義,這里的多邊貿易協議數量占全球的50%以上,這些機制將為亞太乃至全球經濟持續恢復注入新動能。”博鰲亞洲論壇咨詢委員會委員、聯合國前副秘書長阿赫塔爾指出?!秴^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式生效、中老鐵路建成通車等,為推動亞洲形成更加開放的大市場提供了新機遇,亞洲共贏合作必將邁出新步伐。
亞洲的繁榮穩定得來殊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用對話合作取代零和博弈,用開放包容取代封閉排他,用交流互鑒取代唯我獨尊,這是亞洲應有的襟懷和氣度。共走和平發展大道,共謀合作共贏大計,共創團結進步的亞洲大家庭,這是亞洲人民的心聲。亞洲國家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鞏固東盟在地區架構中的中心地位,維護兼顧各方訴求、包容各方利益的區域秩序。面對亞洲發展的大好形勢,添彩而不添亂應是域內域外國家參與亞洲事務的基本準則。任何固守冷戰思維、蓄意挑起對抗、破壞地區發展的圖謀,都是不得人心的。
作為亞洲大家庭的一員,不論世界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中國始終是地區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積極參與者和重要貢獻者。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走開放合作之路,積極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出并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持續為亞洲和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注入正能量?!豆_克斯坦實業報》總編輯謝里克·科爾茹姆巴耶夫表示,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強調“攜手同心、行而不輟”,希望國際社會團結合作、共迎挑戰,迎來人類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
沖出迷霧走向光明,最強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濟。開放、包容、自信的中國,將同各國一道,團結在真正的多邊主義旗幟下,致力于持久和平、共同發展、堅持開放的地區主義,攜手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