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旭君 盤建軍
摘 要 為了實現李子的輕簡、優質高效栽培,開展了李樹一邊倒樹形栽培管理技術試驗與研究,相比傳統的主干形、開心形、Y形等樹形,李樹一邊倒樹形栽培體現了強大的管理優勢,非常適應當前農村務農群體老齡化、雇工緊張化、工資高位化的現實。因此,從選地建園、樹苗定植、塑形與修剪、肥水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 李樹樹形;一邊倒;栽培管理
中圖分類號:S662.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8.003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綠色安全、優質美味的水果需求不斷增長,李子優良新品種的推廣配合李子一邊倒樹形栽培管理技術,可實現早產豐產、優質穩產、節本增效,推動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1 概念
李樹一邊倒樹形是將李樹樹干與地面保持55°~60°的夾角進行成排種植,并向同一方向傾斜,樹干的長度保留在2.8 m左右,使其樹梢保持在人舉手即可進行管理的高度。也可將每行豎直栽培的李樹長至2.5 m左右時用繩索將樹干向同一方向拉斜與地面保持55°~60°夾角,直至定形后解除繩索。平地栽培一般向東、西面傾斜,山地可根據地形選擇向南面或西面等方向傾斜,為了充分采光和防大風影響,一般不建議向北面傾斜[1]。
2 優勢
李樹選用一邊倒樹形栽培,因其栽植密度較高,可以在種植當年生長滿園,如此第二年即可高產。在應用標準化的栽培管理技術條件下,次年高產,第三年豐產,第四年往后持續豐產,加速了產出,提高了經濟效益。李樹一邊倒樹形通過修剪使枝條向傾倒方向的左右兩側生長,只形成“一個面”,從而無“里”“外”之分。如此樹形采光充分,李樹的葉、枝、果均能得到充足的光照,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提高了李樹的產量和品質;一邊倒李樹修剪技術簡單,只保留向左右兩側生長的枝條,剪除其他方向的枝條,同時對樹干左右兩側交叉、交冠的枝條在冬季進行剪除或短截,即使是新手修剪也能很快上手,解決了修剪技術工人緊缺和修剪效率低的問題;一邊倒樹形抗大風能力增強,因其樹高降低且無主枝,減少了因風產生的“摩擦果”,豐產時亦不用打架支撐,也不會產生枝條劈裂現象;一邊倒樹形由于只有“一個面”,使噴灑藥劑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配合泵機打藥,每人每天可打藥1.3~2.7 hm2,從人工、藥劑等方面均節省了成本。一邊倒樹形還削弱了李樹的頂端優勢,防止樹梢、樹干大量抽生徒長枝,并且一邊倒樹形與地面的垂直高度降低,使工人可以站立進行修剪、打藥、套袋、采摘等管理工作,無需爬梯和上架作業,消除了安全隱患,減輕了勞累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節省了成本。另外,采用一邊倒樹形,使園區整齊劃一頗具特色,能給休閑采摘的游客耳目一新的印象,利于打造“休閑采摘”特色品牌。
3 栽培技術
3.1 選地建園
因地制宜選擇背風向陽平地、緩坡山地,要求土層深厚、疏松肥沃,交通便利,果園附近無工業、農業、城市廢棄物污染,水源有保障。建園時要搞好園區規劃,充分考慮運輸、灌溉、施肥、植保、倉儲、雇工等需要,為搞好生產和經營做足準備。
3.2 整地施基肥
新建果園應于上年的10月至當年的1月間利用機械清園深翻,間隔2.5 m成排開挖種植溝,深度應控制在60~80 cm,種植溝內要施足腐熟有機肥并與土壤充分拌勻,一般每667 m2施腐熟廄肥2 000~
3 000 kg,種植溝回填后進行起埂,埂要高于地面30 cm。園內要根據坡度開好排水溝,平地果園要做到溝溝相通,圍溝要深于腰溝,防止澇害。
3.3 定植
選擇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優質、高產李子品種,無自花結實能力的品種要配置好授粉品種。定植時間選擇在10月中下旬至次年的2月中下旬,最好在李樹進入休眠后至未萌芽前進行定植。定植前首先要對樹苗進行檢查,務必完全拆除嫁接口的嫁接膜,并剪平嫁接口之上的砧木樁,利于砧木與接穗的融合生長。對損傷的根系進行修剪,剪除“斷骨根”、裂傷根等,并用多菌靈等藥劑給種苗根系噴霧殺菌,防止傷口感染引起根系腐爛與黑心。種植時在埂上開挖種植穴,按照行距2.5 m、株距1.25 m進行栽種,每667 m2植210棵左右。采用一邊倒樹形種植,切忌重短截李樹主干,需將主干上的分枝從基部全部剪除,按主干與地面保持55°~60°夾角進行定植,同一排的李樹保持在同一傾斜面上。也可以進行豎直栽培,種苗需保留好主干,待李樹長至2.5 m左右時,再用繩索拉成“一邊倒”。李樹定植后必須及時澆足定根水,使土壤與根系充分接觸,以提高成活率和生長整齊度。
3.4 塑形與修剪
定植當年,由于李樹主干細長,根系處于恢復生長過程中,容易出現倒伏或嚴重歪斜的現象,定植后可選用結實的竹木棍等支撐物斜插綁縛,或拉好鐵絲搭架,使其與地面保持55°~60°夾角生長。李樹的主干上選留1個頂端優勢強的枝條以延長主干,主干上萌發的側芽要全部保留,以促進主干加速生長增粗。進入6月后,李樹主干上長成的側枝須向一邊倒方向的兩側壓平,或用繩索綁縛拉平,疏除相互遮光的過密枝使其成為一個平面充分接受光照,促進花芽分化。采用豎栽方式,當李樹長至2.5 m時,將其拉成“一邊倒”,并對“背下枝”“背上枝”進行剪除或做扭枝、拉枝處理,使其合理分布在主干的左右兩側,為下年度預留足夠的結果枝。當年定植的李樹在冬季落葉后可從側枝基部剪除下垂枝、直立徒長枝、病蟲枝,疏除過密枝、無花芽分化的枝,短截左右交冠的枝,最后只按15~25 cm的間距保留左右兩側的枝條[2-3]。當主干長度超過2.8 m后,冬季修剪回縮至2.8 m。結果李樹的修剪只需在6月后不定期將豎直向上長的枝條向樹干的左右兩側有空間處壓平,冬季落葉后再剪除下垂枝、直立徒長枝、病蟲枝,疏除過密枝、無花芽分化的枝,短截左右交冠的枝。
3.5 肥水管理
3.5.1 幼樹肥水管理
當年定植的李樹苗,要科學進行肥水管理,使其迅速擴大樹冠并在當年形成花芽分化。在定植后萌芽前10~15 d,要追施第一次肥料,一般每667 m2施尿素10 kg左右,每667 m2施硫基高含量型復合肥
15 kg左右,距離樹蔸50 cm左右采用穴施或環形溝施入并覆土。定植當年至6月前,每隔15~20 d要追肥一次,并逐漸增大與樹兜的距離防止燒根,共需追肥5~6次。如遇干旱要及時灌溉,始終保持土壤呈濕潤狀態。6月后不再地下追肥,并采取控水措施適度降低土壤含水量,減緩李樹的營養生長。6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全園噴施3~4次葉面肥和植物生長平衡液提高李樹葉片的光合效能,每次間隔10~15 d,加速主干的增粗和枝條的老化成熟,促使枝條進行花芽分化。9月底至10月初,可在果園內撒播紫云英以減少來年的氮肥用量,一般每667 m2用種量為2.5~3.5 kg,撒種后全園澆水一次促進種子萌發。進入11月后,樹體上新枝基本停長后,可每667 m2施生物有機肥800~
1 500 kg,或每667 m2施腐熟農家肥1 500~2 500 kg,促進壯根育花,為來年掛果打好基礎。
3.5.2 結果樹肥水管理
結果李樹在春季開花前15~20 d,可每667 m2追施水溶性硫基復合肥10~15 kg。李樹盛花期、謝花后15~20 d、果實膨大期、果實轉色期可使用0.3%的尿素+0.3%的磷酸二氫鉀+氨基酸鈣500倍液噴霧,可較好地促進授粉、坐果和果實膨大,并增產提質。采果后即施基肥,一般可每667 m2施生物有機肥800~1 500 kg,或每667 m2施腐熟農家肥1 500~
2 500 kg,施肥后經常性保持土壤濕潤,促使根系生長、肥料的溶解與吸收,使花芽進一步發育和膨大[4-5]。對于易裂果的李樹品種,如在果子轉色成熟期正逢雨季,則需做好防裂果工作。有條件的果園可以搭設避雨設施,選用專用避雨膜覆蓋。同時,園內要做好清溝排水工作,防止土壤濕度過大產生裂果和漚根。
3.6 疏花疏果和套袋
李樹的疏花選擇在花露白至開花期進行,對開花相對晚的較密的花枝、弱花枝進行適當疏除或短截。謝花后15 d左右,當李果經歷一次生理落果并長至黃豆粒大小時要及時進行疏果,疏果要注意優先疏除病蟲果、畸形果、背上果、過密果和細小果等,使果與果之間的間距要保持在該品種果徑的1.5~3.0倍。對于大果型品種,如奈李、國峰李等可在果子硬核期后進行套袋,套袋時要撐開果袋的通氣孔并將袋口套在枝條上再扎緊固定。
3.7 病蟲害綜合防治
3.7.1 農業防治
李樹病蟲害防治要遵循預防為主、保健種植、綜合防治的原則。生產過程中要加強栽培管理,根據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進行除草、翻耕、合理水肥調控和適時淺耕翻土等。特別是要注重果園的清潔,每次修剪后要及時清除地上的枝葉,特別是病蟲害枝葉、病蟲果等要及時清理出果園并進行無害化處理。
3.7.2 物理防治
利用鱗翅目、鞘翅目等害蟲成蟲的趨光性,配套安裝頻振式殺蟲燈進行誘殺,減少蟲口基數。利用害蟲對顏色、氣味、信息的敏感性,可懸掛黃色粘板、誘蟲球、糖醋液瓶、性引誘劑裝置等進行誘殺。
3.7.3 生物防治
果園可種植藿香薊、紫云英等有花植物,注意保護和利用七星瓢蟲、蜘蛛、寄生蜂和螳螂等害蟲天敵。
3.7.4 蟲害的藥劑防治
李樹常見的蟲害主要有蚜蟲、李小食心蟲、李實蜂和果實蠅等。蚜蟲在李樹上全年可為害,必須注意在發生初期進行防治,一般每667 m2用40%吡蟲啉水溶劑1 500倍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 000倍液等進行噴霧防治,藥劑要注意交替使用。根據李實蜂的發生規律,藥劑防治需要抓住花前和落花后2個關鍵期,在花前3~4 d,用5%來福靈乳油2 000倍液殺滅羽化成蟲;在落花80%后至脫萼期,噴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殺滅卵塊及初孵幼蟲。李小食心蟲主要為害嫩梢和果實,4—9月均可發生,需適時采用藥劑防治。常用藥劑有50%殺螟松乳油1 000倍液、5%順式氰戊菊酯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滅幼脲3號500~1 000倍液。防治果實蠅為害可采用23%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膠囊懸浮劑2 000倍液,或5.2%阿維·高氯1 000~1 500倍液。當有多種蟲類同時發生或作預防時可以考慮按照藥性進行復配,復配時注意按照藥劑的使用說明進行,勿進行酸性藥劑與堿性藥劑復配,以免失效。
3.7.5 病害的藥劑防治
李樹常見病害主要有炭疽病、李袋果病、李實腐病和細菌性穿孔病等。炭疽病主要為害幼果、新梢和葉片,防治藥劑可選用42.8%氟菌·肟菌酯1 5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1 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
1 500倍液等,注意各種藥劑交替使用。防治李袋果病注意在秋末或早春及時剪除帶病枝葉、清除病殘體,或在病葉表面還未形成白色粉末狀之前及早將其摘除,減少病源;早春李芽膨大而未展葉時,噴3~5°Bé的石硫合劑;展葉前噴0.1%硫酸銅溶液也可有效進行防治。李實腐病為害李樹的花和果實,在李樹開花70%左右時噴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1 000~1 500倍液;落花后10 d左右噴50%多菌靈800~1 000倍液、65%代森鋅500倍液、75%百菌清800~1 000倍液等。細菌性穿孔病應注意早發現早防治,可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 000~
4 000倍液;3%中生霉素可濕性粉劑3 000~4 000倍液噴霧防治。
4 結語
李樹采用一邊倒樹形管理技術,由于種植密度高,種苗投入比其他樹形用苗多2~3倍,肥料投入與其他樹形相差不大,藥劑投入、管理用工均有所減少且便于配套機械應用。同時,早產豐產優勢突出,新品種上市快、回報周期縮短,值得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蔡英明.果樹“一邊倒”高產栽培方法:02110151.5[P].2003-10-29.
[2] 王勇.李子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14):121.
[3] 韓玉輝,王寶俠,王艷紅,等.李子豐產栽培技術[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2):80.
[4] 李琳,于銘.李子生產栽培技術[J].種子世界,2008(7):52-53.
[5] 黃鵬.李樹豐產栽培技術[J].經濟林研究,1997,15(1):42-43.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