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鳳珠

蒲公英童書館創始人、總編輯顏小鸝
顏小鸝,蒲公英童書館創始人、總編輯,策劃編輯的圖書榮獲“中國優秀童書一等獎”“冰心童書獎”“全國優秀暢銷書獎”等國內獎項并輸出海外,擔任金風車國際青年插畫家大賽、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站酷獎評委。
時常飛在空中,足跡遍布各地。顏小鸝是忙碌的,忙碌于她所熱愛的童書出版事業,至今已有30多個年頭。
作為資深童書出版人,談及全民閱讀,她更加關注對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要讓孩子們在科學指導下,一步步成長為終身閱讀者,這既有利于全民整體素養的提升,又有利于社會的美好與和諧。她說:“作為童書出版人,我明白自己職責的分量。”
童話、小說、詩歌……童年時代的顏小鸝,用書籍中的故事編織起自己內心世界五彩斑斕的奇思妙想。
“小時候,我就是一個喜歡閱讀各種童話、小說和詩歌的孩子。那時候,我滿腦子都是稀奇古怪的幻想。”幾十年以前,物質尚不夠充裕,供孩子們閱讀的圖書種類也相對有限,但是書籍中或令人悲傷、或惹人歡喜的故事,卻豐盈了孩童時期顏小鸝的心靈。
長大后,顏小鸝獲得了成為一名編輯的機會,她義無反顧地選擇成為一名童書編輯。“可以在每一個故事里、在每一本童書中繼續暢游,既滿足了我個人的內心需求,也實現了我的一個理想。”
她的理想,是將更多優秀作品呈現給今天的孩子。“讓他們也能像我童年時一樣,行走在天馬行空的世界里,從中獲取快樂和成長的力量,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在顏小鸝剛入行的30年前,交通條件、通訊條件等仍然相對艱苦。為核實一篇鄉村孩子創作的稿件,她曾乘坐長途汽車,跋涉10多個小時去往孩子生活的村莊。那個冬天,她面前的孩子仍然穿著夏季的衣衫,然而談及自己所寫的作文時,卻滿眼都是清澈明亮的光。她說:“當時內心的感受,至今難忘。”
顏小鸝編輯的《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收錄的作品全部是出版于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兒童圖畫書,在編輯過程中還需要對內容進行核實、對版權予以完善。“不僅僅是整理工作,更是一個與作者重新鏈接的過程。”
當時,有的作者已經離世,有的作者已經退休,還有的作者身體已經衰弱……聯系他們十分困難。然而,終于與作者取得聯系后,當得知這些早已絕版的作品要重新出版,這些作者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正是在與作者一次又一次的聯系中,我看到了那一代人尊重孩子,并用自己最好的狀態為孩子創作的精神。”歷時9年多,這些作品最終得以出版。看到它們被新一代讀者喜愛,顏小鸝感到,這是一種幸福。
30余年白駒過隙,最初的抉擇如今已成為她的終身選擇。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擁有機會重新選擇,顏小鸝說,她仍然愿意成為一名有良知、滿懷敬畏之心的童書人。“這種幸福的力量,讓我這個童書出版業終身選擇者感到無憾又欣慰。”
2006年底,顏小鸝與貴州人民出版社攜手,聯合成立蒲公英童書館。
“我們一直堅守一個初心:為中國孩子提供三觀正確,符合孩子成長特點,滿足孩子成長需要,有趣、有溫度,并且具有向上能量的童書。”在不知不覺間,顏小鸝已經與初心相伴,走過15年歷程。
《給孩子的中國故事》《給孩子講的聊齋故事》《少年饕餮》……蒲公英童書館編輯出版的童書中,不乏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我們注重向孩子講好中國自己的故事。”顏小鸝認為,這些童書中有中國人自己的情感和文化血脈精華。
還有一些高品質童書,是從國外引進出版的。顏小鸝介紹,閱讀《斯凱瑞金色童書》可以使孩子仿若置身于現實環境中,在真切體會后獲得理解,提升認知;《地圖(人文版)》將地圖與當地人文歷史等環境關聯起來,為孩子構建起一種嶄新的認知模式;《野獸國》可以讓孩子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找到釋放負面情緒的方法,也可以使家長學會正視孩子的負面情緒……
蒲公英童書館出版的不少童書,獲得國家級獎項與業內專家推薦:講述一枚平凡紐扣故事的《紐扣士兵》,先后榮獲文津圖書獎、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佳作獎等獎項;《十二只小狗》《桃花魚婆婆》等圖書被教育部專家選為幼兒推薦圖畫書……在顏小鸝看來,這些童書都尊重了孩子的閱讀興趣,調動起孩子的好奇心,滿足了孩子的內心成長需求。
“孩童階段是吸納知識、構建健康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最佳時期,也是閱讀習慣養成的最佳年齡階段。”顏小鸝認為,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相當于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擁有了一種強大的能力,“這樣的能力可以幫助他們樹立人生理想,為之堅定信念,并找到兌現的科學方法”。
2014年至2022年,“全民閱讀”連續9年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閱讀”逐漸成為社會熱詞,為孩子提供更多課外閱讀機會也逐漸成為許多家庭的共識。
顏小鸝是這一歷程的見證者。“在我從業的前10年,總覺得少兒出版、少兒創作都被視為‘小兒科。”如今,隨著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她欣慰地看到,個體家庭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閱讀。“特別是國家開始重視全民閱讀后,人們更清楚地認識到閱讀對每個國民,尤其是對孩子的重要性。”
在顏小鸝看來,全民閱讀是中國夢一個核心且基礎的組成部分,不僅關乎當下,更關乎未來。“全民閱讀應當從孩子抓起,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提供符合他們閱讀喜好、能為他們帶來成長正能量的好書,并給予科學指導。”
閱讀的科學指導,包括引導孩子學會挑選適合自己的圖書、找到更有效的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顏小鸝介紹,當下,童書市場中已經有機構開始致力于為孩子建立專屬閱讀成長檔案。
在她看來,為孩子科學挑選優質童書,使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習慣、在閱讀中終身受益,得到家庭、學校等社會各界高度重視,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無論對個人、家庭,還是對社會而言,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作為資深童書出版人,顏小鸝向3至6歲的孩子推薦表現祖孫間情感的童書《紐扣士兵》,書中蘊含的溫情和善良,十分契合中國人濃烈感情的含蓄表達;向6至9歲的孩子推薦《漫漫求水路》,它講述一個生活在非洲的小女孩,每天要與兇猛的野獸同行,穿越炎熱的非洲草原,只為到很遠的地方取水的故事,“可以使小讀者了解到,同一個星球上的同齡人正在以怎樣的狀態迎接生活的挑戰”;向家長推薦《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這是一本老少咸宜的圖書,閱讀它可以讓孩子白日夢暴發,也可以讓成年人找回自己童年的樣子”。
顏小鸝向記者描繪出自己心目中全民閱讀的理想圖景:書籍成為一日三餐般的必需品,并且深入國民血脈;社區圖書館隨處可見,藏書的豐富度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閱讀需求;閱讀成為一件身邊事、家常事,不再需要倡導,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每個人都能夠從這個行為中獲得快樂;放眼望去,閱讀者自成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