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旭東
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區,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幾乎每一輪改革都圍繞著“土地”展開:從上世紀90年代的農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到6年前國家試點的農村“三塊地”改革,這里從來不乏關于土地的創新經驗。2019年,南海獲批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從此拉開了新一輪土地改革(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序幕。曾經因為探索全省第一宗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掛網入市而聞名遐邇的南海區大瀝鎮,在南海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中大膽創新實踐,有效破解城鄉融合發展中“土地碎片化利用”難題,推動城市、產業、農業連片,帶動生活、生產、生態形成新格局。
高樓聳立的和華環球貿易廣場位于大瀝廣佛路旁,是大瀝“城市新地標”之一。站在摩天大樓高點往下看,其周邊卻是與廣場那份現代城市氣息格格不入的景象:一片片斑駁的低矮舊廠房舊倉庫,如同碎布般貼在不同位置,就像散落在城鄉之間的一塊塊補丁,讓人一時分不清這到底是城市還是鄉村。
大瀝是南海最先發展起來的區域,在經歷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埋下了土地利用低效和“碎片化”的隱憂。作為商貿重鎮,盡管大瀝鎮內46個專業市場每年能產生數以千億計的交易額,但是鋁材、有色金屬、內衣、商貿等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的培育,正面臨土地空間難以拓展的困境。
2019年,獲批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后,南海開始了新一輪土地改革。此輪是有別于過往村改、“三舊”改造的一項深層次土地改革。既涉及產業發展,又關系城鄉面貌;既包括農村土地機制改革,又事關整個城市的空間優化。面對復雜的時代命題,大瀝拿出了當年敢為人先的智慧和闖勁。
不久前落成的大瀝廣佛商貿城中心區的南海國際會展中心,從一個昔日“洋垃圾”集散地蛻變成現代商貿核心區,成為南海城市中軸新地標。這是大瀝先行先試“集體土地建城市”的成功探索。大瀝創新“出讓+出租”“國有+集體”“居住+產業”混合開發的方式,允許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連片置換,將不同權屬、不同用途的土地整合入市,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成功實踐了全國首個連片“混合開發”超3000畝的產城融合項目。
2021年8月31日,大瀝鎮瀝北湖馬工業區改造項目地塊順利摘牌。該地塊是佛山市首個通過“毛地”入市政策上平臺公開競投引入投資開發商、實現村級工業園連片開發改造的“工改工”項目。大瀝率先探索“毛地”入市,對未達到手續齊全或土地上蓋建筑物租約未到期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允許上平臺招商,有效推動了土地連片開發。
目前,大瀝符合“毛地入市”政策的土地約有1.5萬畝。可以預見,一場發生在大瀝土地上的探索,必將成為南海新一輪地改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2022年1月18日,經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批復,南海正式確定為廣東唯一一個以縣域為實施單元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縣區。這意味著,大瀝有了更重磅的政策抓手,能以集中連片、高效利用為導向,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實現空間騰挪、集約連片,從而破解城鄉融合、產業升級、生態治理等一系列深層次結構問題。
2月18日,大瀝開展“新大瀝·最活力”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行動,集中整治泌沖大沙工業區、瀝北湖馬工業區、太平工業區、謝邊西滘舊廠房、大瀝鹽步迴龍岸線等低效項目用地,清拆出土地1500畝。
“好啃的骨頭已經啃完,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大瀝鎮河西沿江片區作為南海城市中軸線北延的第一站,1200多畝的改造地塊,3年只談成了1000畝,剩下的200多畝成了最難啃的骨頭。大瀝集結所有班子領導,由鎮領導掛帥、各職能部門及村居干部組成19個工作組進駐河西,負責推進河西沿江項目未解約租戶的群眾工作,走街串巷,宣傳政策、傾聽民心、溝通協商,詳細解釋這里未來的發展前景、耐心解讀多方評估過的補償方案,經過多番用心用情的接觸,河西的“硬骨頭”啃下來了,大瀝實現了8天清租、10天開拆。
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攻堅戰中,大瀝成立項目指揮部臨時黨委,設立包干組臨時黨支部,實行項目包干責任制,黨員沖在最前線,起早摸黑做好宣傳解釋,傾心服務并切實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找到村集體、村民、業主等多元利益最大訴求點,盡量減少改造阻力。
繼河西沿江片區改造、打贏城市中軸線北延第一仗后,大瀝僅用35天就完成了河西、瀝北、雅瑤、太平、泌沖、謝邊6個社區改造項目的攻堅,累計拆除整理土地3374畝,并在廣佛交界的東秀社區及鹽步迴龍岸線再迎新進展,為城市更新、商貿轉型釋放了新的發展空間。
一場氣勢如虹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攻堅戰,將通過大整治、大集聚、大騰挪,把大瀝散落而無序的土地重新整合成片,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全新空間格局。
“再造發展空間,不能‘一拆了之’,既要破舊立新,更要先立后破,在破立并舉中開創商流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南海區委常委、大瀝鎮黨委書記何春云說,今后兩年實施拆舊復墾項目1000畝以上,未來5年,鎮政府每年要統籌連片工業用地1000畝,騰出空間引進優質項目。
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出發點在于破除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態退化,為產業發展提供空間,助力鄉村振興,目標是實現城鄉融合和全域高質量發展。
2月28日上午,在2022年佛山市南海區第一季度重大項目動工暨招商引資簽約活動主會場,深國際·佛山南海現代智慧物流產業基地、現代醫用敷料生產總部基地、安全產業總部基地三大產業項目同時落地大瀝。深國際·佛山南海現代智慧物流產業基地作為大瀝商貿轉型的重要標桿項目,將助推傳統專業市場轉型升級和南海電商等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廣佛兩地的商貿流通業、生產制造業提供優質的供應鏈管理服務。
大瀝把騰出來的建設用地,優先保障重大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數據顯示,大瀝今年一季度開工項目6個,分別為深國際·佛山南海現代智慧物流產業基地項目、醫用敷料生產總部基地、大瀝太平北海科技產業基地項目、大瀝太平復合材料產業項目、大瀝全鋁智能家居產業項目B區(太平片區)、大瀝泛家居鋁產業示范基地,總投資18.25億元。
大瀝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毛地”入市的瀝北湖馬工業區項目,將聚焦先進制造、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領域,引入高新科技企業和高端人才,預計引進60—80家高新創新企業,打造成產業化、多樣化、高端化、集體化、區域化的現代科技產業園。
“集中管理、統籌開發、連片升級。”大瀝通過盤活存量土地,不斷引導有色金屬、鋁材、內衣、商貿業等傳統產業跨界創新,轉向裝配式建筑產業、全鋁產品、時尚產業、現代展貿業;以新材料、泛家居、安全、現代醫藥、有色金屬、智能裝備等產業為重點,培育樓宇經濟、總部經濟、都市型經濟;依托廣佛商貿城、南方時尚城等超百萬平方米產業載體,建設大瀝電商產業園。
在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通過大范圍土地騰挪,大瀝加快了城鄉融合發展步伐。位于廣佛交界前沿的泌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包含“三舊”改造、產業提升、生態復墾三大板塊,將全面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建成一個包括產業、住宅、學校、公園、綠道等各種要素,產城互融的現代社區,在廣佛交界處建設以產業為引領的“產城人文”融合發展區域。
在破立并舉中,一張藍圖正在大瀝徐徐打開:規劃建設大瀝中軸片區、創客小鎮核心片區、瀝桂新城核心片區、廣佛國際商貿城等容量大、配套強、環境美的發展板塊,實現“人口集聚、土地集約、資源共享”,邁向全域高質量發展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