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志鵬

2014年,慶陽市西峰區安定路街道南苑路社區被列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黨支部書記空缺。當年8月,35歲的張亞萍“臨危受命”,成為南苑路社區的“當家人”。2021年,張亞萍被授予“甘肅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作為社區黨總支書記兼居委會主任,張亞萍帶領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學習,努力練就鐵肩膀、真本事。她倡導并策劃啟動“黨員進社區、點亮微心愿”活動。截至2021年7月,已有232個心愿被慶陽市區20多家單位的在職黨員認領,211個心愿已完成對接。
南苑路社區低保戶、困難戶較多。為此,張亞萍帶領社區黨員干部入戶走訪,了解情況。2019年以來,累計走訪慰問貧困黨員11戶、貧困居民42戶。
80歲的段瑞玲老人因家庭變故,和8歲的孫子相依為命,生活十分困難。得知情況后,張亞萍把段瑞玲老人作為重點對象,走訪慰問,多方銜接救助。每每見到張亞萍,老人總是感激不已。而張亞萍也總是笑著說:“這是應該做的。”
針對轄區老年人多的情況,張亞萍積極引入慶陽市頤壽樂居家養老中心,由社區免費提供場地,給予水電費補貼,并建成慶陽市首家“暖心餐桌”,一日供應兩餐,老年人、學生、殘疾人就餐享受6.5折優惠,居民就餐享受9折優惠,不僅解決了老年人“就餐難”的問題,而且讓居民吃得放心、舒心、暖心。
按照網格化管理要求,張亞萍大力推行干部到小區、網格到樓院、服務到居民的“三到”工作制度,將轄區劃分為6個網格,選配網格員12名、樓棟(院)長162名,同步建立網格微信群。網格員下沉網格、收集民意、解決問題,實現“街道社區吹哨,職能部門報到”,有效解決居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已累計解決各類問題80余件。
為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張亞萍探索總結了“11633”便民服務模式,即打造一個服務型黨組織,建立一個網格化體系,開展愛在社區、美在社區、樂在社區、學在社區、和在社區、康在社區“六在社區”活動,強化具體工作支撐、星級創建支撐、居民素質提升支撐“三大支撐”,落實黨組織工作制度、居委會工作制度、便民服務中心規章制度“三大制度”保障。2018年12月,這一模式被民政部評為“全國百個優秀社區工作法”。
南苑路社區還充分發揮“道德銀行”的作用,以積分的形式對居民的善行義舉進行量化,根據量化分值給予相應的獎勵,引導居民群眾見賢思齊、崇德向善。已有400余名居民和黨員領取了“道德存折”,參與到“道德銀行”積分活動之中,50余名“道德銀行戶”通過積分兌換了相應的物資。
“社區工作是服務工作,要千方百計做好居民的貼心人;社區是一個大家庭,要想方設法把大家團結起來。”張亞萍表示。
(摘自《甘肅日報》)(責任編輯 張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