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曼藝

這個家庭普通又不平凡,它是千千萬萬幸福家庭的一個縮影,且又耕讀傳家,靠知識改變命運。這就是全國“最美家庭”稱號獲得者——平涼市莊浪縣水洛鎮西關村王積稼家庭。在王積稼和妻子的悉心經營下,對上,孝敬老人,無微不至;對下,愛護子女,正確教育,相親相愛,和諧相處,充滿溫馨正能量。
1967年,王積稼出生于莊浪縣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勤儉持家的良好家風深深影響了王積稼。上世紀80年代末,王積稼高中畢業,因為家境困難沒有復讀,從此開始了養家糊口的生活。
“打我記事時起,父親一直很忙,每天起早貪黑,風雨無阻,一家人的生活壓力主要靠他一個人扛。后來我們兄妹先后上學,父親經常給我們買課外書,訂閱雜志報刊,幫我們解答問題,我們的閱讀習慣就是在這時候養成的。”王積稼的小女兒王恬說。
多少年,王積稼在默默地奔波付出中,把大學夢寄托在日漸長大的孩子身上。2012年,大女兒被南京師范大學錄取;2014年,二兒子考入山東大學;2017年,小女兒考取西南大學公費師范生。世代務農的家庭變成了書香門第,這一切給了王積稼無窮的動力,但面對3個孩子的費用,生活的重擔讓他不敢松懈,他干零活、搞裝潢、開書店、辦畫廊,不過他忙里偷閑也會讀各類書籍,碰到舊書、老物件都會買下來。
銅墨盒、老收錄機、老唱片、舊課本……王積稼收藏的老物件越來越多,日復一日,他有了新的夢想:建一座博物館,把自己的收藏分享給公眾。2018年,他開始建館、裝修、布展,于2019年國慶節前夕開館,他為博物館取名“嘉禾博物館”,寄寓豐碩、吉祥之意。
起初,王積稼的妻子對他這個愛好有些反對,嫌開銷大,沒回報。但這并未影響他對這些老物件的熱愛。看到丈夫如此癡迷,妻子就默默支持了他。
王積稼說:“博物館是一個能讓大家看到過去、和過去對話的地方。作為農民,我對土地上發生的一切充滿感情,這些老物件封存了一代代人的生活記憶。”30多年來,王積稼的藏品達到了兩萬多件。他經常自費參加甘肅省博物館協會舉辦的各種培訓和研學活動。他先后在嘉禾博物館布設了“故園熱土 美麗莊浪——莊浪地方文獻展”“遠去的鄉愁——莊浪地方民俗文物展”等10多個板塊。
嘉禾博物館如今也是“莊浪縣圖書館嘉禾分館”“家庭教育實踐基地”“莊浪縣城市社區紅色退役軍人服務站”,先后承接開展了“4·23世界讀書日”“書香家庭·親子閱讀”等活動30余場次,縣內2000余名中小學生參與讀書活動,人人愛讀書、家家飄書香的濃厚讀書氛圍,吸引了許多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觀學習。
“父母現在80多歲高齡,身子骨還很硬朗。妻子每天給二老做飯,從未有過婆媳矛盾。”王積稼說,“我不僅有自己熱愛的事業和優秀的兒女,還有一個和睦的家庭。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黨和國家給予的。以后博物館還會繼續面向社會免費開放,堅守自己的初心,把優秀傳統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傳承下去。”
(摘自《平涼日報》,本刊有刪節)(責任編輯 張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