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永
退休職工老劉早年喪偶,獨自將一對兒女撫養成人。上年紀后,老劉的自理能力減弱,女兒常去為他洗衣做飯,而兒子在外地工作生活,很少回家看他。2021年9月,老劉患重病住院,女兒為此辭掉了工作,對他悉心照料。同年10月,由于醫院下達病危通知書,老劉就要求參與搶救的3名醫護人員當見證人,自己口授遺囑,交代其全部財產由女兒一人繼承。
后來,老劉經搶救轉危為安,2021年11月份順利出院。隨著身體逐漸康復,他的神志也恢復了正常。2022年1月上旬,老劉在外出途中遭遇車禍死亡。兒女料理完他的喪事后,就因遺產繼承之事發生爭執。女兒認為,應當按父親的口頭遺囑辦理。兒子認為,應當按法定繼承處理,由兩人均等分割。本案例的爭議之處在于,老劉的遺產究竟應該如何分割處理?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規定:“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笨梢?,只有在被繼承人生前未立有遺囑時,才按法定繼承來分割遺產。但是,被繼承人生前所立的遺囑不一定都有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條規定:“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陬^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消除后,遺囑人能夠以書面或者錄音錄像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無效?!?/p>
本案例中,老劉在病危之危急情況下口述遺囑,有3名與繼承人無利害關系的醫護人員見證,故該份口頭遺囑的法律要件齊備,在當時是有效的。也就是說,如果老劉當時經搶救無效死亡了,其遺產只能由其女兒一人繼承。而事實是,后來老劉經搶救脫險,經治療康復出院,而且神志正常,這表明危急情況已消除,此前所立口頭遺囑已經歸于無效。由于老劉出院后沒有用書面或錄音錄像形式再立遺囑,其病重期間所立的口頭遺囑又無效了,因此,對老劉的遺產只能按法定繼承辦理,由他的兒女共同繼承。
那么,老劉的遺產是否應當由兒女均等分割呢?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條第三、四款規定:“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薄坝蟹鲳B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本案中,由于女兒平時照顧老劉較多,而且在老劉生病期間又日夜守護,應當說盡了主要贍養義務,所以,女兒可要求多分得一些遺產。
(摘自《勞動午報》)(責任編輯 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