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子:
上周五原本和朋友約好下班后去逛街,但另一個部門的同事請我幫她完善一下她的PPT,名曰“我的技術最好”,我礙于面子不好拒絕,只好爽約了聚會。正當我郁悶地加班時,微信消息提示音又響個不停——是兒子同學的媽媽發來的。上個月和她互加了微信后,她就經常給我發廣告或投票鏈接,剛開始我還幫忙,不料后來越發越多。一時間,煩躁和崩潰的情緒涌來,這種焦頭爛額的感覺令人很不舒服。
小新
小新:
你好!
出現這種情況,圓子想送給你四個字—— 學會拒絕。這幾個字看似簡單,但很多人都做不到。“礙于面子”“不好意思”“算了,沒什么”等心態,促使人們難以張開說“不”的口。
這無外乎有兩個原因:一是習慣養成了“討好型”人格;二是太在乎別人的眼光。圓子猜測,平時你在生活中可能也是一個“老好人”的形象—— 別人讓你幫什么忙,你都說“好,可以”,因為擔心拒絕了別人,會讓大家認為你不好相處,或者你覺得多做點沒關系,要和大家搞好關系,沒必要制造矛盾和不愉快。
可是你要知道,一段好的情感不是靠討好而維系的,你也沒有義務為了別人的好處而犧牲自己。否則,像上次那般焦頭爛額的場景還會在生活中繼續上演,令自己耗費心神。成年人的世界,最應該學會的就是懂得遵循自己的內心。如果你不愿意、不想要,就直截了當地表達出來—— “對不起,我周末很忙。”“以后請不要再發這種消息了。”拒絕是你的權利,學會理直氣壯地說“不”,因為你不必為所有的人喜歡。也可以詼諧幽默地拒絕,或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這不是我的工作,但我知道一個網站有專業的PPT制作知識,我發給你看看。”
不要總是唯唯諾諾做妥協的那一方,該堅持的就要堅持。多拒絕幾次后,你就能感受到拒絕后帶來的愉悅、爽朗的感覺,那真是太好了。
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