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義娜
摘 要 農村集體經濟在農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在開展農村經濟建設工作過程中,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至關重要。但是,農村在開展集體資產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從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內容入手,闡述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意義,著重分析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中存在的管理意愿不強、管理不規范、監督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完善及資產閑置率較高等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構建管理平臺、完善監管體系、完善管理制度、及時處置閑置資產及明確產權歸屬關系等改進措施。
關鍵詞 農村;集體資產;資產管理
中圖分類號:F302.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8.040
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可有效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完善生產條件,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當前,農村集體資產的類型更加多元,隨著我國政治體制和經濟結構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被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農村集體資產的本質是廣大農民的勞動成果,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富裕的保障。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科學管理及有效利用,可大幅改善農村生產環境,激發農村經濟活力,提高廣大農民經濟收益。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中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長此以往必定給農村經濟的穩定繁榮帶來不利影響。因此,積極探尋集體資產管理的有效對策,以提高集體資產管理質量。
1 概述
我國土地承包制的廣泛實施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為村集體提供了自然資源及資金等,保證了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為提高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質量,應明確集體的范圍,并確認其管理的對象。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本質上是一項管理活動,通過對集體資產進行有效控制,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即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清理和監管。對集體資產進行清產核資,應將全部經營性資產作為主要清理對象,并對清查后的資產進行分類,對優質資產加強監管,對于劣質資產要積極進行整改,不能整改的要全面收回。
2 意義
1)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與農民切身利益密切相關,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可提高農民經濟收益,進而為農村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同時,農村開展集體資產管理工作可以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完善資產監管體系,避免出現貪污腐敗的
現象。
2)加強集體資產管理可實現對集體資產的全面清產核資,對集體資產的價值、存量及其使用情況進行核實明確,從而對集體資產管理制度進行完善,提高集體資產的透明度及公開度。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還有利于促進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通過對集體資產的有效監管,可提高村集體財務管理工作質量,確保集體資產使用更有規劃性,從而提高集體資產價值。
3)農村加強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可查明各類債權、債務,確保集體資產賬實相符。此外,農村加強集體資產管理還可理順產權關系,厘清各項資產權屬,激發農村發展活力,保證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
3 存在的問題
3.1 管理意愿不強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人員大多是從村干部中產生,但農村集體資產最終的管理效果與相關工作人員的績效并沒有掛鉤,相關工作人員缺乏主動性,為集體資產管理工作埋下隱患,一旦出現集體資產虧損的情況,易引發廣大村民的不滿。同時,相關工作人員對于動員村民參與資產管理工作缺乏積極性,村民對資產缺乏管理意識,往往不會主動參與資產管理。部分村民對于集體資產的認知不全面,擔心相關工作人員侵吞集體資產,同時缺乏參與資產管理的意識[1]。
3.2 管理不規范
部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不規范,相關會計部門設置缺乏合理性,也沒有安排專人對集體資產進行有效監管。例如,部分農村集體資產沒有進行完整登記,易造成集體資產流失。同時,部分農村集體資產產權關系不明確,從而無法對集體資產進行準確核算,無法保證集體資產相關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2]。
3.3 監督不到位
部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人員沒有樹立民主管理、民主理財意識,無法對集體資產進行有效控制,導致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工作質量不高。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集體資產監管措施,易造成集體資產流失。此外,產權關系不明確也是造成集體資產監管力度低及相關工作職責不清的重要原因。部分村集體資產各項財務收支數據沒有及時公開,廣大村民對集體資產的收益情況也無法及時掌握,不利于對集體資產風險的有效控制[3]。
3.4 管理制度不完善
當前,部分農村資產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對于集體資產管理工作內容沒有進行細分,因而在落實資產管理工作時效果不佳,相關工作分工不明確,不利于提高集體資產管理工作效率。同時,部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者沒有落實明確的崗位責任制度,對于個人的工作內容也沒有作出明確規定,如果出現問題無法對個人進行追責,也無法及時進行處理。此外,部分農村缺乏完善的集體資產監督體系。監督體系包括內、外2個部分,內部監督是指財務監督,外部監督是指外部審計,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要形成有效結合。但部分農村沒有將內外監督進行有效結合,無法形成合力,監督效果也不理想[4]。
3.5 資產閑置率較高
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農村集體資產也在逐步轉型,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部分鄉村企業由于抵抗不住市場形勢的變化,經營不善,從而停產倒閉。企業停產后,村集體缺乏處置資產的能力,導致企業資產長期閑置,浪費了大量的土地資源。企業內部生產機器由于長期沒有運轉,年久失修,造成大量集體資產的浪費,不利于農村經濟增長。
4 完善措施
4.1 構建管理平臺
開展集體資產管理工作應實施精細化管理,并構建公開、透明的民主管理平臺,嚴格按照相關管理規范實施資產管理工作。如果集體資產管理出現問題,可召開村民民主會議,共同商議,充分尊重村民集體意見,在廣泛征求村民集體意見后作出優化調整,形成最終商議結果,并對最終的商議結果進行公示。同時,村委會可在集體資產管理平臺上對集體資產的收支情況進行公示,做到資產清晰、賬務透明,確保廣大村民可以及時掌握集體資產情況。建立集體資產管理平臺,不僅利于村民對村干部的監督,消除村民與村干部之間的誤會,確保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還可激發村民參與集體資產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集體資產管理工作質量[5]。
4.2 完善監管體系
應對集體資產監管體系進行完善,明確界定國有資產與集體資產,制定集體資產出租、處置管理相關制度,并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對相關資產進行科學評估,并進行公開交易,確保交易結果公平、公開、公正。相關部門還應對日常財務收支、重大決策事項、債權債務等定期進行審計,提高會計核算水平,確保村集體資金使用更加規范,避免出現資金亂用的現象。另外,農村集體資產種類比較多樣,應針對集體資產類型采取資產分級管理模式,并成立集體資產審計管理委員會,將審計結果予以公示,從而加大集體資產監督力度[6]。
4.3 完善管理制度
1)在開展集體資產管理工作過程中,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并根據村集體的實際情況完善各項資產管理制度。通過構建完善的集體資產管理體系,對村集體現有資產進行徹底清查并詳細記錄,設立完善的集體資產管理臺賬,明確村集體現有資源的分布及存量。2)在開展集體資產管理工作過程中,應秉持民主思想,從廣大村民中選取有意愿、有能力的村民參與到集體資產日常管理工作中。3)村集體應制訂科學的財務計劃,避免財務收支流程出現問題,規范財務工作流程。4)集體資產管理工作人員應做好資產日常的登記、產權界定和資產核資等工作,確保資產核算數據更加真實、準確、完整;充分利用資金,避免大量資金閑置。同時,對于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相關的各項業務應及時向上級部門匯報,在獲得批準后才可以入賬。5)應將集體資產管理工作效果與相關工作人員績效掛鉤,激發集體資產管理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心,提高村干部對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視度。6)村委會可組建專業的會計隊伍,規范設置賬薄,詳細記錄和集體資產相關的每筆賬務,并對相關賬務進行準確核算[7]。
4.4 及時處置閑置資產
目前,部分農村地區的自然資源、土地資源及廠房設備等還存在大量閑置的問題,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利用好這部分資產不僅可以盤活當地資源,還可增加當地村民的經濟收入。因此,村干部應高度重視閑置資產的處置問題。1)集體資產管理工作人員應打開思路,對當地現有資源及市場環境進行充分調研,并積極引入外部投資,盤活當地現有自然資源,尤其是土地資源。對于閑置的廠房和設備可采取對外租賃的方式,對現有閑置資產加以利用。2)村委會成員應聯系之前企業經營不善的相關負責人,了解企業經營不善的原因,適當給予扶持,利用村內剩余勞動力嘗試進行企業改革,調整產業結構進行轉型升級。3)村委會可對閑置資產進行公開拍賣,并對農村集體資產拍賣行為標準進行規范統一,避免集體資產流失,從而維護村民集體利益。4)農村可積極促進集體資產產權改革,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適當引入股份制,并對村集體成員股權份額進行明確,從而提高村集體成員經濟收入,進而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8]。
4.5 明確產權歸屬關系
1)相關部門應成立農村集體資產專門工作小組,對現存的集體資產糾紛及歷史產權糾紛遺留問題進行清查,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追責,同時對產權糾紛雙方積極進行協調,盡量保障雙方利益,進而明確集體資產產權歸屬關系。2)對于需要處置的集體資產要進行嚴格評估,通過建立科學的集體資產臺賬管理制度,對集體資產的實際價值進行科學準確評估,并以此為依據進行入賬。
5 結語
在城鎮化及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農村應加強集體資產管理、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廣大村民的經濟收入,進而推進城鎮化進程、提高新農村建設質量。通過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可激發農村經濟的整體活力,提高農村集體資產利用價值。當前,基層政府的重點工作內容之一便是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但部分地區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中還存在村民資產管理意愿不強、資產管理不規范、資產監管不到位、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及集體資產閑置率較高問題。因此,農村應構建集體資產管理平臺,完善集體資產監管體系及資產管理制度,及時處置閑置資產,明確產權歸屬關系,從而促進農村經濟持續穩定
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雅瓊,張艷榮.甘肅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現狀及改進措施[J].新西部(理論版),2016(7):22-23.
[2] 鄭振清.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現狀及改進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6,36(13):148-149.
[3] 董妮.淺談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現狀及改進措施[J].人力資源管理,2014(5):314.
[4] 許海英.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現狀與對策[J].農家參謀,2019(32):24.
[5] 占一熙,陳芬輝.農村集體資產權屬的幾點思考[J].農村經營管理,2016(8):33-34.
[6] 王素華.淺談如何做好江城縣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J].農民致富之友,2017(2):6.
[7] 龐志楠.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以天津市寶坻區農村為例[J].農技服務,2017,34(21):124-125.
[8] 姚永亮.淺談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6(31):122-123.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