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景德鎮市中心,建造于20世紀中葉的原十大國有瓷廠形成了當地獨特的城市景觀,瓷廠與瓷器共同造就了景德鎮的過去與現在。陶溪川酒店凱悅臻選就位于陶溪川二期原十大瓷廠的“為民”瓷廠。建筑部分由大衛·奇普菲爾德建筑事務所設計,頗具溫暖質感的紅色黏土磚貫穿整個建筑主體,傳承著景德鎮老瓷廠的內在精氣神。縱橫鋪設的紅磚形態形成鏤空的紋案,賦予建筑韻律般的節奏感。外立面以逐層“收分”的磚柱消解了厚重的體量,將視覺拉近到更加親人的尺度。各自獨立的4座建筑由開敞的輕鋼結構串聯起來,同時分割界定出內向型的景觀庭院,自成體系。

紅磚是老瓷廠建筑里的常用材料,建筑師以本土燒制紅磚的那份純粹和質樸作為對景德鎮的回應。正如大衛·奇普菲爾德所言:“利用紅磚來建造新建筑是對當地工業遺產的致敬,對歷史建筑的保存和持續使用對于整個總體規劃來說至關重要。”酒店整體是現代磚砌建筑,由三個庭院區塊組成,由一條寬敞的室內街道相連。
室內和軟裝部分由多次入圍AD 100的AIM愷慕建筑設計完成,他們對室內的處理手法首先是“完成建筑”:將外部的磚砌立面延伸到內部空間。當你由室外步入其內時,磚砌立面亦延伸到內部空間,不替換材質的處理方法使得建筑具有極佳的整體性。與此同時,建筑內的每個空間都以各不相同的陶瓷工藝作為承載,由紅磚殿堂緩步進入陶瓷之境,兩種材料在這里交織碰撞,一段探索和尋訪之旅,由此開啟。


對于AIM愷慕建筑設計的兩位創始人Vincent de Graaf和Wendy Saunders而言,此次設計就像瓷器所擁有的漫長而迷人的生命般,這是一段走向探索的“癡迷之路”,他們以陶瓷的全部為靈感,按主題開始了設計之旅。Vincent de Graaf說:“我們給自己的期待是將充分運用陶瓷的故事和其制造過程作為設計根基,并用瓷器生命歷程中的重要步驟定義我們所要展現的不同空間。”
從中國陶瓷傳播至世界各地,再以獨特的形態回歸,酒店的室內空間順應著陶瓷的生命周期:“起源”“塑造”“發現”“魅力”“欣賞”和“回歸”等幾個不同階段,分別對應“大堂”“酒吧”“宴會廳”“餐廳”“健身中心”和“客房”。置身其中,建筑功能隨空間的演變層層遞進,由公共過渡至私密。有關陶瓷的工藝、肌理和色彩也巧妙地滲透其中,比如前廳左翼的接待區及休息區鋪設有綠釉陶瓷磚,開放式酒吧與中庭花園相互對望,盡顯悠然靜謐。Vincent de Graaf說:“我們希望盡可能用細節去講述并表達這個脫胎于陶瓷的空間,所以我們并沒有運用在酒店設計中默認的隱性規則和常見的大理石。”感謝這份全新的嘗試和定義,它使陶瓷的高度紀念性得以淋漓盡致地體現,同時空間體驗順達通暢,氣韻匯集,讓人得以感知瓷美,擇雅而居。



被稱為工作室的房間是回歸、隱居和養精蓄銳之處,也相應以原木、織布、皮革及陶磚等元素為設計語言,營造出溫馨與閑適之感,且每間客房都設置有室外露臺。當人漫步在回字形走廊上時,陽光會經由網眼結構的磚墻灑入,在地面上透射出星星點點變幻的光暈。穿過酒店,就像經歷了不同工藝瓷器的燒制過程。在這里,陶瓷的故事和其制造的過程是整個酒店的設計根基,粗獷與精致在此合二為一,磚之情與瓷之韻共同承迎彼此的生長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