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 帆
6 大方面20 條措施,推動出版融合深度發展。
4 月24 日下午,2022 年出版融合發展經驗交流會在京召開。交流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的賀信精神,發布中宣部《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開展出版融合發展經驗分享、案例交流和技術研討,匯聚融合力量,譜寫蝶變新篇,加快推進出版深度融合發展,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是中宣部關于出版融合發展的首個專門文件?!秾嵤┮庖姟芬笠粤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有關部署和《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有關安排,扎實推進新時代出版深度融合發展。
《實施意見》圍繞加快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構建數字時代新型出版傳播體系,堅持系統推進與示范引領相結合的總體思路,從戰略謀劃、內容建設、技術支撐、重點項目、人才隊伍、保障體系等6 個方面提出20 項主要措施,對未來一個時期出版融合發展的目標、方向、路徑、措施等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
《實施意見》提出,要圍繞堅持正確發展方向、科學設定發展目標、統籌規劃發展布局等,加強出版融合發展戰略謀劃;要立足擴大優質內容供給、創新內容呈現傳播方式、打造重點領域內容精品等,強化出版融合發展內容建設;要著眼加強前沿技術探索應用、促進成熟技術應用推廣、健全科技創新應用體系等,充分發揮技術對出版融合發展的支撐作用;要聚焦優化提升重大工程實施效果、著力打造重點品牌項目、做強做優頭部示范企業、加強重要成果展示交流等,打造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工程項目;要圍繞夯實人才培養基礎、強化高層次人才培養激勵、發揮企業人才建設主體作用等,建強出版融合發展人才隊伍;要不斷完善政策扶持機制、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逐級抓好貫徹落實,健全出版融合發展保障體系。
當前我國出版融合發展總體勢頭良好,已經來到全面提質增效關鍵期和“蝶變”臨界點,需要順應數字時代信息傳播和技術變革趨勢,以更扎實的舉措、更有力的支持,推動形成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強勁動力和有效行動。
據悉,該《實施意見》是中宣部首次就出版融合發展領域專門發布的政策文件,是對新時代深入推進出版深度融合發展做出的全面安排,把出版融合發展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標志著出版融合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為出版單位探索融合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領域提供了行動指引。
據了解,該《實施意見》是中宣部組織起草、出版業各方共同參與完成的。起草工作自2021 年下半年啟動,組織專門團隊深入開展調研,認真聽取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的意見建議,廣泛征求來自出版研究機構、出版行業協會、重點出版企業和數字內容公司、出版融合發展示范單位、數字出版精品項目單位等方面的意見。文件起草過程中,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著眼實用、好用、管用,聚焦當前制約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突出問題,提出破解的思路方向和具體舉措,改善產業發展環境,力求支持行業堅定信心、加大投入、深化探索,不斷提升我國出版融合發展的整體實力和水平。

國家新聞出版署自2021 年起,正式啟動出版融合發展工程,2022 年該工程進一步拓展擴容,從產品、平臺、機構、人才4 個方面重點布局,力求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打造一批可資行業借鑒的示范樣本,有力發揮對出版融合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堅定了行業推進出版融合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此次《實施意見》的出臺,與正在實施的出版融合發展工程相互支撐,構成推動出版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從政策指引和重點布局兩方面共同發力,進一步形成推動出版融合向縱深發展的合力,促進出版單位從關注到投入,從投入到深耕,從深耕到引領,不斷推進內容創新、技術創新、人才創新、機制創新,形成出版融合發展的全新格局,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引擎,為加快出版強國建設提供新動能。
融合發展是出版業在互聯網時代的新方向,是出版人的必答題?!秾嵤┮庖姟返某雠_引發了出版界的熱烈關注和討論,給出版融合發展從業人員以巨大鼓舞,為出版融合發展在新時代“破繭成蝶”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2022 年出版融合發展經驗交流會上,來自出版融合發展示范單位、數字出版精品項目單位以及有關出版行業協會、研究機構、新聞媒體的負責同志共90 余人參加會議。
人民郵電出版社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李文以“加快出版融合,推進高質量發展”為題,從成績、認識、展望三個角度把郵電社在出版融合發展方面的所思所想以及成果經驗向大家做了精彩分享。他講道,出版社推動融合發展,需要按照是否能夠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效率,是否能夠提升傳統出版競爭力,是否能夠持續獲得數字業務收入三項標準進行判斷,遵循主航道、市場性、可持續原則,創新思想、深度賦能,廣泛動員、全面融合,堅定信心、錨定目標,以深度融合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
人民衛生出版社智慧數字中心主任陳永剛以《把握內容立足點 筑牢融合支撐點——從數字出版到知識服務》為主題,分享了人衛社出版融合發展的先進經驗和豐碩成果。他講道,人衛社在推動出版融合發展工作中十分重視內容生態建設,致力于打造具有全鏈路知識服務能力的知識中臺,通過中心化生產、多場景應用等方式,構建人衛知識數字服務體系,有力服務醫學院校師生、廣大基層醫生和普通讀者用戶。
人民教育出版社黨委常務副書記王志剛做了題為《深入推進融合發展,全面提升服務教育現代化能力》的報告,分享人教社在推進融合發展方面的一些主要做法和經驗。他講道,在推動出版融合發展中,要做好頂層設計,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打造精品內容,關注技術影響,不斷推進出版深度融合。未來,人教社將進一步樹立互聯網思維,增強深度融合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創新為驅動,做好精品內容建設,打造教育出版融合發展新業態,全方位服務信息時代教育教學需求。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公司總編輯李鋒以《加快融合創新,推動科技出版向知識服務轉型升級》為主題,采用視頻方式分享了科學社如何實現科技與文化融合、如何進行知識服務戰略轉型的寶貴經驗。他講道,科學社出版融合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優勢業務線及內容為基礎,以產品和平臺為牽引,打造創新業態,著力實現傳統與新興業態的融合發展。未來,科學社要不斷強化內容為核、技術為要、人才為本的發展理念,不斷推進出版融合向縱深發展。
三聯生活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李鴻谷以《互聯網時代的內容生產與運營》為題,分享了三聯面對互聯網沖擊進行數字化升級的成功經驗。他以三聯生活周刊的戰略轉型為例,條分縷析、層層解剖,深刻分析了期刊出版是如何推進融合發展的,介紹了傳統紙刊在互聯網時代開展數字化內容生產與運營的深入思考、應對策略和有效做法,特別強調要學會駕馭互聯網這個出版業必須面對的生存空間,引發在場嘉賓和觀眾的強烈共鳴。
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佘江濤以《系統謀劃,創新機制,推動融合出版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采用視頻方式分享了地方出版集團在推進出版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做法。他講道,鳳凰出版傳媒以“鳳凰融合發展實驗室”為探索龍頭,聚焦發展方向、難點問題,強化出版融合發展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打造企業融合出版智庫機構,培養壯大了一批出版融合發展專業人才。
化學工業出版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郎紅旗圍繞化工社的數字出版精品項目——化工安全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分享了化工社作為專業出版社立足行業、發揮優勢推動出版融合發展的成功案例。他講道,該平臺通過內聚優勢內容資源、外引先進技術公司、精準對接用戶、定制服務內容等措施,已建成2100 多門在線培訓課程,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成為國內石油化工領域原創內容豐富、安全培訓資源齊全、用戶范圍廣泛、社會反映良好的頭部平臺。
五洲傳播出版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關宏以《推動新時代對外傳播融合發展——五洲傳播出版傳媒有限公司出版融合發展的實踐探索》為題,重點圍繞that's books 數字閱讀平臺,分享了在出版融合發展走出去方面的實踐探索經驗。她講道,五洲傳播出版公司從“借船出?!钡健霸齑龊!?,用“中國文化”搭載“中國創造”,創新融合出版海外落地途徑,通過精準傳播疊加矩陣運營、線上推廣助力線下活動,加速搶占融合出版走出去海外高地。
《中華醫學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新媒體部主任沈錫賓以《中華醫學期刊全文數據庫:助力科技期刊集群化數字出版轉型》為題,分享了建設專業數據庫平臺的有益經驗。他從商業模式、資源特點、特色功能、生產流程和技術架構五個方面,對中華醫學期刊全文數據庫的整體情況做了詳細介紹,內容豐富、十分解渴,為在場聽眾帶來不少啟發。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沈華偉以《新型信息技術與數字出版》為題,從三個方面介紹了技術賦能出版融合發展的思考與展望。他在介紹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基本情況和應用場景后,重點就新型信息技術對數字內容生產與編輯、數字版權管理與保護、數字內容的分發與營銷的影響做了講解,并就未來可能對數字出版業務產生較大影響的生成合成技術、抄襲檢測技術、個性化推薦技術等,向在場嘉賓做了普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