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雯霞 鐘 露
如何針對暴露出的短板精準治理,扶持出海網文步入高質量發展期?這需要作者、譯者、出版方、平臺方、政府等協調溝通、共同努力。

近年來,文化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中國的文藝作品在國際舞臺上日漸活躍,網絡文學便是其中的重要力量。出海時機具備了,但網絡文學在10 年試水期暴露出的短板也愈見清晰,亟須出版界多方聚力、協同解決。網絡文學進入高質量發展軌道將有助于出版界開辟更廣闊的海外市場,正向傳遞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價值,在潛移默化中塑造更立體、更豐滿的大國形象。
“網文出海”即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跨文化傳播。在出版“走出去”的背景下,網絡文學大有可為。
全球化的背景下,“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經典的外國文學作品被引入國門。但另一方面,中國經典文學輸出海外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如何進一步拓寬對外交流的窗口,提高我國文學作品海外傳播力和輸出力?恐怕不能只寄望于數本經典文學作品承擔重任,而應轉換思路,全面布局,在尋找中國文學本土發展規律的同時探索網絡文學海內外發展路徑,聚力扶持“網文出海”。
21 世紀初,中國網文已揚帆出海。天下霸唱的《鬼吹燈》和蕭鼎的《誅仙》等網絡文學作品在越南、韓國、日本等國家受到追捧。2009 年至2013 年,越南累計翻譯出版了841 種圖書,其中中國網文數量達到617 種。2012年,海外網文翻譯網站出現。這種網站多由網絡小說的海外粉絲自發創立,他們選擇人氣較高、自己喜愛的中國網絡文學作品進行自主翻譯,并刊載在網絡上,供海外粉絲進行閱讀。2014 年,美籍華人賴靜平(筆名RWX)創建網文翻譯網站Wuxiaworld,并在歐美譯介《星辰變》《盤龍》等幾十部中國網絡小說。雖然網站規模不大,站內網絡小說數量不算多,但翻譯質量較高,月均訪問量達到了2000 多萬人次,在海外享有較高的人氣和知名度。此后,中國網絡文學也借勢正式進軍歐洲市場和北美市場,為全世界范圍內的網絡文學愛好者所關注。
2012 年至2016 年這五年間,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多體現為自發性過程,尚未形成系統化的完備流程和產業鏈,但在2017 年5 月,中國的網文企業自主搭建的網絡文學海外傳播平臺——起點中文網海外門戶網站“起點國際”上線,這成為中國“網文出海”步入體系化的標志性事件。最新數據顯示,2019 年起點國際平臺已輸出900余部中國網絡文學的英文翻譯作品,囊括武俠、玄幻、都市等多種題材,累計訪問用戶超7000 萬人。海外數字閱讀平臺的搭建與運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標志著來自中國的文學平臺方把握了“網文出海”的主動權,為網絡文學在海外的長期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2019 年至今,“網文出海”增速提效。《2020 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19 年,國內向海外輸出網絡文學作品1 萬余部,覆蓋40 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年內翻譯的網絡文學作品數達3000 余部。網絡文學海外市場規模達數億元,海外網絡文學用戶數量達到數千萬規模。艾瑞咨詢發布的《2021 年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研究報告》顯示,2020 年網絡文學出海市場規模增速為145%,規模達到11.3 億元;用戶規模增速160.4%,達到8316.1 萬人。預計在2021 年,市場規模仍將翻倍增長,突破30 億人民幣,海外用戶規模也將達到1.45 億人。由此可見,經過近10 年的發展,網絡文學已成為中國文學“走出去”的先鋒隊,龐大的市場規模和用戶規模展示了網絡文學在海外蓬勃的生命力和不可小覷的發展潛力。
出海時機具備了,網絡文學雖然發展趨勢良好但仍處于起步階段,它在10 年試水期中暴露出的問題清晰地浮于水面。
其一,人文價值缺失。網絡文學作品情節跌宕起伏,但包含的知識密度低,質量參差不齊,有的作品涉及色情、低俗內容,偏離普世的價值觀,缺乏文學價值和人文關懷。這不僅影響海外讀者的閱讀體驗,也不利于“中國故事”的輸出和中國形象的建構。其二,文學題材受限。從文學題材來看,當前輸出的網絡文學的題材非常局限,主要集中在玄幻和言情兩大領域。現實情況是,我國網絡文學的類型豐富多元,國內網文市場呈現出細分化、小眾化趨勢,但是囿于海外受眾的偏好和作品輸出的工作量,選題精良的優秀作品未進入廣闊的海外市場。長此以往,受眾容易對同質化的題材產生審美疲勞甚至抵觸心理,不利于網絡文學進軍海外市場謀求長遠發展。其三,翻譯質量不高。“網文出海”的過程中,翻譯是最重要的橋梁。網絡文學翻譯質量低,成為出海前亟待解決的難題。當前翻譯人才缺口大,網絡文學翻譯未形成專業化、體系化的工程。網絡文學新穎、年輕化的語言表述更加大了翻譯的難度。行業內部對于網絡文學的翻譯質量缺乏把控,網文翻譯團隊薪酬難以保障,這使得譯者對于網文翻譯的動力不足,“為愛發電”的模式不足以為網文翻譯行業提供充足的電能。其四,版權保護受阻。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網文最早都產生于“弱版權”的環境之下,即免費模式。受眾習慣了免費閱讀之后,付費閱讀模式的推行受阻,版權問題越發嚴重。網絡文學伴生于網絡技術之中,發達的網絡技術在促進網絡文學發展的同時也使得盜版文學作品的行為越發猖獗,極大地增加了平臺方對于盜版的控制與管理的難度。
綜上,“網文出海”傳播過程中面臨的風浪和挑戰是普遍存在的,作品自身的不足、翻譯人才的缺失、版權環境的掣肘等問題成為“網文出海”的絆腳石,如果不進行針對性的調整與改變,則難以實現長足發展。
十年磨一劍,網絡文學出海漸成規模。在機遇面前,如何針對暴露出的短板精準治理,扶持出海網文步入高質量發展期?這需要作者、譯者、出版方、平臺方、政府等協調溝通、共同努力。
一是提升出海網文之質。出海網文的質量與國家形象直接相聯系,把控網絡文學的內容需要從源頭抓起。在內容端,網文作家要認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生產更多具有社會意義和價值的優質作品,借助人類情感共鳴去搭建共通的意義空間,以靈活、細膩的方式和手法宣揚普世價值觀。作為產業鏈中端,平臺方須承擔起“把關人”的角色,對輸送海外的網絡文學作品進行嚴格的篩選和過濾。出版界、政府可打造“網文出海”傳播能力提升工程,設立重點發展專項基金,支持網站內容建設、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和深度融合發展,著力提升精品網文的生產能力。
二是拓寬出海網文之型。對于生活在不同國家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國際受眾,海外網絡文學市場應該像國內市場一樣細分化,發揮長尾效應,重視小眾網絡文學在海外的傳播與發展,尊重各個地區讀者的差異性選擇和喜好,盡可能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而不是僅僅把重心放在玄幻和言情等個別類型上。網絡文學可以更多地輸出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展現中國百年的變革,講好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故事。
三是完善網文翻譯機制。語言是構成文學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一部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如果沒有良好的翻譯呈現是無法達到有效傳播的。網絡文學專業翻譯團隊的組建對于一個合格的國際數字閱讀平臺來說顯得至關重要。相關企業和平臺應該通過加大資本投入、與譯者簽約等方式,完成對于專業譯者的孵化,通過提高福利待遇和海外推廣等方式吸引更多譯者加入團隊,打造融專業化與本土化為一體的專業團隊,提升網文翻譯的效率和速度。與此同時,平臺在進行自我搭建的過程中,也可以設置專門的互動板塊,析出中華本土色彩濃郁的橋段,對翻譯的痛點、難點和模糊點給予注釋、科普,建立海外受眾反饋渠道與機制,互補完善、迅速成長,便于海外讀者掌握作品的特殊語境,改善閱讀體驗。
四是全行業合作打擊盜版。在海內外市場,盜版、侵權問題都是令人頭疼的癥結,“網文出海”,版權保護勢在必行。首先,數字閱讀出品方應統一認識,構建“網文出海”傳播大局觀,攜手共進,拒絕惡性競爭,構筑行業良好生態。其次,國家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構建網文版權治理體系,做好信息管理,如指導行業建立網絡文學版權數據庫,做好著作權的注冊登記,理順出海網絡文學的版權歸屬。最后,充分利用技術保護版權,如將區塊鏈技術、電子水印等技術運用到打擊盜版網絡文學過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