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凹
岳, 喻山高峻奇; 峪, 狀谷幽韶秀; 水峪, 自然作譬于谷中有不竭活水,從遠古或湯湯或汩汩綿長而來,遂為風水寶地也。
水峪作為村落,居京西南大石河畔。大石河乃俗稱,酈道元《水經注》中名為“圣水”,遂乃圣水之濱一明珠搖落。其建村史追六百年余,歷朝歷代,勖勉筑屋,且依山叢立,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空中俯瞰,呈太極八卦圖案,疑是道家經年修煉而成的堪輿之地。國府遣專家踏勘,驚其幽古與獨特,定為首批“中國傳統古村落”,從茲爆得大名,四方游人紛至沓來,潮涌若水。
概言之,水峪乃“四古”之鄉,系“古宅、古碾、古道、古中幡”是也。
水峪之古宅多四合院制,系就地取材,配以石雕、磚雕、木雕和巖畫等藝術裝飾,雜糅山西與京西民居殊勝之處,便有無兩之文化內涵存焉。古宅之中,均有一心象設置,便是天地爺龕。龕位竟設在墻上,小得別致,肉眼望去,只乃一處凹陷。人們不知天地爺究竟何等樣相,便泥塑成孔子之模樣。龕兩旁書有聯語——天高懸日月,地厚載山河。 噫歟噓,山民雖泥性,卻有大敬畏,頗不俗。
古碾乃農耕產物,每戶院井幾有設置。轆轆然,碾碎煩難,碾成順遂。衣食無憂,乃設學堂,辦私塾,且歷年有續,便多儒子及飽學之士。彈丸之地,書香勃郁,耕讀風盛。古碾雖系農具,卻類似庭訓,生開化之功。古碾招引果木谷菽,物產殊豐饒:核桃、板栗、京棗、碩桃(桃王)、磨盤柿、香白杏、野櫻桃,比競繁生,谷峪若偌大一天然果盤,似大珠小珠奔競而來,玉落其上。據傳,海內外馳名之“良鄉板栗”,其底料乃即水峪之栗。至晚近,機電興,古碾歇,為記來路,村民不特珍存舊物,還沿大西山脈四方搜求,遂夥集古碾百二八盤,依序排于鄉野,呈天然古碾博物館也。其形歷歷,其魂幽幽,亮眼眸、攫心魄,不啻鄉愁重地。
水峪毗金皇陵,有專修御道。亦因水豐洇久遠,山體之中便富藏煤炭,且煤質膏腴,明清之時便開采,專供宮廷。后,德國人來,架運煤之高線;再而后,東洋入侵,煤運天津通商口岸;其間,晉商駝隊也常鉆隙往來,侍弄生計。于是乎,官道、民道、商道渾然交織,密布如網。道旁遂必生客棧、店鋪、商號,遂水峪雖系京西南僻地,卻亦開風氣之先:農耕與商貿,和諧共處,各美其美,造福鄉民;山水與人文,相互涵養,美美與共,浸潤人心。
富庶之地,必生文藝,水峪之民俗文化日漸興盛,似香火燎燃。伴農事節慶、商貿吉日、祭祀儀式,廟會花會遂悉數登場。大鼓會、銀音會、賽詩會及評劇、山梆子等均為村民所喜,男女、老少,囫圇而聚,投身其中,既感恩山水、歌贊生活,亦歡悅自己。嘆哉,小山村,大風情,乃大西山風俗的集萃之地,不特可觀,亦堪可入典矣。最可嘆處,系經年傳承之“古中幡”,其奇趣所在,乃從男人肩上卸下因襲,換由女子翔舞之。于是乎,驚動海內外之看客,不獨被收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奧運、國慶表演平臺,還常年邀展于國門之外。噫乎吁,弱肩亦能承重,不特榮耀鄉梓,亦為民族爭光。炫哉,壯哉,美哉!
徜徉水峪,古風吹處,皆是綺麗意象,悠悠然,促發盈盈情懷——暗泉潛涌,不舍晝夜,疑似靈魂弄歌。大樹棲小蟬,嚶嚶不歇,乃天籟之音。一少女諦聽之后,動情之下,細語云:青天在上,大地無語,小蟬清唱,吾為妙人。遠山披薄霧,不疾不徐,似智者覃思精研。勞之暇,中帆聳日,紅衣女子娉婷弄巧,騰挪之間,一派喜樂歡顏。村風洗心,教化天成,山民福滿胸臆,以石為箋,詩寫古道兩畔,意蘊悠長。老人修杖,不專為己,亦饋贈他人,且題詩其上,給人昭示曰:杖乃倫理,不特扶蹣跚,亦警不倚不欹之志,終生走得周正。山地黃豆入門庭,便發酵成博愛,似道德瓊漿,送街坊孤老,且賦詩垂詢。叟嫗身熱,感人間世,宅心淳厚,遍地親人,堪可謂,德不孤,必有鄰。
便慨然而嘆:蕞爾水峪,乃山水秀地、人文圣地,生存福地,系大地界。以桃源仙境作譬,類佛頭著糞,不免流俗;以詩鄉作譬,才中肯綮——系天地之詩、造化之詩、風情之詩、人性之詩、倫理之詩、道德之詩也!
2020年12月18日 于大西山昊天塔下石板宅
京西南有名山,曰百花山;山下有名剎,曰瑞云寺;寺畔有名谷,曰百瑞谷。三者相依而生,且彼此涵養,互為因果,共至鵠的。谷得山之陰、寺之庇,蓊郁蔥蘢,祥瑞無極,為況繁夥,冠以百瑞。
百花山與靈山齊名,均為京華巔上明珠,宿被殿堂所倚重,為萬民所仰望。瑞云寺始建于北周,至后唐得皇室青睞,金元之際殊勝,出高僧行懿,聚僧眾二百余,可謂四方檀信,清風遠播。最堪記錄者:倭寇侵,百花山起抗日烽煙,瑞云寺遂義薄云天,建八路軍兵工廠,將香燭鑄成槍彈,為民族祈福。其壯懷激烈,拙著《京西之南》多有描摹,可敬可嘆。亦有新中國建設時期,古寺變學堂,書聲瑯瑯。其間,青年教師名趙松柏者,遇爆破,舍身救學子,血祭多級寶塔,令出世之禪音,傳入世之大德,生民憑吊,無不唏噓。噫吁哉,瑞云寺集佛道、家國、民生為一身,規制雖小,卻乃奇寺,“大”寺矣。
以僧占名山作譬,古剎之畔必貴風水、多礦脈,斯地遂既旺香火,亦廣產烏金,且平直推進便見閃亮塊壘,疑是天賜福澤。近百年來,烏金滾滾,暖鄉鄰,富萬家,援國家建設,博煤炭之鄉之美譽。進入廿一世紀,首都功能重新定位,百花山方圓數百里京西南地域,被劃為生態涵養區暨旅游目的地。消息至,山民贊,不特舍小家而顧大家之覺悟,更情系對歷史之回歸、對自然之眷戀、對文化之向往,決計于礦山修復。其戮力踐行者,乃一張氏名進寶者,偕其妻,斥資數億,且經年孜孜矻矻,終修復有型,呈盤桓逶迤之大谷,引游人如織矣。人云:美麗之風景乃大自然之傷口。信然。若無傷口,豈有新生兒般鮮嫩光澤?若無張氏伙眾之彌合,豈有自然生態之還原如初,豈有現代文化元素之有機涌入?初者,非原樣景觀之復制,系圭臬于山水魂魄與底蘊;現代者,非時髦設施之追風引入,系對今人游覽習慣之體貼與照拂。
嘆哉,京西南有大谷矣,不必再車馬勞頓遠涉云貴川。距京城僅百里余,不啻杯酒迎歡、寸夢方醒,有何慮哉?不哉,不哉,邀朋尚享,與君同行。
人至谷底,遽游瑞云寺,訪今不先探古,乃凡癡庸夫,必被人恥。寺內有一古井,泉水瀏瀏,清寒洌洌,疑是遠脈鉆隙,給人暗示。出寺向東橫移,便見兩處人工景觀:一乃倚山石壁雕刻,淺砂簇簇,巨石聳聳,意顯造化結構;二乃礦山遺跡博物館,礦井幽幽,化石歷歷,昭示既往來路。雖系人文,但嵌于山體,渾然無突兀之憾,譬若天工奪巧。
轉身回溯,便看到上山之途,計有大路,有幽徑,有木階,有廊亭,有棧橋,有玻璃甬道。可乘車,可攀緣,可蹬踏,可躑躅,可拄杖,可甩臂,全憑個人齒齡、膂力、興致率性而擇。
中有瑤池,疑是長白山與滇南飛落于茲。澗深百尺,水色青碧,澈眼眸,攝魂魄,令人怦然,直想舉身赴清池,一洗俗與愚。洗心環望,見灼灼然殊異天光,遽然披灑,燦然一片。蓋因谷深萬仞,則山拱穹頂,宛若洞天,日懸一線,傾瀉而下,儼然屋漏,遂無遮無攔,曰太陽雨。谷頂有玻璃甬道,回環往復,若纏綿情絲。玻璃乃穿越媒質,可俯視地心,可折瞰天際,陰陽接引,喻百年連體,曰情人島。嘆曰:孔雀東南飛,于茲駐流連,遠古之愛情與今日之情愛瞬間應和,共奏永恒,曰夢之谷。
春游百瑞谷,亭臺暖響,春光融融,萬階冷袖,風雨凄迷。一日之內,一谷之間,而氣候不齊。蓋山托之谷,挺秀高拔,故層層變幻,花開四季,開四季之花。友人董公永利有詩云:春雪飛來早,千山鳥不知;萬花藏舊蕊,楊柳發新枝。咦噓乎,夏至百瑞谷,月不照樹影,只照幽玄,有“六月冰河,千年雪瀑”之奇。蓋因積雪不化,宿寒還凝,暑熱不欺。堪可喜,蜂擎荊旗藥香遠,黃榆扶搖雀兒叫;茅屋翹檐迎飛絮,麻穗揚身笑群蒿。于是乎,繁茂不贏說,啜黃芩茶。秋風至,不特天高云淡,亦常生紫煙。霧籠層山如軟梯,喻人生如寄險中求。秋深橡子熟,散落榛櫨崗,憑欄一片風云氣,無欲也風流。冬雪降,嘉木立,美竹露,松柏青,奇石顯,鳥獸出,清泠之狀與目謀,窸窣之音與耳謀,曠然而虛者與神謀,湛然而靜者與心謀。或鏟刈荒草,席地而坐,憶往事,享空蒙,悄然幽邃,克己獨思,于生命留白,以玉震明朝。或扣山民門扉,說人間樸素與盈滿,飲窯藏老酒,吃“大鍋臺”家常肴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夜宿谷底酒肆,竟酣然無夢。晨起推窗,遠山起伏,云氣氤氳,中樹靜寂,優雅有自,近水無聲,波光粼粼。曙光熹微,灑落一片小語,竟有吳儂意味,與江南風韻相仿佛。卻原來,南天與北地,陽剛與陰柔,毋庸刻意牽引,均融于自然造化之中焉。此地文士張氏德強曰:仙山古剎百花峰,靈山秀色瑞云騰;心歸禪境谷中悟,身隱寶地好人生。西哲愛默生亦云:大自然之每一處風景,均為一種思想之象征物也。遂慨然而嘆:百瑞谷百種象征存焉,乃自然之谷、人文之谷、思想之谷、情懷之谷、生命之谷、幸福之谷也。
2020年立秋日 于京西昊天塔下石板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