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祖德
有責必擔,失責必究。“有關單位和個人躺平應付、不爭上進,發文落實、工作落空,嚴重影響了我縣營商環境。”4月25日晚,某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對縣發改局、縣稅務局、縣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縣人社局、縣住建局和縣供電公司6家單位“一把手”進行集體約談。
約談6名“躺平一把手”,釋放的是營商環境無小事、以“失責必問”促“有責必盡”的強烈信號,此舉值得各地借鑒。
近年來,“躺平”一詞火遍網絡。黨員領導干部選擇“躺平”,表明看似心態“豁達”、與世無爭,實則在試探突破制度“底線”,是一種不擔當不作為的表現。“躺平”不是黨員干部應有的姿態,尤其是在疫情防控、鄉村振興、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階段,“躺平”與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格格不入。“躺平干部”“躺不平”問題,更“躺不贏”未來。
減少“躺平干部”的出現,除了干部自身需要擺正位置、端正心態,從“心”革除“躺平”思想外,各級黨組織責無旁貸。要通過黨課教育、召開座談會、現身說法、個別談心等途徑,做深入細致的思想轉化工作,使“躺平干部”逐步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及其危害性,自覺調整自己的狀態,修正努力方向。
敢于向問題叫板,才能贏得群眾叫好。各級黨組織對于“躺平干部”,不能停留在口頭上的批評教育,也不能停留在不痛不癢的“處理”上,還要動真格,敢于“叫板”,嚴肅執紀問責,充分發揮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部考核評價的鞭策作用。
當然,不讓“躺平”心態侵蝕干部隊伍“肌體”,除了從嚴監督問責,取締“躺平”活躍市場之外,還需要強化制度落實,鏟除“躺平”滋生土壤;抓實平時考核,轉變“躺平”慣性作風。叫板“躺平干部”,說到底只是一種手段,扎緊制度籠子,形成常態成效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