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東 董晨晨



四川是曲藝大省,曲藝歷史悠久,“擊鼓說唱俑”的發掘見證了蜀地曲藝藝術在東漢時期便已成熟,并廣泛流傳于民間。不僅如此,四川曲藝曲種也十分豐富,清音、揚琴、金錢板、諧劇、竹琴等在全國曲藝中獨具特色。
進入新時代,四川青年曲藝人,在前輩們的帶領和栽培下,努力不懈、傳承堅守、開拓創新,讓“牡丹花”在文藝百花園中競相綻放,一批批“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曲藝名城”陸續申報成功,中國曲協曲藝研修院也落戶扎根四川,同時在承辦全國性曲藝展演賽事、曲藝論壇、舉辦少兒曲藝活動、推動曲藝劇改革探索、加快曲藝市場化對接等方面也成果豐碩,為四川曲藝的新一輪發展蓄足了源頭活水,為文化強省戰略貢獻著曲藝獨特的力量。
林? ?萍
中共黨員,國家二級演員。自貢市曲藝家協會主席,自貢市歌舞曲藝演藝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創作演出的金錢板、竹琴、評書等曲藝節目,多次參加省級及以上曲藝比賽(展演)屢獲殊榮。
一路芬芳? 書寫曲藝人生
從小學習舞蹈的林萍,與曲藝的緣分要從參演小品《棋魂》說起。那是她第一次接觸曲藝,出人意料的是,正是這次偶然的嘗試,讓十八歲的她在四川省小品比賽中大放異彩。命運就此轉折,在大家的肯定與支持下,沉浸在喜悅中的林萍便一腳踏進了曲藝的大門。在天賦與汗水的共同作用下,之后每屆四川省小品比賽,她都有不錯的表現,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那時,基層曲藝團隊人少演出多,幾乎所有的演員都是一專多能,多才多藝。在成功嘗試小品表演后,林萍又從零開始,學習了諧劇、竹琴、金錢板、蓮廂、車燈、盤子、評書、曲藝劇等。每一次學習新的曲種,她都會從選準作品入手。例如竹琴《鹽都壯美圖》,在一位七十多歲老竹琴藝人的傳授下,面對這項即將失傳的中和調竹琴技藝,第一次接觸竹琴的林萍和隊友們滿懷虔誠,從基礎知識學起,一板一簡,一腔一調,不舍晝夜,手打破了也從未想過放棄。功夫不負苦心人,最終該節目榮獲了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以及四川省文聯年度百家“推優工程”優秀原創作品。現已在全國演出了上百場,讓鹽都中和調竹琴技藝重新綻放出時代光彩。除此之外,她還有許多類似經歷,一個個形式多樣的曲藝節目,一次次笑中藏淚的播種收獲,驀然回首,所有的付出都開出了美麗的花、結出了豐碩的果。不久前,她精心籌備的“一路芬芳”個人曲藝專場演出,獲得業內的一致好評,她也被評為2021年四川省藝術基金舞臺藝術表演人才。多年來,她不是在舞臺上,就是在奔向舞臺的路上,我們也真誠期待著,她在曲藝的舞臺上散發出更多芬芳。
羅? ?捷
中國曲協會員,四川省文志協理事,四川省音協會員,廣安市曲協副主席,岳池縣文化館副館長。代表作有:四川荷葉《秋江》、四川清音《小姑出嫁》、大型革命題材曲藝劇《紅杜鵑》等。
一片苦心? 推動基層曲藝
羅捷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岳池人,地處川東的岳池是西部首個“中國曲藝之鄉”,因此在這里與曲藝相遇似乎也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表演任務中接觸到了四川清音,清音特有的哈哈腔、彈聲和貫口讓她耳目一新,尤其是得到四川清音傳承人田臨平親自指導后,被清音魅力所震撼的她更加堅定了學習清音的想法。羅捷天生嗓音條件好,學東西悟性高,很快便找到了學習清音的法門。但沒有專業系統學習經歷的她,在自學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很多難題,她便先后兩次向田臨平老師表達自己想要拜師學藝的想法。被她的誠意打動,2018年田臨平正式收下了這位徒弟。跟隨師父學習清音一年多后,身為岳池縣文化館副館長的羅捷,與縣級相關部門共同策劃邀請我省著名曲藝詞作家秦淵、曲作家向勝,專程赴岳池縣采風考察,創作出了獨具岳池傳統文化特色的清音作品《小姑出嫁》。后經過田臨平老師的教授指正,加上自身的嚴苛要求和精雕細琢,羅捷憑借該作品榮獲了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新人獎等多項榮譽。沉甸甸的獎杯,不僅是對她的肯定,也賦予她更大的責任和動力。作為一名基層文藝工作者,她結合自己的工作性質,經常組織開展清音培訓、演出等,帶動了當地一大批年輕人學習清音;在下基層、進鄉村、進學校等文藝惠民活動中,她也不遺余力地宣傳推廣四川清音;她還緊跟發展變化,利用抖音、微信視頻號等時下熱門的傳播方式,以錄制視頻的方式宣傳四川清音的唱腔唱法和傳統曲目,用最直觀的形式讓全國各地的人都能認識了解四川清音,讓這項傳統曲藝藝術有更多發展的可能。
王晟培
國家三級演員,四川省曲藝研究院曲藝演員。代表作有:《幸福萬年長》《一根竹竿剎過河》《嘉陵江號子》等,參演的作品有:大型曲藝音樂劇《山高水長》、音樂劇《辛朵地震歷險記》等。
一腔熱忱? 盡付曲藝事業
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表演專業的王晟培,現在是四川省曲藝研究院的一位四川揚琴演員。談及從前景大好的音樂專業轉行從事揚琴演唱的原由,王晟培表示自己也未曾想到,一次觀摩學習國家一級編導曾萍導演所創編的曲藝節目之后,便對曲藝一見鐘情,心生喜愛,一腔熱忱地開始了了解和學習四川揚琴之路。但沒有曲藝表演基礎的王晟培,深知自己光有一腔熱血是不夠的,于是在他人的推薦下,拜師國家級四川揚琴代表性傳承人徐述學習揚琴。入師門第一天,徐述老師便告誡他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心氣。確實,對于零基礎的王晟培來說,學習揚琴表演困難重重。學習時,老師口口相授的教學形式,讓他總是唱到下一句就已經忘記上一句。針對這一難題,每次上課他便用錄音筆將老師教學的全過程錄制下來,回去之后反復播放,反復琢磨,反復跟練。就這樣跟著徐老師學習了兩年后,他迎來了第一次上臺的機會,與師姐吳瑕同臺演唱揚琴曲目《秋江》,由他演唱的艄翁一角,幽默風趣,親切和藹,聲音高亢富有感情,深受茶館老戲迷的喜愛,以及諸多老師的好評。此后他又參演了大型曲藝音樂劇《山高水長》、音樂劇《成都家書》等作品,在其中擔任主要角色,不斷提升著自身的曲藝演唱水平。不久前,在四川省第五屆曲藝雜技木偶皮影比賽中,他和曲藝演員唐瑜演唱的竹琴曲目《寬窄》,榮獲了此次大賽的一等獎,該節目也被推選為四川省文聯2021年度百家“推優工程”優秀原創作品。在專業比賽中得到組織的肯定,讓王晟培更加堅定了在曲藝事業上不斷攀登的信心和決心,他也將以積極的狀態,去演繹更多優秀的曲藝作品。92F380D0-E112-4728-BDC4-8ECB3FDC7E71
許馨勻
師從四川清音表演藝術家任平,現為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藝術研究院)四川清音演員,系中國曲協會員。曾獲第二屆四川省曲藝木偶雜技皮影大賽新人獎等。
一曲清音? 唱出蜀地之美
許馨勻出生于藝術世家,從小耳濡目染的她,15歲時考入成都市文化藝術學校正式進行專業曲藝學習,在老師的指點下主攻四川清音演唱。她學習能力強,聲音甜美脆亮,18歲進入成都市曲藝團,師從四川清音表演藝術家任平,現為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藝術研究院)一位清音獨唱演員,是四川清音隊伍中的新秀。學習四川清音的道路漫長而艱辛,她從一字一韻、一舉一動處學起,小到一個字的發音,大到出場時的狀態,她都反復打磨練習,成效顯著,近年來演唱了許多具有蜀地特色的清音作品。四川清音是四川最具代表性的曲種之一,以這樣的藝術形式來表現四川的山川風物、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能展現出蜀地傳統文化的韻味。在演唱《杜甫草堂》時,許馨勻從了解杜甫生平著手,領會人物精神,分析曲本內涵,使自己在演唱時的情感更加飽滿。音樂響起,她仿佛置身于杜甫草堂,從歷史的光影中走來,似看見紅墻竹影,似聽見詩圣吟詩……在師父任平的悉心栽培下,許馨勻經過不懈努力,先后榮獲了第二屆四川省曲藝木偶雜技皮影大賽新人獎、第九屆四川省巴蜀文藝獎、第三屆四川省曲藝木偶雜技皮影大賽三等獎、第十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節目獎入圍獎、第五屆四川省曲藝木偶雜技皮影大賽二等獎等。藝無止境,愿更多蜀地歷史人文故事,在她的清音里緩緩流淌。
陳? ?功
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散打評書代表性傳承人,北京梨園書場創始人,簡陽市政協委員,簡陽市文藝志愿者協會主席,代表作有:《軍閥奇談》《巴蜀掌故》《趕龍匠》《袍哥演義》《劉氏三雄》等。
一方醒木? 評述百態故事
上世紀90年代,四川著名民間藝術家李伯清先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了一種名為“散打評書”的新曲藝形式。出生于1992年的陳功,自幼酷愛曲藝、書法、戲曲等傳統藝術。幼時師從簡陽市川劇團溫維倫先生學習川劇表演、陳家玉老師學習川劇變臉;18歲時拜著名諧劇表演藝術家沈伐先生為師,此后進入學校系統學習戲劇表演、戲曲導演,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25歲時隨著名快板藝術家梁厚民學習快板。但最終陳功根據自身條件和喜好給自己所學的藝術做了“斷舍離”,選擇從事散打評書這門藝術。其實散打評書藝術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藝術形式,而陳功之前的遍訪名師正好為散打評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學習散評書的過程中,陳功有幸結識了散打評書創始人——李伯清先生。李老師收評書弟子非常的嚴格,陳功經過兩年的考驗終于心愿得償,成為李老師年紀最小的徒弟。李老師對自己這個小徒弟格外重視,拜師當天表示:“自己將傾囊相授,按照藝術家的標準來培養他”。如今,在李伯清老師的言傳身教下,陳功逐漸形成了干凈大氣、口齒伶俐、節奏明快的評書臺風,還創建了安仁書場、大慈寺書場等曲藝陣地,代表作有《軍閥奇談》《袍哥演義》等。除了青年散打評書演員這個身份外,陳功還是一位戲劇導演,但拜師以后他給自己定下一條“戒律”:學徒三年期間只演散打評書。這樣的規定是他給自己的決心和信心,盡全力地傳承散打評書這門藝術?,F陳功漸成大器,我們時常能看見他手持一方醒木、一張手巾或一把折扇,亦說亦演、亦述亦評,繪聲繪色地演繹評述百態故事,角色惟妙惟肖、引人入勝。
在守正中創新,在傳承中育新。近年,伴隨著四川曲藝的不斷發展壯大,四川省曲藝家協會積極培育鼓勵青年曲藝骨干們扛大旗、挑擔子,在老一輩曲藝人的大力扶持下,他們以青年特有的朝氣與活力,精業篤行,踵事增華,譜寫著新時代曲藝事業的華彩篇章。92F380D0-E112-4728-BDC4-8ECB3FDC7E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