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焦裕祿精神”的歷史淵源進行了檔案探索。從苦難經歷、基層經驗、工廠實踐、蘭考工作幾個方面分別分析了“焦裕祿精神”形成的根本所在、關鍵因素、重要條件、集中展現,對進一步深化“焦裕祿精神”的探索與學習具有一定參考借鑒意義。
關鍵詞:檔案探索;焦裕祿精神;歷史淵源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Jiao Yulu Spirit". The key factors, important conditions, and concentrated present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Jiao Yulu Spirit"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grassroots experience, factory practice, and Lankao work. 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deepening the exploration and study of "Jiao Yulu Spirit".
Keywords: Archives exploration; Jiao Yulu spirit; historical origin
1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把“焦裕祿精神”科學概括為“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并以其學習“焦裕祿精神”的切身體會,作出了關于“焦裕祿精神”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并飽含深情地填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極大地豐富了“焦裕祿精神”的內涵精髓,賦予了“焦裕祿精神”的時代價值,[1]為新時代弘揚和傳承“焦裕祿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焦裕祿精神”是永不磨滅的豐碑、是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焦裕祿一生只有短暫的42歲,雖然世人對他的事跡耳熟能詳,可是,“焦裕祿精神”究竟是怎么形成的?過程中有什么掌故?從“焦裕祿”到“焦裕祿精神”又經歷了什么?諸如此類的問題未必清楚。筆者通過梳理河南省檔案館館藏的焦裕祿檔案,這些問題的答案是這樣的……
2 苦難經歷是“焦裕祿精神”形成的根本所在
這個階段,從1922年8月至1945年秋。
河南省檔案館館藏的焦裕祿檔案中,焦裕祿對自己參加革命前的凄慘遭遇進行了比較詳細的陳述,筆者在2012年發表的《焦裕祿參加革命前的曲折遭遇》一文中進行了細致介紹。概括講,這個過程中,焦裕祿被迫輟學,遭遇父親自殺家庭變故,先后三次被鬼子、漢奸抓去坐牢,在撫順下過煤窯,逃荒中當過長工。他的凄慘遭遇,我們從焦裕祿對自己在日本憲兵隊的經過敘述可見一斑:
“在第二天晚上,我被提審了,受了鬼子腳踢棍打灌涼水,直到灌過涼水后醒過來承認了和共產黨有聯系才被投入牢中……在李家廟坐牢到舊歷十一月底還都穿著單衣,日寇各種各樣的刑罰和殺人辦法都見到了,自己也受了無數遍的審問拷打,每天吃半斤煎餅喝兩半碗涼水。十二月(四三年元月)又用汽車拉到張店憲兵隊,一個月后又送到偽救國訓練所,住半月檢查了身體,發給了棉衣送到撫順大山坑煤窯。”
所幸半年后焦裕祿從撫順逃出,那么,從撫順逃回家后的情況又如何呢?他這樣陳述:
“回家后沒啥吃,將以前愛人的嫁妝衣服等全賣光了,曾兩天吃了半斤豆腐。沒有偽軍良民證不敢出大門,見到穿黃軍裝的就渾身發抖,夜里聽見狗叫就害怕,實在走投無路。”
實事求是說,焦裕祿在這個階段食不果腹,受盡迫害,可謂暗無天日、苦大仇深。焦裕祿曾對國民黨抱有希望,認為八路軍人少槍破,打不過鬼子,國軍是正規部隊,期望國民黨能“打回來”趕走日本鬼子,但他失望了;日本投降后,有一次,為了補貼家用,他賒了一擔酒外出賣酒時,遇上國民黨兵盤查,不由分說,就用刺刀亂捅胡刺,酒桶被刺破,酒流一地,一擔酒所剩無幾,血本無歸,還敢怒不敢言,他更失望了。是共產黨領導人民翻身得解放,新中國給焦裕祿帶來了新生活,“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也沒有焦裕祿的新生活。
那么,焦裕祿的苦難經歷與“焦裕祿精神”形成到底有啥關系?其一,“吃水不忘挖井人”,焦裕祿被共產黨、新中國拯救,沒有共產黨、沒有新中國,焦裕祿可能還過著食不果腹、暗無天日的生活,更談不上當縣委書記。感黨恩、為人民難道不是焦裕祿的“初心”嗎?其二,苦水中泡大的人,最善于吃苦。焦裕祿到蘭考后所面臨的艱難困苦與他之前遭受的種種苦難相比,孰輕孰重,不言而喻。故此,做到“艱苦樸素”對焦裕祿來說根本不在話下。相反,假若焦裕祿沒有之前的種種苦難經歷,在面臨蘭考的艱難條件時他還能很好地做到“艱苦樸素”嗎?其三,苦難磨礪意志,焦裕祿經歷那么多苦難,數次歷險,卻總能挺過來,其意志品質不是一般的堅強,困難危機壓不垮、打不倒,相反他會“迎難而上”,這絕不偶然。
3 基層經驗是“焦裕祿精神”形成的關鍵因素
這個階段,從1946年3月至1953年6月。
焦裕祿參加革命后,先后在家鄉區武裝部、渤海區土改工作隊短暫工作,很快隨魯中南下干部隊,于1947年12月到河南尉氏縣工作,先后帶領群眾開展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工作。1948年11月,他作為尉氏縣彭店區擔架隊指導員,帶領擔架隊前往淮海戰役前線支前。據《尉氏縣志》記載,在淮海戰役支前工作中,全縣組織民工2585人,擔架800多副,榮立特等功20人、一等功145人、二等功105人、三等功544人。
由此可見,電視劇《大決戰》中塑造的焦裕祿的形象并非毫無依據。1948年底至1950年2月在尉氏縣大營區任區委副書記兼副區長、區長。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他帶領大營區干部群眾,采取“以工代賑”方法,砸柳樁、壓柳條封沙固丘,在大營村北沙化土地上植樹造林500余畝,開辟了大營區第一個防風固沙林區。這與他種泡桐防風固沙應是異曲同工。
1950年2月至1951年6月任青年團尉氏縣工作委員會副書記、主持工作。1951年6月至1953年6月先后在團陳留地委、團鄭州地委工作。1962年6月焦裕祿再次調回尉氏縣,任縣委書記處書記。這時期,他多次到大營公社走訪調研,及時把黃集公社盧家大隊“大力植樹造林、改變沙區面貌”的經驗進行了總結推廣,并在1962年10月18日《河南日報》頭版頭條發表了《盧家大隊林多糧多收入多》的通訊報道。諸位,這與焦裕祿在蘭考大戰風沙的事跡是不是似曾相識呢?
不僅如此,從焦裕祿檔案中顯示的、他在多個基層部門工作的組織鑒定可以看出,焦裕祿通過基層多點歷練,迅速成長。舉一個焦裕祿“缺點”變“優點”的例子:1950年組織鑒定指出他的“缺點”是“民主作風差,不善于與人商量”;1951年組織鑒定指出他的“缺點”則是“民主作風較差”;1952年組織鑒定指出他的“缺點”再沒有提到“民主作風”問題;1953年組織鑒定他的“優點”之一是“聯系群眾好,能開展批評”。焦裕祿從“民主作風差”到“聯系群眾好”的變遷,這與他之后“親民愛民”品格的形成、體現他“對群眾的那股親近”,誰能說沒有關系呢?
4 工廠實踐是“焦裕祿精神”形成的重要條件
這個階段,從1953年6月至1962年6月。
焦裕祿參加工作后,在工廠工作時間長達9年。他先后在洛陽礦山機器廠、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起重機廠工作、進修、學習。1956年底返回洛陽礦山機器廠,任一金工車間主任、調度科長等職。[2][3]表面看,工廠工作與蘭考工作,性質完全不同,沒有直接關系。然而,如果沒有在洛陽礦山機器廠的工作實踐,焦裕祿在蘭考未必能那么快找到治風沙、治鹽堿的科學方法。何出此言?先來看1955年4月焦裕祿在洛陽礦山機器廠工作時的組織鑒定:“工作積極負責,工作潑辣敢干,有工作能力,生活艱苦樸素,能鉆研問題。”組織肯定他“能鉆研”。
而在焦裕祿檔案中保存的洛陽礦山機器廠原黨委副書記趙祥慶、黨辦秘書郭文彥等人對焦裕祿的文字介紹材料中,不約而同介紹“焦裕祿好學習、肯鉆研。同事介紹他“肯鉆研”。
《焦裕祿在洛礦》這本書中,記錄了焦裕祿擔任一金工車間主任時,研制生產國內第一臺新型2.5米提升機的經過。他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和技術人員、老工人,把整臺機器上千個零件,從圖紙資料、工藝規程,到工具準備、材料準備、外協作件準備,一件一件地進行熟悉,連一個小螺絲釘都不放過。在他帶領下,只用了3個月時間,提升機研制成功,結束了國家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成為我國工業史上的一個奇跡。科學鉆研有實例。
焦裕祿在洛陽礦山機器廠形成的科學鉆研特質,正好在后來蘭考防風固沙、改變面貌的工作中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在深入調研、科學分析基礎上,找到了用泡桐防風固沙、用深翻深埋治理鹽堿的科學方法,他“抓工作的那股韌勁”,這難道不是善于鉆研、“科學求實”的結果嗎?
5 蘭考工作是“焦裕祿精神”形成的集中展現
這個階段,從1962年12月6日至1964年5月14日。
焦裕祿在蘭考的日子只有475天,直到他去世,也沒有真正實現防風固沙、改變蘭考面貌的愿望,可以說死不瞑目。所以,他臨死前才說:“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焦裕祿在蘭考的所作所為就是一個最好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又是那么耐人尋味……
請看下列三個片段:
片段一:河南省檔案館館藏這樣兩份檔案,一份是“中國共產黨河南省委組織部通知([63]組干任字第066號)”,內容之一是:“焦裕祿任中共蘭考縣委第二書記。”,落款時間是1963年4月25日。另一份是“中國共產黨河南省委組織部通知([64]組干任丙字第009號)”,內容之一是:“焦裕祿任中共蘭考縣委書記,免去其中共蘭考縣委第二書記職務。”,落款時間是1964年1月18日。
推算時日,焦裕祿擔任蘭考縣委第二書記的時間是269天,擔任縣委書記的時間是117天,二者相加是286天,焦裕祿在蘭考總共475天(1962年12月6日至1964年3月23日),475-286=189,那么,這189天焦裕祿又擔任什么職務呢?是代理蘭考縣委第二書記,主持縣委全面工作,這是開封地委1962年12月2日研究任命的,焦裕祿于當年12月6日到蘭考報到。
焦裕祿在蘭考的日子,難道一點都不考慮自己的職務嗎?實際上,他根本沒時間關心自己是代理第二書記、第二書記,還是縣委書記,他的時間都在飛沙中,在暴雨間,在寒風里,在驕陽下,在救災抗災的現場,在最困難的鄉親們身邊……475天,靠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焦裕祿對全縣149個生產大隊中的120多個進行了走訪和蹲點調研,行程5000余里。從這里,我們明白了焦裕祿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他“干事業的那股拼勁”,真的是“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
片段二:在河南省檔案館館藏的一份1963年7月27日中共開封地委組織部對焦裕祿的考察材料中,陳述了焦裕祿剛到蘭考不久,為了剎住縣委機關干部的特殊化現象,專門制定了“四不準”:不準請客送禮;不準特殊救濟;不準亂要東西;不準看戲不拿錢。“四不準”出臺后,焦裕祿帶頭執行,與大家同吃食堂,排隊打飯,且下鄉從不帶通信員,機關作風得到有效治理。后來,在“四不準”基礎上,又形成了更加全面的“十不準”。現在人們大多關注的是“十不準”,殊不知,先有“四不準”,焦裕祿結合實際,補充完善后才形成了“十不準”。“十不準”是焦裕祿廉潔自律、艱苦奮斗的象征,也是焦裕祿自身形象逐步完善提升的結果,這與現在的“八項規定”作用有區別嗎?
片段三:“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焦裕祿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人,同樣他也有缺點和不足。河南省檔案館館藏的一份擬任焦裕祿為縣委書記的考察材料中有這樣的文字:“缺點問題:性情過于急躁……對干部教育不夠,批評過嚴過急……有時說話言詞過重……有肝炎,腦神經衰弱癥。”
也許有人會質疑,說焦裕祿的缺點和不足有損他的形象。但筆者以為,只有這樣,焦裕祿才是一個有血有肉、親民愛民的榜樣,“焦裕祿精神”才更加真實偉大、更有長遠意義,“高大全”反而因為虛假才有損焦裕祿的形象。
不僅如此,人們對“焦裕祿精神”的認知,其實也有一個過程。焦裕祿是作為“縣委書記的榜樣”被世人所知,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對他的稱呼都是以“榜樣”“毛主席的好學生”為主,即便有“精神”二字,也冠以“革命精神”;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逐漸以“精神”為主;到20世紀90年代,“精神”逐步取代“榜樣”,“焦裕祿精神”被認可。1989 年,《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提倡艱苦奮斗精神》,提出要發揚“焦裕祿精神”。
1990年6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為焦裕祿的題詞是“讓焦裕祿精神更加弘揚光大”,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焦裕祿精神”已經成為共識。1994年5月14日,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胡錦濤受江澤民委托,參加焦裕祿逝世30周年紀念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在這次大會上,胡錦濤明確提出新時期要認真弘揚焦裕祿精神,他說,“焦裕祿同志是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中國共產黨的好黨員,人民的好公仆,縣委書記和廣大干部的好榜樣。他的一生,是為黨的事業、為人民利益鞠躬盡瘁的一生……在今天,認真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仍然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要求,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呼喚,是加強黨的建設、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需要。”
胡錦濤要求學習焦裕祿做到“四個應該”:應該像焦裕祿那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事事相信和依靠群眾;[4]應該像焦裕祿那樣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講真話,辦實事,大膽開拓,創造性地工作;應該像焦裕祿那樣不怕困難,不畏艱險,頑強拼搏,艱苦創業;應該像焦裕祿那樣廉潔奉公,勤政為民。
這是“焦裕祿精神”真正全面叫響的開端。而對“焦裕祿精神”內涵的概括,也有一個逐步深化精準的過程。
20世紀90年代以前,對“焦裕祿精神”內涵的概括多表述為“忠誠、愛民、科學、創造、實干、奉獻”;1994年胡錦濤提出的“四個應該”進一步深化,[5]這時“焦裕祿精神”內涵是“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清正廉潔、勇于開拓”;直到2009年5月,習近平在《求是》雜志上發表《結合新的實際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一文,總書記把“焦裕祿精神”精準概括為“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6]對“焦裕祿精神”的理解、認知,從“榜樣”到“精神”是一次巨大的升華。“榜樣”具有明確的時代烙印,時代不同,“榜樣”不同,不同時代需要不同的“榜樣”。比如,從劉胡蘭、黃繼光、王進喜,到今天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他們都是榜樣,但都有明顯的時代特征;“精神”則跨越了時代,具有穿越效應,永不過時。比如,“愚公移山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等,無論何時都不過時,永遠產生巨大的正能量,激勵人們、驅動人們、督促人們奮勇前行。
“焦裕祿精神”雖然誕生在蘭考,但如果沒有焦裕祿之前經歷的思想、學習、工作、生活積淀,絕不可能突然形成。“焦裕祿精神”的形成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參考文獻:
[1][5]幾代領導人不忘焦裕祿,執政為民莫懈怠[EB/OL].(2014-03-17)[2022-02-14].http://qzlx.people.com.cn/n/2014/0317/c382802-24656296.html
[2]革命烈士英雄專輯(59)毛澤東時代的好干部焦裕祿[EB/OL].[2022-02-05].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vate.html?uid=1677217744
[3]焦裕祿(河南蘭考縣原縣委書記)[EB/OL].[2021-12-12].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4%A6%E8%A3%95%E7%A6%84/80754
[4]王鳳啟.新時期更要弘揚焦裕祿精神——紀念焦裕祿同志逝世40周年[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4(02):33-34.
[6]楊寶章. 焦裕祿:從“榜樣”到“精神”的升華[N]. 中國檔案報,2014-05-01(004).DOI:10.28057/n.cnki.ncdab.2014.000395.
(作者單位:河南省檔案館 來稿日期:20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