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寧
(銀川唐徠回民中學 寧夏 銀川 750001)
楊威虎
(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教研室 寧夏 銀川 750001)
王文龍
(銀川閱海中學 寧夏 銀川 750001)
2014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該意見指出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大意義,至此“核心素養”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2018年1月,新修訂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稱2017年版課標)正式頒布,新課標的頒布指導高中物理教師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進而衍生出新的評價模式,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與此同時,義務教育階段物理教師借鑒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不斷調整教學模式來適應新時代學生的發展.在初中物理同仁翹首企足中,《義務教育初中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稱2022年版課標)應運而生.本文通過對比分析2022年版課標與《義務教育初中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稱2011年版課標)課程內容框架、課程性質、課程目標等內容,尋找新課標下學生培養、教師發展的方向,就如何落實新課標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
10年來,義務教育階段物理教師依據“2011年版”課標不斷進行課程改革,優化教學模式,借鑒國內外優秀經驗和資源促使物理教學水平不斷提升.從“2011年版”課標的三維目標到“2022年版”課標提出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1],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從而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新課標中的教學樣例引入了大量的我國古代科技成就,引導學生體會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通過科學史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充分體現了物理學科立德樹人的目標.
兩個版本的課標在目錄結構上有較大的變動(表1),除了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與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建議外,新增加了課程核心素養、跨學科實踐、學業質量、考試命題、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等模塊,使課標內容更加詳實,充分地體現了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使全體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公民.

表1 “2022年版”課標與“2011年版”課標目錄結構對比
由表1可以看出,“2022年版”課標更加注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和學業質量標準的建立.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中學物理學科具體的育人目標和任務.“2022年版”課標將實驗探究、跨學科實踐列入物理課程內容主題框架.實驗探究二級主題的引導使教師實驗教學的可操作性更強,同時提出創新類學生必做實驗,引導教師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跨學科實踐模塊的滲透使物理學習與日常生活、社會發展、工程實踐聯系更加緊密.
“2022年版”課標從物理學的定義、研究方法、理論體系,物理學對生活、生產的影響等方面出發進行闡釋,表明了物理學在人類發展史上的重要作用.“2022年版”課程標準對課程性質的闡述更加全面,體現了一定的繼承性,旨在通過物理學習培養學生的物理課程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同時多學科融合,通過學習實踐引導學生學會合作、思考,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進而學會學習.
“2022年版”課標將課程設計思路和課程設計理念融合到一起,作為一個整體呈現.如表2所示,“2022年版”課標重物理學科的育人價值以及物理課程的時代性,引領學生從感性認識向理性思考過渡,聯系實際生活,凸顯物理課程特點;強調教學模式、媒體手段多樣化對學科教學的促進作用;充分發揮合理的評價教育功能,注重構建方式多樣的評價體系,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表2 “2022年版”課標與“2011年版”課標課程理念與設計思路對比
表2中,在提升學生能力層級方面,由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優化提升學生物理課程核心素養.科學素養主要通過獲得科學知識得到提高,而核心素養關注的是學生的主體性發展,通過培養使學生初步得到學科特定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而體現了物理學科的育人價值.在科學探究方面,以問題為導向,創設真實情境,引導學生關注合作,不斷探索,通過交流展示的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為了踐行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2022年版課標在課程育人方面提出了課程核心素養理念[2],這和2017年版課標學科核心素養相輔相成[3].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通過物理學習內化的帶有物理學科特性的品質.物理課程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科學態度與責任”4個方面,它們是相互通融、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其結構圖如圖1所示[4].筆者對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課程標準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進行了比較,其微小變化如表3所示.

圖1 “2022年版”課標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結構圖

表3 “2017年版”課標與“2022年版”課標中核心素養體系的區別
許多國家、國際組織認為,以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為主題的核心素養模型,應該取代以學科知識結構為核心的傳統課程標準體系,重點強調學生個人的家國情懷、個人修養,更加注重合作創新、實踐發展.初中生知覺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較大提高,能自覺的根據情景去知覺有關事物,而且初中生能夠自覺地運用元認知學習策略來改進學習,并能夠根據任務的需要來調整策略.因此,在初中學生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形成階段要有意識地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擔當.
“2022年版”課標課程目標整合了“2011年版”課標中三維目標表述,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擴展到4個方面,目標性突出,內容更加詳實.其中物理知識情境化,用學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體、現象創設情境適合學生的心理狀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促使學生的積極思維;另外通過物理課程學習,培養學生會用所學模型分析常見物理問題,一般步驟為:分析問題,確定研究對象,構建與之適應的物理模型;根據問題所給的條件,運用相關的物理規律,把物理關系轉化為數學關系;科學道德是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追求真理的價值存在,所有活動只有建立在嚴格的道德標準之上,才能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健康發展,因此“2022年版”課標課程目標將遵守科學道德規范單獨羅列,旨在從小培養學生實事求是、遵守科學道德規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022年版”課標從物理內容、實驗探究和跨學科實踐3個方面設計學習主題,課程內容由原來的的3個一級主題增加到5個一級主題,如圖2所示.由原來的14個二級主題增加到18個二級主題,這樣設計旨在引導學生知行合一,提升學生的物理課程核心素養.

圖2 “2011年版”課標(左)與“2022年版”課標(右)物理課程內容主題框架
其中內容標準“物質”下二級主題拿掉了新材料以及其應用,一級主題新增了實驗探究、跨學科實踐內容.在實驗探究二級主題中將“2011年版”課標附錄1學生必做實驗進行分類,分別為測量類(9個)、探究類(12個),學生必做實驗,由原來的20個學生必做實驗擴充到21個;跨學科實踐一級主題下設置了物理學與日常生活、工程實踐、社會發展3個二級主題,注重實踐性.新課標物理課程內容主題更豐富,這些教學策略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搭建了平臺,引導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體現了義務教育課程的基礎性、實踐性和發展性特點.
“2022年版”課標相比“2011年版”課標內容標準,標新立異,不但豐富了原來的學習主題內容要求及樣例,而且新添加了主題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模塊,使教師的教學方向更加明確、教學策略更加合理、情境素材更加豐富,可以提升課堂效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限于文章篇幅,現將“2022年版”課標內容標準突出特點做一分析,以便一線物理教師快速解讀課標,將課標要求應用到物理教學中.
(1)學生認知性、體驗性和技能性目標要求有所提升.
在內容要求及樣例模塊,新課標中出現了“能”“會”“分析”等行為動詞,通過學生親身經歷體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教學理念,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工程問題,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比如:能用焦耳定律說明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2)在物理學習中滲透物理學史,體會我國古人的智慧.
在內容標準主題下樣例模塊以及活動建議模塊中,建議學生通過了解我國古代和現代的相關科技成就,進而體會中華民族的智慧,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比如:魯班尺、孔明燈、青銅器的制造、指南針,《天工開物》中汲水裝置、陶瓷、古代水磨等.
(3)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并駕齊驅,為教師育人保駕護航.
課程內容標準中新增加的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模塊是最大的亮點,學業要求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有力保障,教師可以根據學業要求精心備課,通過學習一級主題后,在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方面達到應有的學業水平.教學提示引導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并且能結合一級主題給出的教學策略建議、情境素材建議豐富課程內容,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物理課程核心素養.
“2022年版”課標新增了學業質量模塊,學業質量是學生完成本課程學習后的學業成就表現.學業質量標準是以本學科核心素養及表現水平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的總體描述,其學業質量描述基于學生物理課程核心素養的培養,如表4所示,標準的設置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教師的教學活動以及教材的編寫都具有指導作用.

表4 學業質量描述
同“2011年版”課標相比,“2022年版”課標實施建議更加完善,緊緊圍繞課程核心素養展開,要求教師創造性的開展物理教學,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
(1)教學建議對比,如表5所示.

表5 “2011年版”課標與“2022年版”課標中教學建議對比
兩個版本的課標都重視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綜合育人功能.“2011年版”課標要求教師在科學內容教學中注重落實三維課程目標,“2022年版”課標則將學生物理核心素養培養貫穿其中,倡導多學科融合,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協作能力;引導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綜合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問題,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2)評價建議對比,如表6所示.

表6 “2011年版”課標與“2022年版”課標中評價建議對比
2020年6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提出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著力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要破除這些問題,必須創新學校評價、學生考試評價、教師考核評價機制.“2011年版”課標評價的內容主要圍繞三維目標的達成展開,通過評價,明確教師應該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等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022年版”課標物理學習評價以學生為本,基于課程核心素養展開,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多元多形式評價形式,及時反饋評價結果,發揮診斷和激勵功能,從而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
“2011年版”課標評價的方法主要有作業評價、測試、作品評價、成長記錄.2022年版”課標主要從課堂評價、作業評價、階段性測試、跨學科實踐評價4個環節出發進行評價,發揮評價促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其中,課堂評價注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能力的發展狀況,這和成長記錄的功能相輔相成;跨學科實踐評價是作品評價的延續和升華,是一種綜合應用多學科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性評價,教師應創設具有綜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跨學科實踐,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另外,為引導教師在試卷命制過程中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學生的物理課程核心素養,“2022年版”課標從考試的性質和目的、命制原則、試卷規則、試題命制及考試例題等方面闡釋學業水平考試的命制要求,為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改進教學提供指導.
(3)教材編寫建議,如表7所示.

表7 “2022年版”課標與“2011年版”課標教材編寫建議對比
教材作為義務教育階段育人最主要的課程資源,應該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兩個版本的課標在教材編寫要求方面相得益彰,指導教師遵守教材的編寫原則,全方位選擇教材內容,教材的編排符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要求,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注重實踐性、綜合性課程資源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重“雙基”、強調問題解決的過程,最終進階為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
(4)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比較,如表8所示.

表8 “2022年版”課標與“2011年版”課標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對比
“2022年版”課標與“2011年版”課標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部分內容基本一致,唯一的區別就是“2022年版”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部分內容以課程核心素養為導向,推薦給學生適合學生發展的各種學習資料,同時吸收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建立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切實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2022年版”課標修訂了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推進課程改革,制訂了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依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中學物理學科具體的育人目標和任務.“2022年版”課標給義務教育階段物理教師提供的建議很多[5],本文認為最關鍵的有以下4個方面:
“真正陪伴孩子未來人生的,為其終身幸福奠基的,不僅僅是有用的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那些看似“無用”的品性、操守、習慣、意志、心態、能力、素養等要素.”[6]“2022年版”課標中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是對上述表述的最好詮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過程性發展,讓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的評價過程貫穿其中,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彰顯物理課程的育人價值.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認真體會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通過創設不同的物理情境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具備保護自己和他人的意識.比如:通過物態變化實驗培養學生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學生思考如何減弱生活中的噪聲來培養保護自己、關心他人的意識;通過調查社區和城市光污染情況提出合理建議保護他人;通過學習安全用電知識,培養學生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意識等.
物理教師只有通過對新課標細致、深入的學習,具備培養學生物理課程核心素養的教學實踐能力,才能將具體的教學策略落實到物理教學中,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學習課標的形式可以采用大教研的模式,充分發揮區域教研、立足本校實際開展有特色校本教研的優勢,并且將校本教研和教育科研相結合,最終通過科研活動將培養學生的課程核心素養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基于《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物理教師應該在信息技術1.0的基礎上主動學習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推進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
為了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落實教育部“五項管理”規定,培養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體現學科育人價值,“2022年版”新課標為新時期義務教育階段物理教師教學指明了方向,物理同仁任重而道遠,必須不斷提升自身學科理論水平,提高跨學科研究能力和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將課程標準的要求落到實處,以研促教、以教促學,構建和諧、健康的教育生態,全面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