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硯玲,李啟玉,張蕊馨,蔡維維,謝 暉
人口老齡化在我國日趨嚴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表明,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6億人,相比于2010年上升了5.44%,養老現狀不容樂觀[1]。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疾病風險增加,健康問題突出,是國家和社會關注的重點人群。睡眠障礙作為老年群體廣泛存在的健康問題,在我國患病率已達到41.2%[2]。充足的睡眠是人體完成日常活動的必要條件,長期睡眠不足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癡呆和衰弱的風險[3-4],還會導致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的產生[5],與人的健康密切相關,影響老年人的生存質量。體質指在遺傳性和獲得性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人體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因素綜合的、相對穩定的特征,其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目前我國缺乏睡眠質量和體質健康的相關方面研究,本研究旨在填補這項空白,為老年人睡眠質量的改善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2019年10月—2019年12月蚌埠市東風社區、湖濱社區和延安社區的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社區常住居民;②年齡≥60歲;③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②有意識障礙或精神障礙者;③不能配合檢查者;④有嚴重呼吸系統疾病者。研究最終納入社區老年人529例,其中男203人,女326人,年齡60~75歲(67.26±3.56)歲。本次研究已經通過倫理委員會的審批。
1.2 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查問卷:由研究者基于調查目的自行設計,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等。②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用于評估睡眠質量,該量表由Soldatos等[6]編制,共8個條目,按照0~3分評分法,總分24分,0~3分為無睡眠障礙,4~6分為可疑失眠,7~24分為失眠,得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本研究將總分≤6分劃分為無睡眠障礙,>6分劃分為睡眠障礙。
1.3 國民體質測試 根據我國國民體質測試標準手冊(老年人部分)分別測量身體形態(身高、體重)、身體機能(肺活量)和身體素質(握力、坐位體前屈、選擇反應時、閉眼單腳站立),且基于老年人身體特征,在研究基礎上將收縮壓、舒張壓和心率也納入測量指標,具體測試內容詳見表1。

表1 老年人體質測試評估內容
1.4 資料收集方法 ①問卷填寫:由研究小組成員在征得老年人同意后現場進行一般資料收集和問卷的填寫,當場收回。文化水平較低或者視力不佳等不能自行填寫者由研究人員進行代填后當場收回并檢查有無缺失或遺漏,及時核對與補充。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550份,有效問卷529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6.18%。②體質測試:由受過培訓的專業人員對社區老年人進行體質測試,所測量數據自動上傳至計算機終端,研究小組成員對終端數據進行雙人核對,對于不一致的數據,由第三人根據原始數據進行核對和糾正。

2.1 睡眠障礙的發生情況 本研究共調查529名社區老年人,無睡眠障礙332人,占比62.8%;睡眠障礙197人,占比37.2%。
2.2 一般情況對社區老年人睡眠質量的影響 結果顯示,女性睡眠障礙發生率高于男性(P<0.05),詳見表2。

表2 一般情況對社區老年人睡眠質量的影響 單位:例
2.3 無睡眠障礙組和睡眠障礙組社區老年人體質比較 兩組社區老年人身高、體重、肺活量、握力、選擇反應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無睡眠障礙組和睡眠障礙組社區老年人體質比較
3.1 睡眠障礙是社區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問題 本研究發現社區老年人的睡眠障礙發生率為37.2%,其結果與我國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一致[2]。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健康狀況下降,不僅會出現睡眠周期的縮短,同時睡眠模式也會發生改變[7]。相比于青年人,老年人在淺度睡眠階段花費的時間多于深度睡眠,因而夜間清醒頻次增加,出現睡眠碎片化,導致睡眠質量的下降[8]。
3.2 性別是影響社區老年人睡眠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性別影響老年人群的睡眠狀況。相比于男性,女性睡眠障礙的發生率明顯增高,該結果與吳曉軍等[9-10]的研究結果一致。一方面,雌激素水平越高的女性,其睡眠周期中喚醒次數越少,睡眠質量越好。而老年女性絕經后雌激素分泌減少,導致睡眠的晝夜節律出現紊亂,降低了睡眠的質量[11];另一方面,女性由于在家庭和社會中承擔的角色以及其自身性格等原因,易產生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從而導致睡眠障礙的發生率增加[12]。有研究證明抑郁癥病人中大約有90%的人主訴存在睡眠問題[13]。然而雖然許多研究提出了年齡影響睡眠障礙的發生,但研究之間仍有爭議,尚無統一定論。本研究可能因為納入樣本年齡跨度較小,其與睡眠障礙的發生尚無統計學意義。
3.3 身體形態和身體機能影響老年人睡眠質量 體質是老年人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基礎和保障,為了強化國人的體質健康,我國制定了《國民體質測試標準》,以規范體質健康的測量和評定。體質結果分析顯示,身高、體重、肺活量、選擇反應時和握力與老年人的睡眠質量存在聯系。老年人群在退休后面臨生活方式和習慣的改變,體力活動減少、久坐不動等行為方式導致體重的上升,從而增加了肥胖的發生率。肥胖的發生會引發肺部疾病,包括睡眠呼吸障礙,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和肺換氣不足綜合征等[14]。中央脂肪的沉積限制橫膈膜運動和胸壁擴張,降低了胸廓的順應性;肺體積因為被壓縮導致雙基底肺不張和小氣道關閉,降低了肺的順應性。胸廓和肺順應性的降低引起肺的回縮能力下降,導致肺僵硬,也會使肺活量下降[15]。
3.4 身體素質部分影響老年人睡眠質量 選擇反應時是測試人體對變化的反應速度,反映了神經肌肉系統的反應和動作的綜合能力。睡眠不足人群的大腦皮質會出現氧供與氧耗失衡,血氧供應不足會造成神經系統中多巴胺的分泌減少, 大腦神經各區域連接性下降,興奮信息的傳導受到抑制,注意力的集中性和持續性下降, 降低了肌肉對外界的反應力,從而直接影響人體的快速反應能力[16]。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加,其肌肉力量和質量下降,衰弱的發生率增加。雖然衰弱缺乏診斷和定義的金標準,但衰弱人群多伴有握力的下降,是目前衰弱篩查和評估中共有的指標。睡眠障礙的存在加速了肌肉蛋白水解,增加了衰弱的發生,從而造成握力和睡眠障礙之間存在相關聯系[17]。
3.5 血壓對老年人睡眠質量的影響 本研究將血壓值也納入統計分析,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雖然相關文獻表明高血壓病人睡眠障礙的發生率較高[18],但血壓值本身并不影響睡眠,可能是高血壓病人因為自身健康狀況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從而導致失眠的發生[19]。
綜上所述,老年人的睡眠質量與體質健康密切相關,要重視和改善老年人的體質健康狀況,尤其是老年女性;同時要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最終達到改善老年人睡眠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