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家琴,吳勝梅,苗 青,李紅艷
《(2016-2020年)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1]中明確提出,要全面提高護理人才培養質量,注重護理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我國護理人員整體學歷層次偏低,本科生將是臨床護理科研的主力軍[2],其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將影響護理學科未來的發展[3-4]。《護理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5]中明確要求,護理學院(系)必須通過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形式,使學生熟悉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而多項研究表明,本科護生的科研參與度、科研能力及畢業論文質量整體都偏低[6-9]。科研能力培養模式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在校期間所學的科研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中的科研項目不能很好銜接,科研能力的培養尚未納入實習計劃中。另外,臨床護理科研導師普及率也非常低[10]。因此,本研究擬通過采用改良OTD聯合導師教學法指導本科實習護生完成畢業論文,以提高護生的科研參與度與畢業論文質量,培養護生將科研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科研思維能力與創新精神。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7月—2021年3月在我院實習的本科護生200人,將2019年7月—2020年3月實習的100名護生作為對照組,2020年7月—2021年3月實習的100名護生作為試驗組。納入標準:①在校學習時間≥3年;②實習時間為8個月;③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剔出標準:①中途自愿退出研究;②實習中斷。對照組:男10人,女90人,年齡(22.68±0.76)歲;試驗組:男8人,女92人,年齡(22.58±0.58)歲。兩組護生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建立護理科研導師團隊與導師制教學管理制度
1.2.1.1 護理科研導師資格認定標準 ①工齡≥3年;②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③碩士學歷;④有科研項目或近5年內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篇;⑤充分的理論知識儲備和因材施教的能力;⑥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護理專業素養;⑦熱愛護理教育事業,自愿承擔和全程指導護生畢業論文的撰寫。按照遴選標準最終確定導師50人,構成臨床護理科研導師團隊。
1.2.1.2 導師制教學管理制度 護生的要求:①主動與導師聯系,頻次≥1次/周;②每周匯報文獻閱讀階段小結和課題進展情況。導師職責:①3 d內針對護生匯報做出反饋;②導師定期檢查護生畢業論文的進度與質量。護理部教研室職責:①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導師對畢業論文的指導情況及護生論文進展情況;②關心導師與護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情況。
1.2.2 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改良OTD教學法。①入科第1周:收集臨床病例資料。護生自主選擇某種疾病,通過臨床觀察、詢問病人或家屬完成病人入院護理評估單,帶教老師協助其完善評估內容。②入科第2周:護理教學查房。帶教老師將護生評估的病人作為護理教學查房對象,組織師生一體化進行床邊查房,引導和啟發護生思考、提出病人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問題。③入科第3周:自學指導。老師提供資料查閱途徑并指導護生為病人的護理問題制訂相應的護理計劃、護理目標、護理措施與護理評價。每名護生選取其中的1個或2個護理問題,查閱相關資料,以護理程序為框架將學習內容制作為演示文稿。④入科第4周:病例討論。護生借助演示文稿匯報所學內容,老師進行提問、點評與指正。
試驗組采用改良OTD聯合導師制教學法。①導師制教學法設計:導師準備教學資源包括文獻檢索方法、設計研究內容、收集與整理資料、統計學處理、論文撰寫技巧、答辯事項,所有教學資料儲存于移動護理助手應用程序(APP),形成移動的教學資源網絡平臺;建立畢業論文指導群,由護理部教研室秘書申請注冊微信號,邀請護理部主任、教研室人員、各位導師及護生加入,將導師制教學方案、管理制度、各位導師的研究方向發至群里,護生結合自身意愿、方向和興趣選擇畢業論文指導導師;護理部教研室根據護生完成畢業論文的進度表從科研選題到論文答辯,每個階段各安排1次集體科研理論知識授課;實行“一對一”導師責任制臨床教學。②導師制教學實施:實習第1個月~第3個月,護生在導師指導下開始查閱相關文獻確立選題方向并完成畢業論文初稿的設計;實習第4個月護理部教研室組織師生開展科研課題的開題匯報,每位護生匯報后由各位導師對其進行審核、點評和指導,根據各導師指導建議,護生做修改后進行第2輪開題匯報;實習第5個月~第7個月,護生在導師指導下正式啟動課題研究實踐活動,護理部教研室組織護生進行課題中期匯報,各導師對其進行指正與提議;實習第8個月,護生在導師指導下護生進行資料整理、統計學分析、撰寫論文、畢業論文預答辯和正式答辯。
1.2.3 教學效果評價
1.2.3.1 科研能力評價 采用護理人員科研能力自評量表[11]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問題發現能力(3個條目)、文獻查閱能力(5個條目)、科研設計能力(5個條目)、科研實踐能力(6個條目)、資料分析能力(5個條目)、論文寫作能力(6個條目)6個維度,共30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無法做到”至“完全能做到”依次賦值0~4分,總分0~120分,分值越高代表科研能力越強。將量表內容導入問卷星平臺,研究人員在兩組護生實習第1天和實習最后1 d將量表鏈接通過微信平臺發送實施調查。
1.2.3.2 畢業論文質量評價[12]①選題(40分):具備創新性、科學性、可行性、實用性;②科研設計(20分):研究思路明確、研究方法設計科學清晰合理;③論文寫作(20分):層次清晰、合乎邏輯、文字表達準確、數據可靠、圖表規范;④答辯情況(20分):條理清晰、語言表述流利、回答問題準確、輔助手段應用得當。兩組護生實習結束時另外聘請10名護理導師以盲審方式評價畢業論文質量,取平均分作為護生畢業論文最終得分。


表1 兩組護生畢業論文得分比較 單位:分

表2 兩組護生實習前后科研能力得分比較 單位:分
3.1 導師制教學對本科實習護生科研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護理研究是一門應用性與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所學科研理論知識必須和實踐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Omansky[13]認為臨床導師是指在臨床護理實踐過程中,指導護生應用課堂理論知識指導實踐、訓練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臨床護理工作者。美國國家認證的注冊前護理教育項目(prelicensure nursing programs)中,臨床導師制的普及率高達86%[14]。Helen等[15]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對導師制教學過程體驗較為積極且認為導師的教學、支持、指導和鼓勵極為重要。臨近畢業的本科護生面臨多重壓力源[16]。多項研究結果表明,本科護生在畢業論文實踐過程中以負性情感體驗為主,而導師在輔導護生完成畢業論文過程中能發揮正向激勵作用[17-19]。本研究中制定了導師制教學管理制度,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師生在規定時間內進行交流,護生主動向導師匯報科研課題進展,導師積極反饋信息,這為護生能將科研理論知識與臨床科研實踐有機結合提供了橋梁。護理部教研組對教師畢業論文指導情況與護生畢業論文進展狀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統一組織開展護生課題的開題匯報、中期匯報和預答辯,對階段性重要環節進行把握,注重團隊之間的相互鼓勵與支持、團結協作,實現資源共享,增強團隊科研凝聚力,為教學效果提供了一定保障。
3.2 改良OTD聯合導師制教學能有效提高護生的畢業論文及科研能力 本研究結果表明,實習結束后試驗組護生畢業論文及科研能力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改良OTD聯合導師制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護生畢業論文質量及科研能力。宋莉娟等[20]研究表明,科研相關知識不足是開展護理科研的薄弱點和共性問題。而護生對科研知識體系局限于淺顯的零散印象[17]。本研究根據護生所在學院規定的畢業論文完成時間進度表而設制階段性科研教學內容。從科研選題到論文撰寫一套完整的護理實踐研究歷程均在導師系統化和個體化指導下進行與之相對應的階段性科研訓練。在科研實踐活動不同階段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給予針對性和建設性指導意見。導師通過循序漸進、有的放矢的教學方式為護生講述科學研究過程中的基本知識與方法,滿足了護生在完成畢業論文不同科研實踐階段中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具體的護理科研實踐活動系統地鍛煉護生的科研思維能力,有助于護生對科研知識、方法的掌握及靈活運用,不僅幫助護生構建了扎實的科研理論知識框架體系,而且還促進了科研實踐能力的提升,從而真正達到將護理科研知識有效轉化為臨床護理科研實踐能力的教學目的。
改良OTD聯合導師教學法有助于護生將科研理論知識與臨床科研實踐有效銜接,還能提高護生的畢業論文質量及其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