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燾
紫砂壺藝術分為光器、花器和筋紋器3種類型,光器一身“素衣”,最具清雅脫俗之美,與紫砂壺藝術的氣質、茶文化的氣質都是最為相符的。簡單藝術設計留給人們充分的“再創作”空間,以此得以實現雋永耐看。無論時代審美怎樣變化,光器總是能為人們保留一方寧靜、空靈之地。
圖1“禪璽壺”是一件典型的光器作品,在它身上,人們能感知到紫砂壺泥料的獨特美感和紫砂壺造型的精湛。作者取中國玉璽之造型,結合紫砂壺實用功能的需要完成造型構建,將“禪”作為一種氣質融入壺中,使作品的內涵豐滿起來。在一壺之中呈現出兩種中國古典美學效果,讓人們時而為其端莊而嘖嘖稱贊,時而又在這“禪”的境界中完成心靈的放松與精神的升華。

圖1 禪璽壺
泥料對于紫砂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光器作品來說,泥料更是受眾關注的焦點,光器對于泥料有著更高的要求,任何細小的瑕疵在壺中都會被無限放大。紫砂泥是自然形成的泥料,難免混有一些雜質,作者在調泥、打泥及燒制時不僅要非常精細,還要充分了解泥料的特性,才能使泥料的特征與光器之品質完美呈現出來。
“禪璽壺”呈非常古典、華麗的紅棕色,色彩飽滿,明度較高,亮眼而不失分寸,莊重而沒有傲氣,透露著自信與自尊,源于紫砂壺藝術的悠久歷史和紫砂泥所經歷過的歲月。泥料的質感也很好,一般來說,紫砂泥在質感上或光潔如美玉,或帶有明顯的砂質層次,具有樸素的效果,此壺泥料則兼得兩種效果。從整體上看,壺的表面如同紅玉一般,有著柔和的光澤,細細觀賞則會看到其中非常細密的砂質紋理,質感極佳。這樣的質感效果,既能讓人們充分感受到泥料的優越品質和做工的精湛,也能讓人從中品味出紫砂泥特有的一份樸實與真誠。
光器的泥料不是僅看做工,而是重在氣質的表現。此壺泥料色彩之深厚,象征璽質莊重,質感的光潔無瑕則象征禪的境界,讓人們能夠從審美層次上升至更高的精神境界。
“璽”是中國古代帝王所用的印,以玉材質居多,帶有精美的雕刻裝飾,造型多為方形,以顯示帝王的尊嚴和權威。此壺在造型設計上參考了璽的莊重,又結合了紫砂壺的儒雅,體現出兩種藝術風范。
“禪璽壺”嬌小玲瓏,這是紫砂壺作品的一般特征,尤其是對于圓器作品來說,賞玩俱佳,十分稱心。壺身造型比較高挑,高度明顯要大于寬度,富于挺拔俊秀之美,呈現出圓柱的結構。壺的頂面、底面與筒身之間構成了明顯的垂直轉折,形成了利落明快的邊緣線條,為作品增添了幾分硬朗,以襯托出璽之威嚴。筒身帶有明顯的弧度,尤其中下部較為凸出,使作品在視覺上更加踏實和穩重。雖然作品身材小巧,但因為有了這樣的結構變化,顯得也有“千斤”之重。
“禪璽壺”筒身弧度的調整是創作的難點部分。紫砂壺的弧度調整通常要依靠“拍”的技法來實現,要做到各部分均勻,首先要保證力量的均衡,其次是弧度,太大了會顯得太過柔軟無力,太小了又會顯得死板呆滯,如何控制好這個“度”則是對創作審美能力的考驗。此壺筒身的弧度既維持了莊重感,也帶出一份隨和與儒雅,將兩種風度融合,展現得恰到好處。
圓圓的壺蓋如一頂圓帽,邊緣線條立體,與壺身之間形成了虛實相生的美感。中央鑲嵌的是橋型壺鈕,如一道彎彎虹橋,小巧精致、實用。壺嘴的設計非常特別,下部長而寬,緊緊貼附于壺身一側,上部與壺身肩部形成直角,微微向外、向下彎曲,形成了優美的弧度。把手如人耳的輪廓一般,大小與壺嘴基本一致,鑲嵌在壺嘴對側。壺嘴、把手的高度與壺蓋邊緣基本保持水平,以保證實用功能。
“璽”代表的是中華民族的氣度,“禪”則代表中國人的人生哲學。此壺泥料的色彩與造型皆有“璽”的風格,同時也象征著紫砂壺藝術的穩定發展。作品的簡約與純粹則象征著“禪”所代表的高雅、寧靜的境界,讓人們的心靈得以休憩,感受光器那獨特的簡約之美。
本文通過對此壺的分析,說明了其藝術特征與文化內涵。作品雖看似簡單,工藝卻是相當復雜和精湛,卻又絲毫不見刻意,這便是人們喜愛光器的重要原因。紫砂壺藝術的蓬勃發展絕不僅僅依靠外形的創新,對于工藝標準的堅持,對于內在氣質的重視才是紫砂壺藝術發展的重要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