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璟
吉祥文化在我國影響深遠,承載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美好未來的向往。吉祥文化滲透于紫砂壺藝術創作之中,吉祥文化在情感的深度與廣度也隨之移植到紫砂壺中,紫砂壺藝術承載了中國傳統吉祥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圖1“四方平安壺”呈現圓器和方器兩種壺型的特征,在造型塑造方面個性鮮明,四方之型象征安定與平安,圓形則象征團圓與幸福,作者借此表達了美好的吉祥寓意。通過詩文陶刻裝飾,增強了作品的文化感,在雅與俗之間達到了平衡,表現了紫砂壺藝術的獨特品質。

圖1 四方平安壺
每一種顏色都有著獨特的文化象征意義,在我國紅色是最有吉祥氣息的顏色。在紫砂泥中,含有豐富鐵元素的泥料在燒制后就會呈現出紅色,此壺所用的就是這樣的泥料。紫砂泥的紅色不艷麗、不張揚,獨有中國的古典韻味,帶有質樸感的棕紅色或高貴的紫紅色。作品的泥料色彩均勻細膩,濃而不艷,頗有幾分“淡妝濃抹總相宜”的韻味。壺體表面光潔,沒有瑕疵,在柔和的光澤中可見自然的砂質顆粒;在不同光線的襯托下,時而紅潤貴氣,時而樸素親切,帶給人們的是多樣化的審美享受,這是紫砂壺雋永耐看的重要原因之一。
泥料首先使作品有了吉祥的氛圍,烘托了主題的內涵,并體現了紫砂壺泥料的基本美學特征和作者高超的工藝水準。
“四方平安壺”在造型上包含了兩種紫砂壺基本造型結構,即圓器與方器,從這一點來說,作品是極為傳統的,但從作品的整體造型結構上看,又是具有一定創新特征的。此壺不僅表達了吉祥寓意,也具有傳達紫砂壺創作理念的功能。
“四方壺”是作品的主框架,壺身明顯分為四個面,面與面之間交接、轉折形成了清晰的棱線,是四方壺結構特征的典型呈現。壺頸部、壺蓋均是標準的方形,棱角明快。鑲嵌在壺蓋中央的壺鈕為橋型,線條同為四方形,在壺鈕兩側,作者雕刻出如意紋樣,壺鈕就變成了如意鎖造型,是對吉祥主題的直接表達。壺身左右兩面上分別鑲嵌了一彎嘴與耳狀環形端把,線條同為四方形,把手上方帶有“飛”,好看且實用。
作者將圓器特征融入壺身當中,壺身上方四個角非常圓潤,呈現出明顯的圓弧形狀,至壺身部線條則稍顯平直,以穩定住四方壺的挺括結構,到底部線條又向四角微微“敞開”,如女士裙裝的裙擺,與圓弧最凸出處幾乎在一條水平線上,整齊又端莊。
此壺造型中,圓器與方器的特征均表現得十分鮮明,方器挺括、明快,結構硬朗,踏實穩重,象征平穩、和諧與安定。圓器隨和溫潤,線條的運行與轉變游刃有余,象征順利與圓滿。帶有如意紋的壺鈕更將作品的吉祥寓意推至高峰,讓人們能夠感受到內心的安穩和美好的祝福。
在壺身正面,作者運用陶刻工藝刻了一句詩文,文字從右到左縱向排列,字的大小與間隔皆非常均勻,可見作者在布局時的精細。陶刻的文字神采飛揚,筆畫清晰,體現出中國獨特的書法藝術之美。這一句簡單的詩文裝飾,體現了紫砂壺陶刻工藝的特征、中國書法的氣質與詩歌的意境美感。吉祥文化上偏于民間性的,而詩歌則是高雅的,作者通過詩文裝飾,表現紫砂壺藝術所獨有的雅俗共賞的品質,提升了作品的文化韻味。
此壺的工藝價值非常高,制作四方壺需要用“鑲身筒”的技法,成型較為復雜,作者要調整出特別的弧度,必須對泥料特性有充分的了解,用力要精準把控才能實現。“四方”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也就是說涵蓋了任何一個方位,此壺表達的思想是希望世間處處都能太平,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平平安安,這是一種大愛。吉祥文化是此壺創作的重要文化背景,在此壺中得到了更加全面的表達。紫砂壺藝術傳承了吉祥文化,更傳遞了中華民族的大愛。
“四方平安壺”以中國傳統吉祥文化為核心,泥料呈現出的紅色、方器與圓器的造型中均包含著吉祥因子。本文對作品的藝術設計進行了分析,說明了對“四方平安”這一內涵的表達。作品具有傳統韻味,諸多紫砂壺工藝技法在壺中也有著具體的呈現,更顯經典,顯示出作品的永恒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