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新任外長黃英賢自26日起對斐濟進行為期2天的訪問。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道,黃英賢27日會見斐濟總理姆拜尼馬拉馬,討論氣候變化和太平洋戰略競爭等話題。她對當地媒體公開表達“維持澳大禾撅在太平洋地區影響力”的重要性,并強調澳將重新關注氣候變化問題并為該地區提供持續的經濟支持,以求在“太平洋大家庭”中建立更牢固的關系。
據英國《衛報》報道,澳外長周五在斐濟的講話中“淡化”其與中國外長同時在太平洋地區訪問的事實,但她上任第一周就“非常渴望”來到太平洋地區還是引起媒體對“澳中在太平洋競爭”的討論。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周五已表示,中國并未尋求“勢力范圍”,南太平洋也“不應成為地緣政治操縱的戰場”。
《衛報》稱,澳外長利用斐濟之行敦促太平洋島國權衡接受中國安全安排的“后果”。在當天新聞發布會上,當被問及澳方是否擔心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時,黃英賢一邊表示澳大利亞尊重太平洋國家自主決定與誰合作以及在哪些領域合作,一邊又稱澳大利亞希望成為“首選合作伙伴”,澳方已公開表達對中所安全合作框架協議的擔憂。
《悉尼先驅晨報》27日以“中國和澳大利亞的外交策略在太平洋發生沖突”為題分析中澳外長的太平洋行程。報道稱,中國到訪太平洋地區“雄心勃勃”,對那些認為自己已被全球經濟體拋棄的太平洋島國來說越來越有吸引力。分析稱,黃英賢顯然沒有太多談判資源,只能盡量說服斐濟和太平洋島國,堅持將澳大利亞視為該地區首要合作伙伴是“值得”的。
華東師范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27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澳大利亞在玩一個叫作“大家庭”的概念,意思就是澳大利亞、新西蘭、南太島國同屬太平洋家庭。在這個話語中有兩個意圖:首先,強調中國不在這個家庭之中,通過“中國是外人”這種定位來離間中國和南太國家的合作;其次,雖然大家處于一個大豪庭中,但澳大利亞儼然想扮演家長的角色,對其他國家進行居高臨下的灌輸,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別人的身上。
除澳大利亞在斐濟暗暗較勁之外,美國白宮27日也宣布斐濟成為“印太經濟框架”第14個成員國,同時也是加入該框架的首個太平洋島國。陳弘分析稱,美澳實質上是把南太地區看作競技場,最終目的是把中國排擠出自己的“勢力范圍”。但南太國家核心關切有兩點,一個是氣候變化等帶來的生存危機,另一個是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在這兩大關切下,想讓這些國家跟中國脫鉤是不可想象的。不和中國合作只能是自斷發展道路,任何有政治智慧和經濟常識的領導人都不會這么做。▲(達喬 張婷鴿)
環球時報2022-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