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
以黃金為代表的避險資產與以全球各大主要股票市場的股票指數為代表的風險資產指數整體呈現負相關性,但二者同向變動也不罕見。
在全球資產避險情緒升溫的情況下,投資者如何把握風險資產和避險資產的取舍?目前情況下,從總的基本面來看,避險資產、大宗商品是受益的,但也不可忽視市場波動較大背景下,特別是有的資產前期下跌幅度較多,風險資產可能也會迎來階段性的利好。
投資者追捧避險資產
從今年2月開始,新冠肺炎疫情疊加俄烏沖突升級,全球資產避險情緒升溫。部分投資者追捧避險資產和大宗商品,以實現資產的保值。
那么是不是在世界經濟發展不確定的當下,投資者只能選擇避險資產進行投資呢?筆者認為,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以股票、大宗商品、信托、基金為代表的風險資產如果下跌幅度較大,可能也會迎來投資機會,并且體現出良好的避險屬性。
從歷史來看,以黃金為代表的避險資產與以全球各大主要股票市場的股票指數為代表的風險資產指數整體呈現負相關性,但二者同向變動也不罕見。我國經濟及證券市場的發展存在自身特有的規律,理論上講,如果世界經濟整體上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而我國經濟具備良好的穩增長預期,且我國貨幣政策相對寬松,以股票為代表的風險資產和以黃金為代表的避險資產有可能雙雙走強,而避險資產天生所具有的高波動性和高平均收益率的特征能夠給投資人帶來更多的收益,其對投資者資產保值增值的作用甚至比一般的避險資產更加顯著。
人民幣資產成香餑餑
人民幣資產成為香餑餑,這似乎已成全球投資者共識。一方面,瑞信、高盛、匯豐、貝萊德等諸多國際機構集體唱多A股;另一方面,外資超配中國債券的熱情不減。
我國經濟強大的韌性是人民幣資產具備投資價值的強大基本面保障。從長期來看,讓大類資產價格發生趨勢性變化的因素是宏觀因子,而俄烏戰爭、疫情反復等事件盡管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風險類資產的價格,但主要是短期的擾動性因素。在全球疫情暴發的幾年內,我國的防疫工作成績斐然,復工復產進度顯著快于其他國家,2020年以后人民幣資產在財經新聞中討論避險資產時越來越多地被提及,反映了在當前世界經濟弱復蘇預期下,中國經濟相對于世界其他經濟體更具韌性。而我國經濟強大的恢復能力是人民幣資產投資價值的基石。
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穩金融的政策指向,也是人民幣資產具備投資價值的重要依據。4月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適時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更加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明確了要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多部門起草了金融穩定法的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充分體現了管理層維護我國金融穩定,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貨幣政策導向。良好的政策環境是人民幣風險資產投資價值的重要保障。
前期較大的跌幅讓一些優質資產的投資價值凸顯。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股票市場等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行業。例如儲能、新能源等領域,出現了一批優秀的龍頭企業。隨著“雙碳”減排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俄烏沖突引發歐洲能源危機的可能性日益增大,這些行業和公司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隨著2018年以來股市的“小陽春”,這些股票的估值也水漲船高,2022年以來,這些股票跟隨著大盤出現下跌,不少優質公司的股價已經回到合理的估值水平,具備中長期的投資價值。估值洼地的出現是人民幣資產的價值保證。
風險資產投資的警示
首先,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在投資股票、股票型基金等風險類資產時,建議選擇上市時間久、規模較大的龍頭標的。尤其在投資高科技行業的股票,或以投資高科技行業的股票為主的投資基金時,要特別關注這些行業未來的發展所具有的高風險性和不可預測性的特征,缺乏相關技術知識儲備的投資者在投資相關標的的時候,建議在未來發展前景良好的行業中選擇市場占有率高,或者技術實力得到公認的龍頭企業,以降低投資風險。
其次,雖然前文提到,目前部分風險資產已經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但投資者對風險資產的投資風險依然需要具備足夠的了解和警惕。投資者,尤其是新投資者,在參與風險資產投資時要保持理性和冷靜,正確認識在當前全球經濟條件和市場環境下投資于風險資產的風險特征。在了解價值和風險的基礎上,客觀評價自身的投資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合理參與市場交易,切實做好自身的交易管理和風險控制。
最后,無論是何種投資,投資者都一定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遠離非法交易標的。比如虛擬貨幣在我國作為一種投資方式,已經沒入歷史的塵埃之中。投資者在選擇風險資產的時候,切不可去購買國家法律法規禁止交易的標的,以免遭遇詐騙,給自己的財產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