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魯迅小學和暢堂校區 馮 奕
指導老師 陳 瑜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區30多公里的驪山腳下。它舉世無雙,是享譽世界的歷史文物。

秦始皇從13歲繼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建筑時間長達39年。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園東側1500米處,共有三個坑。一號俑坑呈長方形,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為二號坑和三號坑。三個坑呈倒“品”字形,總面積近20000平方米。坑內共有真人、真馬大小的陶俑、陶馬約8000件,實用兵器數以萬計。但因項羽的縱火破壞,現存的武器已寥寥無幾。出土的各類陶俑,按照身份可分為將軍俑、軍吏俑、武士俑等幾個級別,其服飾、冠帶、神姿各不相同,可謂千姿百態。
一號坑是規模最大的,它為東西向的長方形坑,長216米、寬62米,總面積13260平方米,比兩個足球場還大,是場面最為雄偉的一個坑。坑內以步兵為主,軍容嚴整壯觀。最前方列有武士俑3排,每排70個,210個武士俑似為整個軍陣的前鋒。有的兵俑束著頭發一臉稚氣,可能是剛入伍的新兵吧;有的兵俑神情憂郁,或許是思念自己的家人了;有的兵俑則虎視眈眈,一看就是久經沙場屢建戰功的老戰士。那一個個威嚴堅定的眼神令人膽戰心驚。后面緊接著是騎兵俑排成的方陣,也是氣象森嚴,令人望而生畏。一匹匹戰馬,膘肥體壯,豎耳瞪眼,似乎在傾聽雄壯的號角聲,隨時準備馱著主人飛奔上戰場。幾千個兵俑中沒有一張相同的臉,沒有一個相同的表情,真是千人千面雄偉無比!所有看過這個坑的人都仿佛回到了秦朝,大家仿佛看到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指揮著千軍萬馬,實現全國統一的英雄壯舉!
二號坑由戰車、騎兵、弩兵和步兵四個方陣構成,做到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排列,嚴整有序、無懈可擊。三號坑是由統帥構成的,至今為止只出土了68個兵俑。雖然面積小,卻是當時的指揮中心。

我國的秦始皇兵馬俑不僅在國內人人皆知,而且享譽世界。
1978年,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參觀后贊譽:“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馬俑,不算到中國!”我為祖國擁有如此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金老師的話】
小作者喜愛的文化遺產是秦兵馬俑。秦兵馬俑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可寫的內容有很多。在本文的寫作中,小作者很好地做到了有所取舍,有所側重。她將重心放在了一號坑。有說明,有描寫,翔實生動地將一號坑的情況介紹得清清楚楚,而對二號坑和三號坑則一筆帶過,如此取舍無疑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