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曼

“民政工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進的新征程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守正創新,勇毅前行,積極助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兜牢民生底線、夯固安全根基?!标惒暾f。
聚焦特殊群體,著力完善基本民生保障體系,在增進民生福祉、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上作出新貢獻
黨的二十大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優化孤寡老人服務、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等作出重要部署,為做好新時代基本民生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征程上,如何確保共同富裕道路上一個也不掉隊,需要對困難群眾和特殊困難群體,給予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對此,陳昌宏說,民生保障工作中1%的不精準,對少數家庭而言,可能就是100%的災難。因此要進一步提高精度,按照“?;?、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構建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建好以“大數據+”為支撐的省級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通過動態監測和主動救助,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實現“被動救助”向“主動服務”轉型升級,確保不漏一戶、不少一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人民群眾對民生保障的需求從生存需要向改善需要、發展需要升級,從物質需要向服務需要、精神需要延伸。民生兜底保障如何適應新形勢轉變新思路呢?
陳昌宏說,答案是要進一步拓展深度?!皣@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統籌政策資源投向,實現以兜底保障為主向兜底保障和急難救助并重轉變,以生活保障為主向生活保障和服務保障并重轉變,以家庭保障為主向家庭保障和個人保障并重轉變,以第二次分配為主向第二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并重轉變,為困難群眾提供集物質保障、精神慰藉、心理疏導、能力提升于一體的綜合型、多維度保障和服務,不斷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化、社會福利普惠化?!?/p>
農村“三留守”人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殘疾人等群體中的困難人員,依靠自身力量邁向共同富裕的能力最弱。陳昌宏強調:“他們是最需要關心幫助的群體,最需要政府關懷和溫暖,必須進一步提升溫度,帶著感情、帶著愛心予以關心關懷?!?/p>
聚焦城鄉社區,著力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上展現新作為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完善基層直接民主制度體系和工作體系,增強城鄉社區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實效。拓寬基層各類群體有序參與基層治理渠道,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
“這些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深化基層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踏上新征程,要把更多民政資源、服務、平臺下沉到基層,做實建強城鄉社區,發動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社會治理體系?!标惒瓯硎?,在具體實踐中,要在三個方面重點落腳。
一是強化黨建引領,指導村(社區)深入開展“支部建在小區”等活動,全面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居民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架構,把黨組織的“末端神經”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二是強化群眾主體,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推動基層直接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推廣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民事民評“五民工作法”,經常性開展民情懇談、居民說事、百姓議事等協商活動,探索推進網上協商,拓寬群眾參與渠道,培育社區公共精神。優化城市社區規模布局,發揮群眾才智,大力推進完整社區、智慧社區建設。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從群眾身邊實事、小事做起,提升群眾自治能力。
三是強化多方參與,深入推進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著力培育壯大社區社會組織,優化登記管理制度,探索備案管理新途徑,完善扶持發展政策措施。以項目實施為載體,推進志愿服務積分管理,促進社區公益基金發展,持續開展社區公益創投活動,拓展多方協作平臺。大力推進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全面推行“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協作機制,推動社區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
聚焦群眾關切,著力完善基本社會服務體系,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創造新業績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這些重要論述,為新時代優化基本社會服務指明了方向。
養老、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殯葬、婚姻登記等基本社會服務,關系每個人和每個家庭的切身利益,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熱點,只能做好,不能辦壞。新征程上,如何主動順應人口規模與年齡結構變化大趨勢,謀定后動,謀定快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更高期待?
陳昌宏介紹,概括來講,就是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一白一紅”“一硬一軟”。
抓好“老”,就是要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參與的養老服務工作機制,持續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制定發布養老服務清單,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動態調整;重點發展城鄉社區養老服務,做實做強居家養老服務;加快構建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完善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制度,加快推動縣域養老一體化。抓好“小”,健全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完善“發現報告、應急處置、評估幫扶、監護干預”聯動響應機制,構建“家庭為主體、社會為補充、國家為兜底”的監護制度,匯聚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位一體”保護合力,共同守護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抓好“白”,堅持殯葬事業公益屬性不動搖,積極穩妥推進殯葬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構建覆蓋城鄉、規范有序、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需求的殯葬服務體系,擴大殯葬服務供給,加強殯葬執法;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擴大免除基本殯葬服務費用對象范圍,出臺生態安葬獎補政策,提升惠民殯葬服務能力。抓好“紅”,全面實行婚姻檔案電子化,完善婚姻登記信息數據庫,大力推進婚姻登記“全省通辦”“跨省通辦”;深入探索“互聯網+婚姻登記”,優化網上預約功能,推進婚姻登記服務進一步便民利民。
“硬”就是服務硬件要齊全配套,為提高相關服務水平提供可靠便捷的設施條件。當前重點是大力推進街道(鄉鎮)綜合性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增加護理型養老床位、市縣未成年人保護中心、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建設、城鄉公益性公墓建設、婚姻登記機關場所建設等?!败洝保褪求w制機制、服務體系、服務制度要完善,最大程度豐富供給形態,帶動擴大就業和有效內需。當前重點是加強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推動兒童福利機構提質增效、開展殯葬技能培訓、提高婚姻登記機關國家3A級達標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