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組織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評選結果公布,全國共有10位優秀醫護人員入選月度人物,來自江蘇鹽城大豐區三龍鎮東紅村衛生室的村醫蔣桂琴當選“中國好醫生”。
自1998年8月擔任村醫起,蔣桂琴就定下了“為村民健康負責”的承諾,默默守護鄉親健康。20年來,她克服農村條件艱苦、設備簡陋等諸多困難,堅守初心,踐行諾言,跑遍了村里的每條小道,積極向村民們宣傳健康知識,全身心投入基層醫療改革,為村民們構筑起健康屏障,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健康管家”。
1
筆者在東紅村衛生室見到蔣桂琴時,是一個初夏,布谷鳥清亮圓潤的叫聲,隨著麥熟的清香撲進窗戶,桌上擱著一只漂亮的新式鋁合金出診箱。她剛從廈門回來,應中國農村衛生協會之邀,在廈門召開的全國鄉鎮衛生院管理交流會議上,給來自全國的市縣衛生局局長、鄉鎮衛生院院長分享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經驗。
蔣桂琴忙,很忙。她和其他三名村醫每天接診六十多人,對長期臥床或因病行動不便的簽約服務對象要定期出診,要接待全國各省市前來參觀學習、采訪的專家、同行和媒體記者,還應邀到全國很多省市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經驗和做法。
蔣桂琴今年42歲。這位言語不多、身體略顯單薄的村醫扎根黃海之濱,為鄉親們提供健康服務,默默無聞工作了24年。
蔣桂琴出生在鹽城一個偏僻的村落,讀初中那年,深受病痛折磨的爺爺躺在家里的床上,以輸液維持生命。她站在爺爺的床邊,默默看著村醫一次又一次,插了好多針之后,才勉強將輸液針頭插進爺爺的靜脈。這一幕深深刻在她的腦海里,她暗暗立志,要當一名出色的鄉村醫生,行醫濟世,為鄉親們解除病痛。
15歲的蔣桂琴讀完初中后考入鹽城市建湖中等衛生專業學校,畢業后分配到大豐市三龍鎮斗龍港村衛生室工作,穿上白大褂,背起紅十字出診箱,正式成為一名鄉村醫生,那年她18歲。斗龍港村是黃海邊三村合并的一座漁村,那時村醫報酬少,村衛生室缺醫少藥,條件簡陋,行醫還靠“老三件”(溫度計、血壓計、聽診器)。村醫報酬少,既看病、發藥,又打針、輸液,還要出診。然而這些都沒有動搖蔣桂琴扎根鄉村,服務鄉親的信念。
蔣桂琴在行醫中覺得已有的知識已滿足不了社會的發展和鄉親的需求,為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她考入江蘇省海安針灸推拿學校,脫產學習三年,又參加了江蘇省健康學院臨床大專函授學習,并通過了衛生部組織的醫師技能培訓考核,取得了鄉鎮執行(助理)醫師資格,成為鄉親們的“全科”醫生。
蔣桂琴在村醫生涯中出診過多少次,為多少鄉親看過病,救過多少鄉親的命,她自己也無法記清。
一天夜里,蔣桂琴剛睡下,電話鈴突然響了。村民呂鳳玖腹痛難忍,請她出診。她擱下電話,推醒愛人,背起出診箱,拿上手電筒,讓愛人陪同她一起趕往呂鳳玖家。蔣桂琴給患者仔細做完檢查后,了解到他有外傷史,初步診斷為脾臟破裂出血,她立即聯系鎮衛生院,醫院派來了救護車,由于轉診及時,呂鳳玖轉危為安。
村民陳恒泉的老伴患有阻塞性肺氣腫,常年臥床吸氧。有一次,老伴呼吸嚴重不暢,外面電閃雷鳴,雨疏風驟,老陳擔心蔣桂琴不會出診,猶豫著撥通了蔣桂琴的電話。蔣桂琴二話不說,穿上雨披,騎著電動車,頂風冒雨,趕往兩公里外的陳恒泉家,經過一段濕滑的道路時,不慎跌倒,人和出診箱一起摔在路旁剛抽穗的麥地里。她感到自己的肚子顫動了一下,當時她已懷有七個月的身孕。蔣桂琴滿身泥濘,拔出靴子,吃力地從地里爬上來,扶穩電動車,繼續前行在被雨水洗亮的鄉村小道上……
2
2012年12月,蔣桂琴當選斗龍港村衛生室室長,為村民建起健康檔案,建檔率100%,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率100%。她跑遍了全村每一條路,熟悉每一座橋,誰患有哪種慢性疾病,誰對哪些藥物過敏,她都了如指掌。蔣桂琴在接診病人的同時,還登門宣傳健康防病知識,動員那些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定期到村衛生室檢查,并囑咐他們按時服藥。
在蔣桂琴的努力下,斗龍港村新建了250平方米的現代化村衛生室,辟有診斷室、觀察室、治療室、輸液室、值班室、康復室、健教室和藥房。藥房里的藥品正常保持在180種左右;添置了空調和電視機,病人在輸液時可以收看數字電視;購買了冷藏柜,從此村民打胰島素不再出村;配備了遠程會診設備、電腦。新型的全科診斷儀、超聲霧化吸入器、血糖儀和中醫理療儀代替了原來的“老三件”。
2013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決定在全國五個省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試點,鹽城大豐市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確定為全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十五個重點聯系縣(區)之一。剛宣誓入黨不久的蔣桂琴主動請纓,斗龍港成為全國第一批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試點村,率先在全國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在上級衛生部門的支持幫助下,蔣桂琴根據本村實際,積極與鎮衛生院一道設計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十一種類型的個性化服務包,包括家庭出診、家庭病床、康復指導等內容。村民自主選擇后與村衛生室簽約,享受家庭醫生服務。開始,村民們對簽約服務不理解,不接受,蔣桂琴動員身邊的親戚、朋友和鄰居嘗試到了效果。從老年人、慢性病人、婦女兒童等重點人群起步,逐漸覆蓋全村。蔣桂琴和她的同事用二十多天的時間,就動員全村217戶成功簽約個性化服務包。
71歲的村民王加泰是糖尿病患者,是斗龍港村參加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第一人。他花一百元購買了中檔服務包里的糖尿病服務,不僅可以每年到鎮衛生院免費體檢一次,還能每個月到村衛生室免費檢查血脂、腎功能、心電圖、眼底等項目,家庭醫生每月到他家回訪一次,安心地享受家庭醫生服務。
3
參加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后,村民不需到上級醫院,在村衛生室就能買到自己想要買的藥。村民許明照原來注射普通胰島素沒有效果,醫生建議他換用一種長效胰島素,可是村衛生室沒有這種藥,蔣桂琴便想辦法讓衛生室幫其代購。村衛生室先后為村民代購二十多種藥物,全部實行零差價售賣,不賺一分錢。相反,三年來,蔣桂琴本人為經濟困難的老人墊付醫藥費近萬元。
斗龍港村衛生室創建的“三結合”(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與個性化延伸服務相結合,個人付費與醫保付費相結合,群眾健康需求與基層服務供給相結合)新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確定為當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五種模式之一,作為樣板在全國縣(區)推廣。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專家高度稱贊斗龍港村的做法,認為斗龍港模式將是農村醫療衛生改革的一座里程碑,并被《中國衛生》雜志評為中國衛生2014年度“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之一。蔣桂琴先后應邀登上全國、全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培訓講臺,走進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走遍中國》及中國網《中國訪談》欄目,向中國和世界介紹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經驗,《人民日報》《健康報》《新華日報》等媒體宣傳報道了她的先進事跡。
2015年4月,全國農村基層衛生工作會議在武漢召開,部署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農村基層衛生改革發展任務。在這次大會上,蔣桂琴圍繞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代表江蘇作了《做時代新村醫 讓鄉親更健康》精彩發言,得到了參加會議的國家衛生計生委領導的充分肯定。參會的領導說,四十多年前,鄧小平鼓勵赤腳醫生將來要“穿布鞋”“穿皮鞋”,鹽城大豐的村醫實現了由“赤腳”向“穿皮鞋”的轉型,小蔣同志就是“穿皮鞋”的鄉村醫生。臺下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2016年4月,蔣桂琴被組織上從斗龍港村調到東紅村衛生室,重點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與居家養老服務相結合試點。全村276戶續簽家庭醫生,續簽率超過95%,102位老人參加了簽約服務。由于該村地域面積較大,蔣桂琴在全村建立了四個健康監測點,方便服務高血壓、高血糖等重點人群,監測點配備了基本藥物、體重秤及可上傳數據的血壓、血糖測試儀。原來村民從家里趕到村衛生室要花四十多分鐘,現在到附近監測點只需兩分鐘。
4
黨和人民給予了蔣桂琴很多榮譽:她當選為中國醫師協會鄉村醫生分會會員、江蘇省醫師協會鄉村醫生分會理事,被授予“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勞動模范”“中國好醫生”“中國好人”等稱號,并光榮當選2021年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
在最好的年華,她選擇了當一名村醫;最美的青春,她獻給了鄉親。面對各種榮譽和光環,蔣桂琴深感責任重大,她說她將一輩子扎根鄉村,服務鄉親,堅守和踐行“為村民健康負責”的莊嚴承諾。
采訪將要結束,蔣桂琴桌上的手機響了,來電的是她簽約服務的一個對象,她笑笑,又要出診了。她站起來,背起桌上那只沉甸甸的帶紅“十”字的鋁合金出診箱,騎上電動車,行駛在兩側栽著女貞樹的筆直而平坦的鄉村公路上……
張漢林: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鹽城市大豐區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品散見于多家報刊。曾獲鹽城市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鹽城市政府文藝獎,江蘇省報紙副刊一等獎、中國報紙副刊三等獎。
編輯 閆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