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杰


荊門高新區成立于2000年,2013年晉升為國家級高新區,2016年與掇刀區合并實行一體化發展,從此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支持荊門打造全省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作為荊門工業經濟的主戰場,荊門高新區·掇刀區通過建強產業鏈、打通創新鏈、穩定供應鏈,全力爭當荊門打造全省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的“排頭兵”。
建強產業生態鏈,為轉型升級筑牢“硬支撐”
按照“全產業鏈謀劃、全產業生態培育”的理念,高新區·掇刀區大力推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以鋰電為主的新能源新材料、以汽車為主的裝備制造、綠色化工等三大千億產業增勢迅猛。
鋰電產業,龍頭引領、一鏈成串。搶抓鋰電行業爆發式增長的風口期,引導億緯動力、格林美2家上市公司向新能源領域進軍,培育壯大行業龍頭企業。其中,億緯動力從鋰原電池成功切入動力儲能電池領域,已累計完成固投205億元,形成產能52.5GWh。隨著6-9區今明兩年逐步投產,2025年億緯可實現產能152.6GWh,產值830億元。格林美原是一家從事廢舊電子回收利用的企業,隨著新能源市場擴張,開始向下游延伸進入鋰電材料領域,今年產值有望突破300億元,“十四五”末可突破500億元。在億緯、格林美2家龍頭企業帶動下,隔膜排名全國第一的恩捷、結構件排名全國第一的科達利、電解液排名全國第一的新宙邦等一批產業鏈項目加速集聚,全區現已聚集鋰電頭部企業21家,形成一條從“電池材料生產-電芯制造-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鋰電池全生命周期產業鏈。“十四五”末,整個鋰電產業鏈產值將達到1600億至1800億元,稅收超60億元。
汽車產業,無中生有、一夢成真。荊門并沒有汽車工業基礎,汽車夢可以說是從零開始。2007年引進福耀玻璃,使荊門成為福耀集團唯一不在整車廠旁邊建廠的生產基地。目前,福耀玻璃荊門工廠已從落戶之初的3條生產線幾十萬套產能,發展至17條生產線600萬套產能,累計貢獻稅收逾10億元。2017年又引進玲瓏輪胎,補齊了湖北作為汽車大省在輪胎領域的空白。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經過“十赴保定”拜訪,用誠心引來長城汽車。長城汽車落戶后,僅用了短短10個月時間,就完成生產線改造,“坦克500”和“金剛炮”車型順利下線,實現了“開著坦克架著炮、越野皮卡荊門造”的夢想。隨著長城落戶,33家零部件企業紛至沓來。預計今年,汽車產業產值可突破120億元,2025年可突破600億元,稅收超30億元。
化工產業,轉型升級、一木成林。荊門石化是全國為數不多不靠江、不靠海的內陸戰備油廠,高新區·掇刀區以此為基礎,組建全省第二家省級專業化工園區,構建了以石油煉制及副產品深加工為“主干”,精細化工、碳一化工為“兩翼”的現代綠色化工產業體系。石油化工方面,利用荊門石化煉油的副產品推進深加工,先后引進了巨邦、旺林等投資過10億元的項目。碳一化工方面,引進了盈德氣體,為園區提供氫氣、氮氣等工業氣體以及甲醇、液氨等化工產品,重點發展了醋酸、醋酸酯等下游項目。精細化工方面,以亨迪藥業等企業為龍頭,重點發展了醫藥化工;以東方雨虹等企業為龍頭,重點發展了防水材料;以固潤科技等企業為龍頭,重點發展了光引發劑及水性涂料。目前,園區共落戶企業92家,2021年園區實現工業產值412億元,“十四五”末,整個園區產值將超過1000億元,稅收超100億元。
打通創新驅動鏈,為轉型升級注入“強動能”
高新區·掇刀區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推動創新平臺建設,激發企業自主創新活力,持續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去年,全區R&D經費投入總量及強度創歷史新高,其中,投入總量15.33億元,同比增長48%;投入強度5.1%,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2.79個、2.66個百分點。在2021年度全省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綜合排名中,荊門高新區緊隨“一主兩副”之后,連續5年保持在全省國家級高新區第4位。
近年來,全區共有高新技術企業10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49家、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7家,共培育各類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85家。其中,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家、國家雙創孵化平臺5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柔性引進兩院院士2人。支持億緯動力創建了動力儲能電池湖北重點實驗室,引導化工循環、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產業創新聯合體,有力推動產業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創新驅動鏈的打通,帶動全區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邁入發展新階段。格林美在兩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之后,今年8月25日,在全省“加快推進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暨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上,格林美“退役動力鋰電池閉路循環利用關鍵技術項目”又獲“湖北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5月30日,最新一代濃度梯度核殼前驅體首次量產發貨,標志著格林美前驅體生產技術和裝備真正進入行業領先區。
接下來,全區將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要求,按照每個產業建設一個產業技術研究院、創建一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制定一個產業技術路線圖、實施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的“四個一”思路,不斷完善“產業導向+創新驅動+應用牽引+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穩定物流供應鏈,為轉型升級暢通“新路徑”
經濟循環暢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指出,“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十四五”期間,荊門將投資892億元聯合宜昌、荊州聯袂打造宜荊荊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三地合力推動實現綜合交通跨區域聯動、多領域競進、全地域輻射,打造“樞紐上的都市圈”。屆時,荊門將加快鏈接和融入“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實現宜荊荊都市圈軌道半小時、高速公路1小時通勤,所有鄉鎮30分鐘上高速,構建到鄰近省會城市2小時通達的高鐵網。
加快建設荊門國際內陸港,打造全省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是高新區·掇刀區補齊現代服務業短板、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支撐,更是全區打造綜合交通樞紐、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平臺。近年來,規劃29平方公里的荊門國際內陸港加快建設,公路作業區一期已完工,恒峰物流、百世快遞等企業已入駐,二期明年6月投入使用;鐵路作業區和配套服務區已于10月底投入使用;保稅物流中心(B型)正在申報綜保區。
截至目前,全區共有金龍非、億緯動力、格林美、億緯創能4家企業通過海關AEO高級認證,拿到拓寬國際市場的“金鑰匙”。其中,格林美、金龍非、億緯動力還獲批RCEP項下“經核準出口商”,可更加便利地享受RCEP協定項下關稅優惠,進一步降低企業出口成本,提升通關便利。2021年,荊門高新區被評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新型材料)。◆
(作者系荊門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掇刀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