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高新區于2006年被批準為省級高新區,2010年升級為國家高新區,區域核心面積6.5平方公里,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黨的十八大以來,蕪湖高新區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形成了“一個體制、兩高融合、四大產業”的發展格局,形成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微電子及第三代半導體、大數據及信息技術、節能環保及高端裝備制造四大主導產業。
10年來,蕪湖高新區突出“高、新”特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動能持續增強,發展活力加速釋放。高新區現有國家級科研平臺11個,省級研發平臺101個,市級重點研發創新平臺13個;獲批安徽省重大工程、重大專項9個;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到155件。不僅如此,蕪湖高新區將好的營商環境視作陽光、水和空氣一般不可或缺,積極施行鏈長制,啟動承諾制改革,先行推進政務服務O2O模式、試點政務服務一站式辦結,開展G60、長三角“一網通辦”等,著力創建最優營商環境。
搭建平臺?涵養創新創業生態
2021年,蕪湖高新區經濟總量攀升至533.14億元,與2012年相比年均增長8.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09萬元,年均增長9.6%;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年均增長10.4%;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累計實現產值年均增長14.9%。蕪湖高新區綜合排名升至全國第36位,先后獲批全國第二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國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區域等。
為集聚整合要素資源,豐富優化創業平臺,蕪湖高新區積極打造各類孵化園區建設,大力推進科大訊飛蕪湖產業創新中心、中江科技園等載體建設,加速建設安徽頂圖“基于5G的智能網聯與車路協同科技孵化器”、安徽中夢“紫云英創業園”、安徽資城“資城加速產業園”等項目,一批批優質平臺的落戶充分涵養“雙創”生態。
為推進汽車行業轉型升級,2021年,蕪湖市成立了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新興產業工作推進專班。具體來看,新能源汽車重大新興產業基地以蕪湖高新區為核心。2021年,奇瑞新能源汽車四期基地便落戶高新區。2022年3月底,在蕪湖高新區2022年第一季度云簽約活動上,簽約項目共12個,其中,蕪湖博康集團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總投資額為22億元,并計劃在蕪湖市建設集團總部。
與此同時,2021年,比亞迪投資200億元的新能源動力電池及配件項目落戶蕪湖市下轄的縣級市——無為市。高新項目主要建設新能源動力電池長三角制造中心和相關配件生產線。蕪湖市經信局汽車裝備工業科科長陳赪回憶道:“高新項目創出了‘15天簽約、30天開工、半年投產的‘蕪湖速度。”
據悉,蕪湖高新區現有各類孵化載體30家,國家級孵化載體2家,省級以上孵化載體8家;在孵企業300余家,累計孵化企業近千家,“畢業”企業200余家。高新區落實各類創新創業重點政策,出臺《弋江區促進商貿流通和服務貿易產業發展的若干實施意見(2021—2022)》《弋江區(高新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全面深化人才、資金、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創新創業資源,“雙創”環境進一步優化。
才盡其用?創新創業活力迸發
致力于打造華東最大的鞋類產品垂直領域直播電商基地和總部,高新區的蕪湖曠野科技有限公司猶如一匹黑馬,獲得抖音品牌細分類目排名第一的成績,從高手林立的電商領域脫穎而出。它通往成功的“密鑰”是什么?公司相關負責人“張麻子”(花名)一語道破“玄機”。“電商企業的入境門檻并不高,但對人的要求很高。”發現人才、才盡其用,已成為公司發展的“不二法門”。
畢業于蕪湖職業技術學院的孫守燕從2020年進入蕪湖曠野科技有限公司實習,經過2年時間,已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互聯網營銷師(直播)。她的成功不僅是直播行業、數字電商領域快速發展的真實寫照,也是萬千留蕪、創蕪人才的動人縮影。
借助毗鄰高教園區的天然區位優勢,蕪湖高新區緊抓“兩高融合”的時代背景,聚焦7所高校和10萬本地高校優秀畢業生的豐富人才資源,堅持外引內育,大力推進人才強區戰略,爭當全市人才的主載體、主陣地、主戰場。
通過主題宣講、集中培訓、舉辦高層次人才座談等方式,堅持服務聚賢,激發人才保障原動力;設立人才服務中心,開通線上服務專線,設置線下服務窗口,制作《弋江區人才政策圖解》宣傳頁,編制《市、區人才政策分類索引》《市、區人才政策分類一覽表》,提升人才服務效能;聯合區境高校成立高校人才工作聯盟,常態化推進大學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爭取市委專項政策支持,加快建設安徽創新中心,奮力打造區域人才高地;持續推進境內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國家級科研平臺、省級創新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平臺載體對高層次人才的虹吸作用。“雙創”人才強磁場進一步集聚。
產才融合?厚植創新創業沃土
人才興則產業興,人才強則城市強。聚焦特色優勢,著力形成產才融合的良性局面,在蕪湖高新區已非新鮮事。生動有趣的講解,針對不同產品的營銷邏輯,電銷專員的有效話術……在第七屆迪科金服班上,27名來自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金融科技學院的在校大學生,正在高新區境內蕪湖迪科數金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培訓師的引導下,沉浸式學習金融服務實踐課程。
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6年成立二級迪科金服學院并達成“雙元育人”校企合作模式至今,迪科數金與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已開班培養300多名學員,重點培養金融領域相關專業性人才。“將學生能力培養與企業員工培養有效結合。”相關負責人補充道,很多學生走出校門后,也順利轉化為金融服務領域優秀的職場新人,從而為產業發展提供了一批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圍繞“產業鏈”健全“人才鏈”,實現人盡其才、產才融合,這是蕪湖高新區厚植創新創業沃土的有力舉措。圍繞不斷集聚的各類要素,蕪湖高新區以“雙創”人才為主軸,大力實施“紫云英人才計劃”,落實打造“創業蕪優”之城工作,積極兌現一系列產業、就業、人才等相關政策,不斷優化創業就業服務環境。同時,圍繞高新區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微電子及第三代半導體、大數據及信息技術、節能環保及高端裝備制造四大主導產業,提質擴量創新平臺,豐富優化創業載體,高質量企業培育持續發力,科技型中小企業群體不斷壯大。
此外,蕪湖高新區通過共建研發平臺、聯合人才培養、搭建技術轉移中心等方式開展深度合作,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和產業落地。目前,高新區已建設16家市級重點研發創新平臺,登記轉讓技術合同達80項,有效發明專利數逾4000件,兌現首批高新區知識產權扶持產業發展政策100條次;建成規上工業企業192家、高新技術企業351家、國家級科研平臺11個、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01家;連續4年入選中國產業園區發展競爭力百強榜。2019年,蕪湖高新區雙創示范基地榮獲國務院督查激勵。2021年,蕪湖高新區在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評估考核中獲優秀,位列同類第8。
在經濟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蕪湖高新區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蕪湖)經濟帶建設,沿江打造十里江灣人民公園,激活長江、青弋江、漳河等水系資源,推動水岸同治、水脈連通,全方位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魅力高新區。
(責編:蘇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