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龍



我國公募基金從1998年誕生至今已滿24周年。如今我國公募基金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特別是2012年至2022年這10年間,公募基金在產品創新、發展等方面遇到很多機遇,也受到很多挑戰。但不可置疑的是,當今市場,公募基金儼然是市場上最主要的大眾理財、資產管理方式。
公募基金10年的高速發展
作為普惠金融的代表,公募基金越來越深入人心。
過去10年,公募基金行業管理規模實現了從2.53萬億元到近27萬億元的飛躍式增長,基金數量也從2012年底的968只升至2022年中的9785只,在過去10年間增長了9倍之多。其中,非貨幣型公募基金的規模從2012年底的1.96萬億元升至2022年年中的16.37萬億元。
這10年,公募基金高速發展的不僅僅是管理規模,基金公司與基金經理也是大量涌現,僅萬億元基金公司就已達6家。
數據顯示,基金公司以及擁有公募管理資格的機構數量,從2010年底的70家發展到了如今的159家(其中有153家為已發行產品的公募機構),截至目前,共有6家公募基金管理規模超過萬億元。
規模和基金公司的增長,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才流入。隨著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加,產品多樣性的不斷體現,A股公募基金市場中基金經理人數從10年前的300多名一路飛速增長至如今的超過3000名。
最規范的資產管理方式
作為大類資產配置,近10年來公募基金產品線布局越發豐富,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投資標的。
從產品類型情況來看,相較于2012年,當前公募基金產品種類不斷增加,產品線更加豐富,在原有的產品類型基礎上增加了另類投資基金、REITs、FOF基金等更多產品種類,為市場提供了更豐富的投資選擇,不斷提高產品多樣性。從當前產品類型的分布來看,混合型基金的數量占據市場的主要位置,貨幣型基金的規模占比最多。
此外,主動偏股型基金中除了全市場均衡型基金,2018年以來主題賽道型基金開始呈現快速增長態勢,當前主題賽道型基金規模已近萬億元。
未來,公募基金要發揮自己的優勢,為投資者設計出更好的產品,才能讓投資者在公募基金配置中獲得穩定的業績增長,而不是像炒股票一樣大起大落。
然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過去10年,每一輪大牛市公募基金都有快速的發展,但是在熊市,公募基金的發展也同樣遇到很多挫折。這就要求公募基金通過制度創新和產品創新來改變靠天吃飯的局面。
10年業績優于股票投資
公募基金在過去10年中取得了優異的業績表現。代表偏股混合型基金整體表現的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長期業績顯著優于市場主要的寬基指數,從近10年的業績表現來看,獲得了197.58%的累計收益率,年化收益率高達13.47%。
同時,公募基金長期業績更加穩健,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的最大回撤以及波動率均優于代表市場整體表現的萬得全A、滬深300、中證500和中證1000指數等寬基指數。
基民數量大幅增長
正是基金不像股票大起大落,因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識到“炒股不如買基金”。這使得基金投資深入人心,收獲越來越多的投資者。
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證券公司投資者服務與保護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基金投資者超過7.2億,相較于2019年6.06億基金投資者有超過1億的增長,基金投資的普及度逐步提高。
公募基金成為A股市場最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之一
從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總流通市值之比來看,公募基金自始至終都在A股市場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相較于2012年底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比為7.71%,2022年中該數值為9.34%,較10年前有所上升,公募基金在A股市場中的重要性越發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