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企業數字化轉型影響審計費用嗎

2022-05-30 08:05:34鐘越華馮均科馮春雨王鑫
財會月刊·下半月 2022年11期

鐘越華 馮均科 馮春雨 王鑫

【摘要】在數字經濟時代, 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對企業自身及其信息使用者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基于此, 本文以2011 ~ 2020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 利用年報文本分析的方式考察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審計費用的影響。 研究發現: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程度越高, 其審計費用也越多; 進一步研究表明, 兩者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只在非國際“四大”審計的上市公司中才存在, 且增加審計成本的投入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影響審計費用的路徑之一。 本文的研究結論擴展了審計費用的研究邊界, 也為會計師事務所在數字經濟時代通過加強自身數字化建設提高專業勝任能力提供了經驗證據。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審計費用;年報文本分析;專業勝任能力

【中圖分類號】F275;F832.5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0994(2022)22-0096-9

一、引言

隨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應用和逐漸推廣, 數字經濟開始成為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在2021年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疫情沖擊下的復蘇新曙光》顯示, 全球有47個國家的數字經濟規模總量達到32.6萬億美元, 其中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約為5.4萬億美元, 總量位居世界第二、同比增長速度位居世界第一, 數字經濟儼然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 “十四五”規劃、黨的十九大報告和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出, 要求推動新興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加快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和埃森哲商業研究院共同發布的《2021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數》顯示, 我國企業整體數字化進程平均得分從2018年的37分上升至2021年的54分, 數字化建設的整體行程已然過半。

作為經濟發展的微觀主體, 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是數字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的基礎。 數字化轉型是指企業利用新興技術, 推動企業組織進行重大變革, 從組織結構、組織行為和組織運行等多方面對組織進行重構, 以此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潮流, 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1] 。 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在給企業帶來新興技術的同時也產生了海量的數據, 這會給企業信息使用者帶來一定的影響。 已有部分學者從理論和實證角度對此展開了研究。 吳非等[2] 研究得出, 企業數字化轉型會降低企業信息不對稱性, 進而提高企業股票流動性。 王守海等[3] 的實證研究表明, 企業數字化轉型會降低經營風險、減少代理成本和緩解融資約束。 翟華云和李倩茹[4] 認為, 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能降低企業風險、提高企業信息透明度。 審計師是企業信息的使用者之一, 數字化轉型在降低企業風險、提高企業信息透明度的同時, 也可能會降低審計師所面臨的重大錯報風險。 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 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整體處于起步階段, 審計師可能尚未對此做好充分的準備, 轉型所帶來相關技術的使用會導致企業面臨更大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 這會提高審計師面臨的重大錯報風險[5-7] 。 綜上可以看出, 學者們對于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審計師產生的影響尚未得出一致的結論。 一方面, 數字化轉型會提高企業的治理效率與治理水平, 改善企業信息內外不對稱的情況, 企業的重大錯報風險也可能會更低; 另一方面, 企業管理層可能會利用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相關技術進行更加隱蔽的盈余管理和財務舞弊, 這會提高缺乏相關專業勝任能力審計師所面臨的重大錯報風險。 審計費用是上市公司對審計師所提供的審計服務給予的報酬, 主要受到審計師審計成本投入和風險溢價收取的影響, 審計費用是否恰當收取也會影響審計師的獨立性和審計質量[8,9] 。 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會對審計師面臨的重大錯報風險產生何種影響, 進而如何影響審計費用的收取? 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尚不明了。

基于此, 本文利用2011 ~ 2020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作為初始研究樣本, 以審計費用作為切入點, 實證檢驗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審計費用的影響。 研究發現, 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審計費用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進一步研究則表明, 兩者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只在非國際“四大”審計的上市公司中才存在, 且增加審計成本的投入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影響審計費用的主要路徑之一。 本文可能存在如下邊際貢獻: 第一, 在數字經濟時代以及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 利用年報文本分析的方式研究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審計費用的影響, 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第二, 本文研究結論為我國非國際“四大”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給審計師帶來重大錯報風險提升的實際情景下, 通過提高自身數字化建設水平進而提高整體的專業勝任能力提供了經驗證據。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根據審計定價理論可以得知, 審計費用的高低受到審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成本投入的大小和對面臨的風險收取溢價的多少這兩部分的影響[10] 。 而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可能會增加審計成本的投入, 體現在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這兩方面。 一方面, 當被審計單位不斷提高數字化建設水平時, 會計師事務所為了應對更加復雜的信息環境, 可能會通過培訓具有信息化能力的員工以及采購或升級數字化的審計軟件來提高自身的專業勝任能力[11] , 這些作為會計師事務所的固定成本支出, 最終需要從被審計單位支付的審計費用中得到補償, 而分攤到數字化轉型程度較高的客戶身上的費用可能也會更多; 另一方面, 根據審計準則的要求, 審計師在開展審計工作前要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 由于數字化轉型程度較高的企業其各類信息系統往往也更加復雜, 審計師可能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開展審計工作, 這可能會增加實質性程序以及擴大抽樣規模, 特別是對于審計師來說較為陌生的信息系統, 還可能會聘請外部專家進行輔助工作, 這就會提高審計過程中變動成本的投入。

基于目前風險導向式的審計模式, 審計師應當重點關注被審計單位風險較高的事項。 根據審計風險模型, 審計風險的大小取決于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的大小, 其中重大錯報風險由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決定[12] 。 固有風險是指在不考慮內部控制的前提下, 由于企業自身內部因素和客觀環境的影響, 企業的賬戶、交易類別和整體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誤的可能性; 控制風險是指某類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某一認定發生錯報, 該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是重大的, 但沒有被內部控制及時防止或發現并糾正的可能性。

在固有風險方面,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企業可能將面臨更高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7] , 處于“轉不好找死, 不轉型等死”的兩難困境[13] , 這增加了上市公司粉飾財務報表的壓力, 進而提高了被審計單位潛在的固有風險; 除此之外, 被審計單位數字化轉型程度越高, 審計師可能需要利用專家工作結果予以佐證的重要交易或事項的復雜程度也會越高, 這也會提高固有風險; 最后, 數字化轉型程度較高的上市公司往往擁有更加復雜的信息系統, 管理層也更有可能利用對審計師而言較為陌生的信息技術進行更加隱蔽的盈余管理活動, 這也可能會提高企業的固有風險。 在控制風險方面, 對數字化轉型而言重要的不是實現技術層面的轉型, 而是如何實現技術與人的結合。 如果企業內部控制的完善程度跟不上數字化轉型的節奏, 就有可能會產生較高的控制風險, 發展速度較快的高新技術企業往往更容易存在內部控制缺陷也證實了這一點[14] 。 因此, 可以看出, 上市公司進行數字化轉型可能會提高其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 進而提高審計師所面臨的重大錯報風險。 當審計師所面臨的重大錯報風險上升時, 為了將審計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低水平, 審計師可能會通過實施更加穩健的實質性程序或者擴大抽樣規模來降低檢查風險, 也可能會收取更高的風險溢價, 這些都會使審計師提高審計費用。

綜上, 當審計師面對數字化轉型程度較高的上市公司時, 無論從審計成本的投入還是從風險溢價收取的角度來看, 審計師都可能會提高審計費用。 由此, 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a: 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與審計費用顯著正相關。

然而, 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與審計費用也有可能負相關。 一方面, 數字化轉型程度較高的企業中各類數據均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存在, 審計師可以快速準確地獲取所需要的審計證據, 這就會提高審計師的工作效率; 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也會倒逼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數字化建設, 如基于大數據的云審計平臺的建立, 使審計師可以開展異地審計, 這也會降低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15] 。 另一方面, 數字化轉型能提高企業的信息透明度以及信息披露質量, 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內外部信息的不對稱[2] , 因此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操作的空間也就更小[16] , 重大錯報風險也自然更低。 除此之外, 審計師還可以利用被審計單位發達的信息系統及技術開展審計工作, 如利用大數據技術提高審計師挖掘被審計單位信息的廣度和深度[17] , 從而獲取更加充分和適當的審計證據, 區塊鏈技術則具有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 被審計單位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也就更高, 這也會降低重大錯報風險[18] 。 最后, 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是適應互聯網時代發展潮流、符合國家政策方針的一個舉措, 如: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企業的產品制造從規模化走向定制化會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庫存成本; 組織形態的扁平化會提高決策精確度和治理水平; 跟隨國家大政方針的企業也會更加容易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2] , 企業的財務風險可能會更低。 數字化轉型對企業商業模式、業務流程與組織形態的再造都會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13] , 因此審計師面臨的重大錯報風險可能也就更低。

綜上, 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可能會提高審計師的工作效率進而降低審計成本, 也可能會通過降低被審計單位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進而降低審計師所面臨的重大錯報風險。 基于此, 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b: 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與審計費用顯著負相關。

三、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與樣本選擇

本文選取2011 ~ 2020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作為初始研究樣本, 為了保證本文結論不失一般性, 對初始研究樣本進行以下篩選: (1)剔除金融行業上市公司; (2)剔除?ST、ST以及在研究期間退市的上市公司; (3)剔除在研究期間IPO的上市公司。 為了盡可能地減小數據的異常值對研究結果的影響, 本文對所有連續型變量在1%和99%的分位上進行了縮尾處理。 解釋變量、控制變量的初始數據來自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 被解釋變量的數據來自上交所和深交所披露的上市公司年度報告。

(二)變量定義與說明

1. 被解釋變量: 審計費用(LNFEE)。 本文采取上市公司年報審計費用的自然對數進行衡量。

2. 解釋變量: 企業數字化轉型(DCG)。 目前針對數字化轉型的研究以規范研究為主, 部分實證研究缺乏一個統一的衡量指標體系。 有部分學者以虛擬變量來衡量企業是否進行數字化轉型[19] , 但考慮到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在時間上是連續的、在程度上是由低到高的, 單純的虛擬變量難以衡量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的強弱。 因此, 本文采用連續型變量來衡量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的強弱。 年報作為上市公司對外溝通的橋梁, 其中的語句字詞體現了企業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戰略規劃和布局, 而數字化轉型作為企業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 相關信息也一定會在年報中有所體現, 因此使用年報中與數字化轉型有關的詞頻來衡量數字化轉型的程度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基于此, 本文參考吳非等[2] 的研究成果, 從底層技術運用和技術實踐應用這兩個方面綜合衡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程度。 同時, 利用Python爬蟲技術對上市公司年報中有關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詞詞頻進行統計, 以此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的代理指標, 相關關鍵詞見表1。 考慮到實踐中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在時間上呈現出右偏性的特點, 因此對該代理指標進行了對數化處理。

3. 控制變量。 為了進一步提高研究的精確度, 參考與本文主題相似的研究[20,21] , 選取以下變量作為控制變量: 成長能力(Growth)、獨立董事占比(Ration)、股權集中度(First)、兩職合一(Dual)、審計意見(Opinion)、會計師事務所規模(BIG4)、資產負債率(LEV)、盈利能力(ROA)、業務復雜度(IR)、是否虧損(Loss)、上市年限(Age)、產權性質(State)、企業規模(Size)、企業所處區域(Region)。

上述變量及其具體定義見表2。

(三)模型設定

為了考察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審計費用之間的關系, 本文構建模型(1)來對此進行檢驗:

LNFEEi,t=α0+α1DCGi,t+∑αControlsi,t+

∑Year+∑Industry+εi,t (1)

其中, 被解釋變量為審計費用(LNFEE), 核心解釋變量為企業數字化轉型(DCG), Controls為前文所述的控制變量, Year、Industry分別為年度虛擬變量和行業虛擬變量, ε為隨機擾動項, 在回歸時對標準誤差在公司個體層面進行聚類。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表3列示了本文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可以看出, 審計費用(LNFEE)的最小值為12.61, 最大值為16.25, 表明上市公司之間的審計費用差距較大; 企業數字化轉型(DCG)的最小值為0, 最大值為4.934, 標準差為1.332, 表明上市公司之間數字化轉型的程度不同; 上市公司所處區域(Region)的均值為1.629, 表明樣本中多數上市公司位于東部地區; 會計師事務所規模(BIG4)的均值為0.062, 表明在樣本的研究期間約6.2%的上市公司審計單位為國際“四大”; 其余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與前人研究一致, 不再一一贅述。

(二)相關性分析

表4列示了本文部分變量之間的兩兩相關關系。 從表4可以看出, 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審計費用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 初步驗證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越高其審計費用也越多的假設, 即H1a初步成立。 但考慮到相關性分析只檢驗了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 因此還需要多元回歸分析提供更加精確的信息加以驗證。 通過對模型的方差膨脹因子進行檢驗, 發現各變量的VIF值均小于10, 均值為1.42, 說明變量之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 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多元回歸分析。

(三)單變量檢驗

在進行多元回歸分析之前, 運用單變量T檢驗的方法對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審計費用之間的關系進行單變量分析。 根據樣本中企業數字化轉型(DCG)指標是否大于其中位數分為高低兩組, 檢驗兩組樣本中審計費用(LNFEE)的均值和中位數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檢驗結果見表5。 可以看出, 兩組樣本中審計費用的均值與中位數均在1%的統計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 即再次驗證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越高其審計費用也越多的假設。

(四)主回歸分析

本文采取遞進式的回歸方式, 表6報告了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審計費用之間多元回歸的結果。 其中, 第(1)列報告了在只控制時間固定效應和行業固定效應下的回歸結果, 此時企業數字化轉型(DCG)與審計費用(LNFEE)之間的回歸系數為0.066且通過了1%的統計顯著性檢驗; 第(2)列報告了在加入所有控制變量的情況下的回歸結果, 與只控制時間固定效應和行業固定效應相比, 加入其余控制變量吸收了部分影響審計費用的其他因素, 導致企業數字化轉型(DCG)與審計費用(LNFEE)之間的回歸系數有所減小, 但兩者的關系仍然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為正; 第(3)列報告了在控制公司個體固定效應情況下的回歸結果, 可以看出, 企業數字化轉型(DCG)與審計費用(LNFEE)之間的回歸系數為0.008, 通過了5%的統計顯著性檢驗。 從以上三個模型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 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越高, 其審計費用也會越高, 兩者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H1a得以驗證, H1b未得到驗證。 這可能是因為我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還處于快速上升的階段, 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對此尚未做好充分的準備, 且會計師事務所在數字化建設方面往往也落后于上市公司, 因此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會提高審計師面臨的重大錯報風險, 審計師可能會通過增加實質性測試程序、擴大抽樣規模等方式將檢查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低水平, 也可能會收取更高的風險溢價, 進而導致審計費用更高。

(五)穩健型檢驗

1. 解釋變量滯后一期。 考慮到在實踐中企業數字化轉型影響到審計師審計收費的決策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因此本文對核心解釋變量企業數字化轉型(DCG)進行滯后一期處理, 生成滯后變量L_DCG并將其加入回歸模型, 這種處理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由于時間上的反向因果帶來的內生性干擾問題。 如表7第(1)列所示, 企業數字化轉型滯后項(L_DCG)與審計費用(LNFEE)之間的關系在5%的統計水平上顯著為正。

2. 傾向得分匹配(PSM)。 上述基準回歸結果顯示, 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越高, 其審計費用也越高, 然而這一結果有可能會受到樣本自選擇的影響, 即本文研究樣本中所觀察的個體本身就存在著這種現象, 而不是由企業數字化轉型所帶來的影響。 因此, 本文借鑒前人研究[21] , 采用傾向得分匹配(PSM)來對此進行一定的控制。 本文采取如下兩種傾向得分匹配方式: 一種是對樣本整體采取混合匹配, 另一種是針對樣本的研究期間進行逐年匹配。 兩種方式均采取1∶1有放回的卡尺最近鄰匹配方法, 在給定的匹配半徑范圍0.05內尋找最近得分進行匹配, 兩種方式進行匹配后的樣本均通過了平衡性假設的檢驗。 最后, 使用模型(1)對兩種方式匹配之后的樣本再次分別進行回歸, 回歸結果如表7第(2)、(3)列所示。 第(2)列報告了對樣本整體進行混合匹配后回歸的結果, 第(3)列報告了逐年匹配后樣本的回歸結果。 可以看出, 在緩解樣本自選擇問題之后, 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審計費用之間的關系分別在5%和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為正, 因此本文的研究結論具有穩健型。

3. 替換被解釋變量衡量方式。 由于審計費用受到公司資產規模的影響較大, 為了盡可能地減小此影響所帶來研究結果的偏差, 本文參考梁日新和李英[22] 的做法, 對審計費用以標準化資產規模進行替換, 即將審計費用除以企業的資產規模再取自然對數, 回歸結果如表7第(4)列所示。 可以看出, 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審計費用之間的關系仍然通過了1%的統計顯著性檢驗。

五、進一步研究

上述研究表明了企業數字化轉型會提高審計師所面臨的重大錯報風險, 審計師可能會通過增加審計成本的投入來降低檢查風險, 而審計師能夠利用其專業勝任能力提高審計效率、降低檢查風險[23,24] 。 因此, 本文還有以下兩個問題需進一步檢驗: 其一, 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在數字化專業勝任能力方面是否存在著顯著差異; 其二, 增加審計成本的投入是否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影響審計費用的路徑。

(一)會計師事務所專業勝任能力的調節效應分析

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從性質、規模上有國際“四大”和非國際“四大”之分, 學者們通常認為國際“四大”有著更強的專業勝任能力, 由其提供審計服務的質量也顯著高于非國際“四大”[25] 。 為了應對數字經濟時代下的新型審計工作, 國際“四大”在自身數字化建設方面也走在了行業的前列, 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于開發新型的審計技術以及培訓具有信息化技術的審計人員, 這會提高審計師數字化專業勝任能力, 進而也會提高其審計工作的效率[20,26] 。 因此, 本文推測, 與非國際“四大”相比, 國際“四大”對于數字經濟時代下的新型審計工作準備得更加充分, 當面對數字化轉型的客戶時, 可以更好地利用被審計單位發達的信息技術開展審計工作, 更加快速準確地識別出被審計單位隱蔽的盈余管理活動, 這會提高審計師的工作效率、降低審計風險, 所以與非國際“四大”相比, 其收取的審計費用可能并不會顯著地提高。 本文對樣本中的本土會計師事務所進行進一步檢驗, 考察本土會計師事務所在面對數字化轉型上市公司時專業勝任能力是否也存在著差異。 根據中注協官方網站披露的相關信息可以得知, 國內“八大”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是非國際“四大”的標桿, 雖然落后于國際“四大”, 但也領先于國內其他會計師事務所①。 因此, 本文推測, 與國內“八大”相比, 在由國內其他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樣本中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審計費用的關系顯著更強。

表8報告了按照會計師事務所專業勝任能力進行分組回歸的結果。 第(1)列報告了在國際“四大”樣本中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審計費用的回歸結果, 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關系為負且不顯著, 這與本文的推測一致; 第(2)列是非國際“四大”樣本回歸的結果, 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審計費用的關系通過了1%的統計顯著性檢驗, 且系數為0.019。 兩組回歸結果的差異表明, 國際“四大”可以更好地應對數字經濟時代下的新型審計工作, 本土會計師事務所由于自身數字化建設水平較低, 在面對數字化轉型的客戶時往往會投入更多的成本, 也面臨著更高的審計風險, 因而會收取更高的審計費用。 從第(3)列可以看出, 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審計費用在國內“八大”樣本中的回歸系數依然顯著為正, 但在第(4)列的非國內“八大”樣本中, 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審計費用的回歸系數雖然為正但并不顯著, 這與本文的推測不一致。 這可能是因為非國內“八大”自身的議價能力較弱[27] , 與國內“八大”相比其提供審計服務的質量也相對較低, 且我國上市公司進行數字化轉型尚處于快速上升的階段, 非國內“八大”對此準備尚不充分, 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程度的高低對非國內“八大”審計工作的開展在目前可能并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二)審計成本投入的中介效應分析

上述研究為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能夠影響其審計費用提供了經驗證據, 但兩者之間的路徑機制尚未得到檢驗。 前文研究表明, 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越高, 審計師面臨的重大錯報風險也就越高, 審計師為了將審計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低風險, 可容忍的檢查風險也就越低。 為了盡可能地降低檢查風險, 審計師可能會執行更加穩健的實質性程序或者擴大抽樣的規模, 這些方式都會增加審計成本的投入, 進而增加審計費用。 審計時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審計師的努力程度以及審計成本投入的大小, 因此采用審計時滯來衡量審計投入具有一定的科學性[28,29] 。 本文參照溫忠麟和葉寶娟[30] 的中介效應檢驗方法, 在前文模型(1)的基礎上構建以下兩個模型用于檢驗審計成本投入是否存在中介效應:

Delayi,t=β0+β1DCGi,t+∑βControlsi,t+

∑Year+∑Industry+εi,t (2)

LNFEEi,t=γ0+γ1DCGi,t+γ2Delayi,t+

∑γControlsi,t+∑Year+∑Industry+εi,t (3)

表9報告了上述兩個模型的回歸結果。 從第(1)列可以看出, 企業數字化轉型(DCG)與審計時滯(Delay)的回歸系數在5%的統計水平上顯著為正, 即對于數字化轉型程度越高的上市公司, 審計師的投入也越多; 從第(2)列可以看出, 審計時滯(Delay)與審計費用(LNFEE)的回歸系數為0.002, 通過了1%的統計顯著性檢驗, 且企業數字化轉型(DCG)與審計費用(LNFEE)的回歸系數依然顯著為正, 這說明了審計時滯(Delay)發揮了部分中介作用。 中介效應的檢驗結果表明, 對于數字化轉型程度越高的上市公司, 審計師的審計成本投入也會越大, 審計費用自然也就越高。

六、研究結論與啟示

本文以2011 ~ 2020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 運用年報文本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審計費用之間的關系, 并進一步檢驗了兩者在不同情景下的差異化效果以及兩者之間的傳導機制。 研究結論如下: 其一, 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會提高企業的重大錯報風險, 審計師因此會收取更高的審計費用, 這一結論在使用解釋變量滯后一期、傾向得分匹配的穩健性檢驗后依然成立; 其二, 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審計費用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只在非國際“四大”審計的上市公司中才存在; 其三, 機制檢驗結果表明, 增加審計師的審計成本投入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影響審計費用的路徑之一。

以上的研究結論可能具有如下啟示: 首先,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 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是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發展潮流的舉措, 對于增強企業的生存能力和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上市公司要積極地開展數字化轉型。 其次, 對于會計師事務所而言, 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可能會給審計師帶來更高的重大錯報風險, 審計師將面臨更加復雜的審計環境, 國內非國際“四大”在對新興技術的敏感度方面應當盡快向國際“四大”看齊, 加快自身數字化建設的速度, 以此提高在數字經濟時代下的專業勝任能力, 最終提高審計服務的質量。 再次, 對于監管者而言, 要積極引導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數字化建設, 也要加大對上市公司利用新興技術進行舞弊的處罰力度和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的監管力度, 在提高資本市場運行效率的同時保障其平穩運行。

【 注 釋 】

①參見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官網《2020年度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百家排名信息》。

【 主 要 參 考 文 獻 】

[1] 黃麗華,朱海林,劉偉華等.企業數字化轉型和管理:研究框架與展望[ J].管理科學學報,2021(8):26 ~ 35.

[2] 吳非,胡慧芷,林慧妍等.企業數字化轉型與資本市場表現——來自股票流動性的經驗證據[ J].管理世界,2021(7):130 ~ 144+10.

[3] 王守海,徐曉彤,劉燁煒.企業數字化轉型會降低債務違約風險嗎?[ J].證券市場導報,2022(4):45 ~ 56.

[4] 翟華云,李倩茹.企業數字化轉型提高了審計質量嗎?——基于多時點雙重差分模型的實證檢驗[ 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2(2):69 ~ 80.

[5] 鄧芳,游柏祥,陳品如.企業信息化水平對審計收費的影響研究[ J].審計研究,2017(1):78 ~ 87.

[6] 吳武清,趙越,蘇子豪.企業信息化建設與審計費用——數字化轉型時期的新證據[ J].審計研究,2022(1):106 ~ 117.

[7] 史宇鵬,王陽,張文韜.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現狀、問題與展望[ J].經濟學家,2021(12):90 ~ 97.

[8] 王永海,汪蕓倩,唐榕氚.異常審計費用與分析師語調——基于分析師報告文本分析[ J].審計研究,2019(4):39 ~ 47.

[9] 余玉苗,范亞欣,周楷唐.審計費用的事前確定、異常審計費用與審計質量[ J].審計研究,2020(2):67 ~ 75.

[10] Simunic D..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161 ~ 190.

[11] 應里孟,陽杰.會計師事務所的大數據審計轉型——動因、障礙與實現路徑[ J].財會月刊,2020(5):100 ~ 108.

[12] 張龍平,聶曼曼.試論新審計風險模型的理論進步與運用[ J].審計研究,2005(4):26 ~ 33.

[13] 姚小濤,亓暉,劉琳琳,肖婷.企業數字化轉型:再認識與再出發[ 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1 ~ 9.

[14] 楊德明,陸明.互聯網商業模式會影響上市公司審計費用么?[ J].審計研究,2017(6):84 ~ 90.

[15] 吳勇,何長添,方君,張超.基于大數據挖掘分析的財務報表舞弊審計[ J].財會月刊,2021(3):90 ~ 98.

[16] 胥朝陽,劉睿智.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能抑制盈余管理嗎?[ J].會計研究,2014(7):50 ~ 57+97.

[17] 陳偉,居江寧.基于大數據可視化技術的審計線索特征挖掘方法研究[ J].審計研究,2018(1):16 ~ 21.

[18] 張鳳元,吳淑琦,葉陳云.區塊鏈技術下審計的機遇與挑戰[ J].會計之友,2018(3):153 ~ 155.

[19] 何帆,劉紅霞.數字經濟視角下實體企業數字化變革的業績提升效應評估[ J].改革,2019(4):137 ~ 148.

[20] 楊德明,夏小燕,金淞宇等.大數據、區塊鏈與上市公司審計費用[ J].審計研究,2020(4):68 ~ 79.

[21] 張永珅,李小波,邢銘強.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審計定價[ J].審計研究,2021(3):62 ~ 71.

[22] 梁日新,李英.年報文本語調與審計費用——來自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 J].審計研究,2021(5):109 ~ 119.

[23] 梅丹,高強.獨立性與行業專長對客戶會計穩健性的影響[ J].審計研究,2016(6):80 ~ 88.

[24] 袁衛秋,李萍.審計師行業專長可以提高現金持有價值嗎?——來自于滬深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J].財經論叢,2018(1):70 ~ 79.

[25] 漆江娜,陳慧霖,張陽.事務所規模·品牌·價格與審計質量——國際“四大”中國審計市場收費與質量研究[ J].審計研究,2004(3):59 ~ 65.

[26] 曾昌禮,李江濤,張敏等.會計師事務所信息化建設能夠提升審計效果嗎?[ J].會計研究,2018(6):3 ~ 11.

[27] 段宏.會計師事務所產業化背景下的審計市場競爭研究[ 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7(11):84 ~ 87.

[28] 范蕊,陳冬,余明桂.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對審計時滯的影響——效率觀還是投入觀?[ 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8(4):3 ~ 12.

[29] 劉慧,張俊瑞,孫嘉楠.上市公司未決訴訟、法律環境與審計報告時滯[ J].審計研究,2018(3):112 ~ 120.

[30] 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 J].心理科學進展,2014(5):731 ~ 74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黄色片| 亚洲αv毛片|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综合18p| 一级毛片网|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91热爆在线| 色爽网免费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在线无码九区| 久久国产热|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日韩动态图|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va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国产精品香蕉| 97se综合| 午夜小视频在线|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免费激情网站|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成人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日本欧美午夜| 欧美天天干|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成人综合网址|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欧美色亚洲|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青青久视频|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无码丝袜人妻|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a级毛片免费网站|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首页| 91九色国产porny| 国产拍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jizz|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