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吉是塞北黃土高原上獨具魅力的一片熱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境內新石器時期的人類生存遺跡,戰國秦長城,漢代古墓群,石城之戰、好水川之戰遺址無不見證著西吉的光輝歷史。
西吉是寧夏南部山區一片鐘靈毓秀的土地,農耕文化、游牧文化、紅色文化相互輝映,無不彰顯著其寶貴而豐厚的文化資源。悠久輝煌的歷史、底蘊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淳樸的民風民情,匯聚成了西吉文學的根和脈。20世紀80年代,西吉文學愛好者自發成立了“葫蘆河文學社”,創辦了油印社刊《葫蘆河》,西吉文學開始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經過多年的努力培植,2011年10月10日,中國第一個“文學之鄉”落戶西吉縣,標志著西吉文學藝術事業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西吉是文學照亮生活的高地,是生活照亮文學的熱土。文學之于西吉人,和土豆一樣是重要食糧,慰藉心靈,鼓舞干勁。西吉火熱生活是滋養文學大樹的豐沛源泉,是這里文學的本質,是時代的脈動。

10年來,在固原市西吉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縣文聯歷屆領導班子的精心策劃下,致力于擦亮“中國文學之鄉”品牌,全力支持文學藝術事業發展。西吉作家群穩健崛起,引領著西吉文學邁入中國文壇,走向世界。


在西吉縣,有1300多人長期從事文學創作,先后涌現出了郭文斌、馬金蓮、了一容、火會亮、趙炳鑫、趙炳庭、牛學智、火仲舫、單永珍等一批實力派作家。在郭文斌獲得第8屆茅盾文學提名獎、第4屆魯迅文學獎的基礎上,西吉縣青年女作家馬金蓮先后獲得“五個一工程”獎、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和第7屆魯迅文學獎。他們筆下的文字,貫穿著鄉土根脈,見證著家鄉盛衰輪回的歲月,也向世人展示著文學之鄉的新氣象。與此同時,以李繼林、李義、樊文舉、李耀斌、李興民、西野等為代表的一大批西吉文學主力軍,他們的作品屢屢躋身中國文學專刊,閃耀著不俗的文學實力和創作成績。更為可貴的是,這10年來還走出了以單小花、袁志學、康鵬飛、王敏茜、王對平、楊秀琴等為代表的一批農民作家,為西吉文學增添了新的色彩。培養出了李榮榮、馬瑞、火瑞等一批青年和校園作家,為西吉文學注入了新鮮血液。正如寧夏文聯副主席、作家協會主席郭文斌所說,就文學的自覺性、神圣性、群眾性、普遍性來講,西吉文學創作在全國是極為罕見的。
10年來,西吉縣在文學事業發展上始終堅持“出作品,出人才”的原則。先后組織編輯出版了《西吉文學》叢書十卷本、《中國文學之鄉》叢書四卷本、《中國首個“文學之鄉”典藏叢書》七卷本、《故鄉他鄉》《就戀這把土》等西吉作家作品集。西吉文學開辟了“內”“外”循環圈,推精品、促交流,提質量、育新人。

內循環,即堅持本土成名作者與初學者兩大陣營,老中青三代之間的交流,并定期不定期地以“文學沙龍”、作品賞讀、讀書會等方式促進本土成名作者與初學者之間,不同年齡段作者之間的交流學習。
外循環,就是加強本土作者與兄弟市縣作者之間的交流。自2018年開始,在《葫蘆河》開設了“六盤霞蔚”欄目,專門刊發外地優秀來稿,供本土作者學習。并在《朔方》《黃河文學》等報刊編發“西吉文學小輯”,擴大交流合作成效,在全區乃至全國引起了廣泛關注。同時,積極聯系與外省、市、縣聯合舉辦文學創作交流座談會,先后與北京昌平區、甘肅平涼市和靜寧縣等兄弟市縣聯合舉辦文學創作交流活動,強化相互間的交流學習,發展和提升西吉文學創作水平。


10年來,西吉文學注重陣地建設,2017年,在原有協會、文協、文學社團的基礎上,新組建成立了西吉縣北斗星詩社、西吉縣楹聯協會2個民間文學社團,創辦了《北斗星》《西吉楹聯》等民間文學刊物。2021年,完成了“中國首個文學之鄉文學館”布展建設工程,布展面積近1000平方米,這座地域性文學地標,樹起西吉文學精神豐碑,將成為宣傳西吉的一個靚麗窗口,涵養西吉人文精神的一眼清泉。
截至目前,西吉籍作家先后獲得了魯迅文學獎及提名、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文學大獎6次,獲得了“冰心文學獎”“春天文學獎”等全國性文學大獎近40次,省市級文學獎項近50次。據不完全統計,當前西吉籍作家、詩人已有60多人出版了個人專著,100多人(次)的作品入編國家級作品集。



望星漢燦爛,看江河橫流,千帆競渡,江山盡處,風光這邊無限好。
思悠悠歲月,念文學情深,長城內外,葫蘆河畔,西吉文學正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