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彤

青磚、黛瓦、白墻……走進銀川市金鳳區豐登鎮潤豐村,一棟棟徽派建筑矗立眼前,潔凈的村巷四通八達,微風吹拂下,柳樹枝兒輕柔舞動,構成了一副別具風味的徽派畫卷。
風格各異的特色民宿、碩果累累的采摘園地、配套齊全的生活設施……這樣一個生態宜居、村民富足的現代化美麗村莊,曾是“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生態移民村。這里居住的327戶1338人,全部來自西吉縣白崖鄉半子溝村,他們于2017年8月17日整村搬遷至此。

“你們看到的照片,就是我們以前的真實生活場景。我就在老家半子溝村長大,那里環境惡劣,靠天吃飯,冬天沒有暖氣,吃水還要去挑,看病難、上學難,記得小時候上學要走1個多小時路才能到學校。自從5年前搬到這里,家家住上新房子。學校、幼兒園、衛生室、警務室,還有銀行網點、超市、活動中心、圖書室,就在家門口,一應俱全。”在潤豐村村史館,村監會委員馬興花興奮地向記者介紹著。
村史館內擺放著昔日的各種老式農具,墻上的老照片定格了山村的艱苦生活,在馬興花的介紹下,一張張照片里的故事似乎就發生在眼前,今昔的鮮明對比讓記者不禁感嘆。

村民馬虎也感慨地說:“自從搬遷到300多公里外的潤豐村,我們家喝上了自來水,做飯用上了天然氣,冬天取暖再也不用燒煤了,娃娃上學就在家門口。今年村里又組織進行了人居環境整治,現在村里基礎設施完善和環境優美,比以前的日子好太多了!”

據了解,2022年,村里以政府補貼、農戶參與的方式進行庭院改造,進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對墻體的外立面進行粉刷彩繪、院內打造花園。截至目前,完成全村外墻面粉刷5萬平方米,綠化補植8.4萬多平方米,村民院落整治32戶,大大提升了村民生活的幸福感。
除了整治環境衛生,近年來,潤豐村打造了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建成了青少年教育廣場、民族團結廣場等多處主題廣場,為村民提供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場所。

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后,潤豐村圍繞產業融合發展,依托自身近郊區的位置優勢,做起了“高檔”鄉村休閑游。以徽派風格“潤豐院子”為核心,盤活22套閑置的房屋?,以企業帶領、村民參與的形式,建起“潤豐宿集”。集合了鄉情美食街、庭院親子民宿、咖啡輕食、野奢露營地、萌寵森友會、兒童主題樂園等多種新興業態。針對“有娃、有車、有閑的”的部分銀川消費人群、省外高端旅游人群等,打造“引得來、留得住、吃得好、玩得開”的“城市微度假目的地”,讓移民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在民宿Ⅰ期打造的4棟主題院落里,裝修風格既有現代簡約風、溫馨親子風,也有空靈的侘寂風、古樸的茶藝風。“雖然Ⅰ期今年剛啟用,但疫情前一到周末就被爭搶預定,這既是‘試水,也是給村民們打個樣兒,帶動村民以‘潤豐宿集為樣板,整治自家院落,發展鄉村旅游和庭院經濟,讓移民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馬興花說。


旅游旺、產業興、生活富。在增加當地村民就業崗位的同時,潤豐村采取“支部+村集體+企業+農戶”的運營管理模式,企業統一管理運營、村集體配合管理、村民廣泛參與經營。村民實現不出家門即可創業致富,同時吸引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安居樂業。
“搬出大山,圓夢小康”,這不僅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初心,也是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潤豐村移民搬遷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如今的潤豐村,在各級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從“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到“換一方水土富一方人”的跨越。

新建的環村公路延伸至銀川市區,北靠唐徠古渠、東臨四二干溝、西靠典農河畔、四面環水的潤豐村,意寓“潤澤一方,五谷豐登”。2019年12月,潤豐村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2021年9月,被列入第一批寧夏特色旅游村鎮名錄;2022年10月,潤豐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這個俊秀的市郊小村日漸成為銀川的“網紅打卡點”,吸引著游客紛沓而至。
村民們對未來充滿憧憬,他們期待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開墾出屬于自己的“新事業”。
屬于這里的豐潤生活,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