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
相傳,孔子有三千弟子,他們經常開大會互相辯論。這不,文老師也效仿孔子,召集同學們“開大會”,和大家來聊一聊:孔子的弟子們到底都是些什么人?
子路這個人,看似莽撞,實則勇敢;看似注重外表,實則內涵豐富。
從他與孔子“不打不相識”的那一刻起,我就認識了這樣一個勇武的子路。孔子曾說“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這是贊美子路的勇敢與真誠。他敢作敢當,從不覺得有什么是值得恐懼的。這讓我想起了三國時據水斷橋、勇冠三軍的猛將張飛。這樣的子路,令我敬佩。
在子路說出“未之能行,唯恐有聞”的那一刻,我又認識了一個言必行、行必果的子路。他打斷了老師的言語,說:“請老師先停下吧。我擔心之前的正道還沒能去踐行,又聽聞新的。”就像“曾子殺豬,取信于子”一樣,他說到就一定要做到。這樣的子路,令我驚嘆。
在他衣敝缊袍、與富者立,卻能侃侃而談時,我還認識了一個有內涵的子路。他重情義,“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他學術水平高,領導能力強,“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他的口才與情商也不一般,甚至“片言可以折獄”。這樣的子路,令我仰慕。
子路不僅有極高的才學與能力,而且有萬里挑一的高尚靈魂。子路63歲那年,衛國發生政變。子路為了救君主而在混戰中受了重傷,但他臨死想起了孔子“君子死而冠不免”的教導,強忍劇痛,整衣戴帽,最后被敵人殺死。這樣的子路,生性高潔,至死不渝。
在我心中,子路是真正的君子。
518034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景蓮小學
六(2)班
指導老師 ?文國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