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是第一個統治地球的爬行動物
恐龍誕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統治地球的爬行動物,像一些陸地的爬行動物是主龍類(統治蜥蜴)、獸類(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盤龍類(以異齒龍為代表),它們曾經都“輝煌一時”。直到2億年前的侏羅紀初期,恐龍通過不斷進化,才真正開始占據地球的統治地位。
2.一些恐龍是溫血動物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研究根據在加拿大發現的三種食肉恐龍蛋化石,通過分析蛋殼中碳酸鈣礦物的同位素特征,計算出了蛋殼在恐龍體內的溫度,這些恐龍的體溫大約是35~40℃之間,和人類體溫差不多。
3.由兩個主要種類組成
古生物學家主要把恐龍區分為蜥腳目和鳥臀目兩個種類,蜥腳類恐龍包括肉食性獸腳類恐龍,和食草性蜥腳類恐龍,以及原蜥腳類恐龍;而鳥臀目恐龍則占食草恐龍的其余部分,包括鴨嘴龍、鳥足類和角龍類,以及其他恐龍類型。
4.絕大多數恐龍是食草動物
根據科學家對90余種恐龍的飲食結構分析,發現大多數恐龍都是食草動物,特別是像草食性鴨嘴龍、鳥腳類恐龍,以及較小的蜥腳類恐龍,它們因為食草的原因,可以成群結隊地在世界各大洲游蕩,數量都非常龐大。
5.并非所有恐龍都“愚蠢”
傷齒龍、霸王龍這樣的食肉恐龍,與它們的體型一樣,也擁有了非常強大的聰明大腦,這些爬行動物有很好的視覺、嗅覺、敏捷性和協調性,這些能力幫助它們很好地捕獵獵物。
6.并非同時滅絕
隕石的撞擊,的確讓很多恐龍瞬間失去了生命,但還是會有一小部分恐龍存活下來,之后隨著全球氣溫驟降、缺乏陽光以及由此產生的植被缺乏,嚴重地破壞了食物鏈,恐龍的滅絕過程,大約持續了數百年甚至數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