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深圳市南山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共同主辦,深圳市南山博物館承辦,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支持的“微觀之作——英國V&A博物館館藏吉爾伯特精品展”在深圳市南山博物館正式開幕。
展覽依托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精美的藝術藏品,立足深圳在大灣區的中心地緣輻射優勢,將成為惠及粵港澳居民與游客的重要文化盛宴。英國V&A博物館是英國為紀念維多利亞(V)女王及其丈夫——艾爾伯特(A)親王而命名博物館的簡稱,位于英國倫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設計博物館。此次展覽是羅莎琳德和亞瑟·吉爾伯特的收藏精品首次在國際巡展中公開亮相,深圳市南山博物館也是繼鄭州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頤和園博物館之后亞洲巡展的第四站。


“拉法耶特”(Lafayette)紀念碑式瓶,一件重要的法國銅鍍金瓶,巴黎,1830-1835年羅莎琳德和亞瑟·吉爾伯特收藏,英國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博物館,倫敦。
金銀器藝術品因其器物價值、觀賞美感、引領潮流的魅力及匠人的超凡工藝而受到世人的青睞和欣賞。因此,這類璀璨閃耀的珍品常用于饋贈禮品,既可彰顯物主的慷慨和富有,同時也讓受贈人享有至高無上的尊貴。此外,通過研究器物上的銘文、鐫刻的字母、盾徽、雕刻的頂飾和格言,可再現歷史,讓長期被忘卻的名字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這些故事都為亞瑟·吉爾伯特所珍視,并期冀向世人分享。 縱觀歷史、放眼全球,這些藏珍品見證了金銀器匠人如何應對定制者的需求在潮流、審美品位和生活習慣方面的演變。
拉法耶特侯爵(1747-1834年),軍人,曾參加美國的獨立戰爭,是喬治·華盛頓的摯友。此瓶是為致敬侯爵不朽的事業生涯而定制的,但直到1834年拉法耶特去世后才完成。1835年4月9日,此瓶贈送其子喬治·華盛頓·拉法耶特。
此杯是由俄國女皇伊麗莎白贈予彼得·鮑里索維奇·謝列梅捷夫伯爵(1713-1787)。彼得伯爵的父親曾擔任沙皇彼得大帝(1672-1725)的總司令,沙皇彼得大帝賜予他大量的財產和頭銜。
他死后,沙皇承諾像父親一樣對待鮑里索的孩子們。年輕的彼得成為沙皇之后俄羅斯最富有的人,并在宮廷中作為王位繼承人未來的沙皇彼得二世(1715-1730)的伙伴撫養長大。

俄羅斯金杯及托盤,圣彼得堡,1760羅莎琳德和亞瑟·吉爾伯特收藏,英國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博物館,倫敦。
18世紀,巧克力是一種具有異國風情的昂貴飲品,也是潮流風尚。這件巧克力壺是洛可可風格的典型代表,他的制造者是一位來自法國著名的金匠,也是印象派繪畫的收藏家。

一個銀制巧克力壺,塞繆爾·庫爾陶德,倫敦,1750 – 1751羅莎琳德和亞瑟·吉爾伯特收藏,英國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博物館,倫敦。


銀制多層飾盤,帶有寶塔頂和棕櫚樹裝飾。羅莎琳德和亞瑟·吉爾伯特收藏,英國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博物館,倫敦。
作為餐桌中央的裝飾品,多層飾盤是英國十八世紀銀器餐具中最引人矚目的標志性器具。盡管這個詞聽起來像法語,但其起源無法追溯到法國。用于盛放各種不同的東西,從十八世紀的水果到維多利亞時代的鮮花和糖果、蠟燭。

琺瑯彩肖像畫因其卓越的工藝和高昂的成本,最初被主要用于外交場合。這種傳統始于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位時期(1643-1715年),他將自己的形象制作成琺瑯彩肖像畫贈予各國使節和大臣。此后,這種方式發展成歐洲及俄國的固有習俗,袖珍肖像畫逐漸在鼻煙盒上出現,并以不同材質制成,以供在不同的外交場合使用。
在十八世紀,追求奢華的鼻煙盒開始成為巴黎的一種潮流。起初黃金僅被用作鼻煙盒的部分裝飾,后來整個器物都可以使用純金打造。生產者不斷開發各類不同的材料以滿足當地和歐洲其他客戶追捧的最新潮流風尚。直到十九世紀初期,巴黎一直代表著金盒生產的巔峰工藝,許多歐洲其他城鎮也逐漸形成當地特有的設計風格,工匠們就地取材制成鼻煙盒,并驕傲的與巴黎時尚之風媲美。
此鼻煙盒是維多利亞女王1837年6月登上王位以來,最早贈送的嘉獎禮物之一。她將其送給弗朗西斯·弗農·哈科特上校(1801-1880)。維多利亞女王從小在肯辛頓宮就認識他,因為他是女王的母親肯特公爵夫人(1786-1861)的侍從。

金鼻煙盒,鉆石嵌刻維多利亞女王的首字母VR哈瑙,1837年9月24日羅莎琳德和亞瑟·吉爾伯特收藏,英國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博物館,倫敦。
這個盒子是與普魯士大帝腓特烈二世有關的一組鼻煙盒之一。這位國王擁有最豪華奢侈的鼻煙盒收藏,但只有幾件保存下來。亞瑟·吉爾伯特是收藏腓特烈二世存世鼻煙盒數量最多的私人藏家。

金鑲玉鼻煙盒 柏林,約1765年羅莎琳德和亞瑟·吉爾伯特收藏,英國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博物館,倫敦。

水晶彩金鼻煙盒,帶琺瑯彩蝴蝶紋 德累斯頓,約1770年作。羅莎琳德和亞瑟·吉爾伯特收藏,英國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博物館,倫敦。
這款精致的鼻煙盒體現了德國(當時的神圣羅馬帝國)在硬石和黃金鼻煙盒上的時尚和精湛技藝。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起,它屬于收藏家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家族,1982年出售。


寶石嵌裝和微型馬賽克這兩種藝術形式最早出現在意大利,其目的是通過寶石或玻璃營造如同繪畫一般的畫面,使作品得以永久保存。
十六世紀,佛羅倫薩開設大公爵制作處(Galleria Degli Lavori)以激勵工匠提升自身技術專業水平,為統治者創作更多精品杰作。十八世紀時,羅馬首次建立教廷馬賽克工作坊(Vatican Mosaic Workshop),由于玻璃馬賽克圖案更經久耐用,他們就開始用玻璃馬賽克代替教堂內已褪色的壁畫。這一系列的舉措極大促進了微型馬賽克在工藝上的創新,并迅速適用于更廣泛群體的需求。
在16世紀,黃金和珠寶制品常常選用具有異國風情的奇珍異寶裝飾,包括水晶、鸚鵡螺殼和鴕鳥蛋等,體現了技術家對自然的向往和精湛的工藝技術。它們被儲存在一寶庫中,體現了貴族的智慧和文化。
亞瑟·吉爾伯特創造了 "微型馬賽克 "一詞,并擁有世界三大微型馬賽克收藏之一,其他兩個在梵蒂岡和冬宮。吉爾伯特的收藏種類繁多,風格各異,既有珠寶,也有巨幅畫作。

水果和花卉微型馬賽克 ?羅馬,約1840-1850年羅莎琳德和亞瑟·吉爾伯特收藏,英國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博物館,倫敦。
這張桌子是由19世紀最杰出的馬賽克藝術家卡瓦列雷·米開朗基羅·巴貝里制作的。它曾在1851年的倫敦大展上展出,并獲得了最高榮譽——理事會獎章。原作也是巴貝里的作品,是184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意大利之行后委托制作的,現藏于圣彼得堡冬宮博物館。

美麗的意大利天空 ?微型馬賽克桌 ?羅馬,約1845年羅莎琳德和亞瑟·吉爾伯特收藏,英國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博物館,倫敦。

羅莎琳德和亞瑟·吉爾伯特的收藏是二十世紀裝飾藝術領域最為全面的私人收藏體系之一,自構建初期,他們就希望向公眾展示他們的收藏。秉承吉爾伯特夫婦的收藏精神,很多當代的藝術品得以入藏。同時,吉爾伯特藏品保護項目開展了對藏品的材料和工藝更深層次的研究。“微觀之作——英國V&A博物館館藏吉爾伯特精品展”精選展出96件藝術珍品,其中包含6件南山博物館館藏文物。通過四個單元展示了羅莎琳德和亞瑟· 吉爾伯特夫婦收藏體系中最精美的部分。展覽希望通過金銀器、鼻煙盒、微型馬賽克、琺瑯彩肖像畫等展品,向觀眾展示光彩奪目、熠熠生輝的藝術珍寶,帶領大家走進羅莎琳德和亞瑟·吉爾伯特絢麗的收藏世界。展覽將持續展出至2022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