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最近揭曉,全國共有89名大中小學生獲此殊榮。該獎項是我國青少年科技創新領域的最高榮譽,廣州市天河區五一小學五年級學生胡東平位列小學組第一名。
胡東平從小酷愛機器人、編程,從三年級開始不斷推出發明創造。為解決失能老人洗浴難問題,他發明“一體化適用于失能老人和殘障病人的洗浴床機器人”;為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捷與安全,他發明“家用取件消毒一體機器人”“幫助學生書包爬樓梯的減重機器人”“校園安保救援站”等。
榮譽榜
● 第十三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 2022年世界機器人大會青少年電子信息智能創新大賽一等獎
● 第二十二屆廣東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一等獎
● 第十九屆廣東省少年兒童發明獎一等獎
● 第二十五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并獲中國寶武青少年發明獎)
● 第四屆世界青少年創客奧林匹克競賽金獎,并獲得空氣動力學金獎
● 2020VEX世錦賽中國總決賽一等獎
● 第四屆全國中小學生創造大賽金獎
胡東平的軍事機器人手繪圖:




有“溫度”的科創發明
胡東平的姥姥、姥爺都是長年臥床的病人,小小年紀的他目睹了老人洗澡時的艱難。他從繪制手稿開始,歷時一年,經過五次改版,無數次實驗失敗,多次將整體結構推倒重建,終于制作出自動洗浴床機器人,并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胡東平的發明創造都是源于希望幫助他人的初心。有感于同學們小小的身軀卻要背負重重的書包爬樓梯,他著手研發了“幫助學生書包爬樓梯的減重機器人”;為了家庭健康著想,他發明了“家用取件消毒一體機器人”;為了建立校園險情處置的頭道防線,他設計制作了“校園安保救援站”。這些發明項目,都獲得了專利授權。
對于胡東平的科學鉆研,父母非常支持。他們表示,不會為孩子設下強硬的目標,但會鼓勵他堅持自己的創想,在堅持中獲得自信并實現自我價值。
在學校的胡東平,是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在科學老師陳秋香眼里,胡東平最可貴的地方在于將創新思維與動手能力充分結合,并有耐心堅持較長周期的科學探究活動。五一小學校長蔡紅梅表示,在胡東平的帶動下,學生們對科學的興趣日益濃厚。學校經常舉辦各種活動,多維度激勵學生參加科技活動,推動校園科技創新文化建設。
“科技強軍夢”鑄就熱愛
在胡東平的書柜里,可以看到各類參考書籍和專業雜志,涉及科技、軍事、人文、自然等各方面,每晚睡前閱讀是他雷打不動的習慣。每天吃完晚飯,他就開始編程課程的學習。即使是周末、寒暑假,他的大部分時間也都是在學習、集訓和比賽中度過。從5歲起,胡東平就開始系統性地學習機器人、編程的相關知識,9歲開始參加各類科創比賽并多次獲獎。這樣的童年或許在外人看來頗為辛苦,然而他卻樂在其中。
讓胡東平一直在這條路上堅持下來的,正是他對于科創的熱愛。他的父親是首批駐港部隊軍人之一,在父輩的熏陶下,他從小便立下從軍報國的志向,他希望通過機器人、人工智能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科技強軍夢”。
這些年來,胡東平把夢想化為熱愛,孜孜不倦地吸收各種科創知識,并將這些知識付諸實踐。其實,這些發明并非一蹴而就,各類機器人在比賽前都需要反復調試、實驗多達上千次。如減重機器人在提交專利申請的前夕又發現了一處小問題,他只能將主體結構拆掉重建,設計、分析、實驗從頭再來,最終才制作出更完善的結構。
胡東平的努力源于熱愛,而制作機器人的初衷則是他對世界充滿愛心。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通過先進的科學發明將溫暖傳遞給每一個有需要的人。
(陳天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