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東北大學—三好街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開園儀式在沈陽市和平區舉行,標志著東北大學與沈陽市和平區建立了“產學研用政”協同發展新機制,開啟了校地合作新模式,構筑了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新高地,為科技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近年來,東北大學堅持“四個面向”戰略方向,構建貫穿全流程的體制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多措并舉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轉化合同交易額近8億元,吸引社會參與投資3億多元,交易額連續3年進入直屬高校前10位,以許可方式轉化占比超90%,科技成果省內轉化率達52.7%。
深化體制改革,將創新創業活力“激發出來”。東北大學成立了科技成果轉化與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組建成果轉化管理機構,統籌推進知識產權管理、成果轉化運營和異地機構建設。形成了“321”轉化模式,即穩固三項決策機制、兩個平臺建設、一系列政策保障。落實“三權改革”,制定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出臺《東北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東北大學知識產權管理辦法》《東北大學異地科研機構管理辦法》及配套政策10余個,為激發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環境。
堅持以人為本,將激勵評價體系“構建出來”。東北大學積極實施以貢獻和質量為導向的職稱評聘制度,將專任教師開展成果轉化和服務社會的相關成果納入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業績中,可直接申請職務晉升。實施以分類評價為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利用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釋放活力與效率,鼓勵重大成果產出。設立科技成果轉化發展基金,實施收益共享的成果轉化激勵制度,團隊最高可獲得92%的收益。五年來,累計發放現金獎勵5300萬元。
推動評估分類,將專利申請質量“提升起來”。東北大學建立知識產權與成果轉化專業人才隊伍,聘任具有知識產權、市場運營、法律和金融背景的工作人員,形成比較完善的工作流程。建立專利申請前評估制度,構建以專利新穎性、創造性為基礎,以技術價值、市場價值為核心的專業化評估體系,減少無效申請和低質量專利申請。堅持質量優先,通過專利申請前評估分類,篩選核心專利100余項,圍繞核心專利布局基礎專利、共性專利,構建多層次專利保護體系。
加強評價分級,將核心專利“布局開來”。東北大學建立專利價值評價機制,從專利價值維度選取科學價值、技術價值和經濟價值三項評價標準,細化評價指標。從專利質量維度選取四項評價標準,將專利分為五個等級,確定許可、轉讓和保護方式。建立高價值專利導航示范試點團隊,推動核心專利轉化為國家、行業內標準專利或標準技術,提高核心價值專利經濟效益。截至目前,東北大學有超過1億元轉化項目2項,超過1000萬元轉化項目16項,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加強平臺建設,將保障體系“完善起來”。東北大學匯聚校內外研究力量和創新資源,協同區域發展和行業科技需求,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與基地,加快重大科技成果概念驗證和中試熟化,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先后建成東大—朝陽礦冶研究院、東大—沈撫工業技術研究院、河鋼東大產業技術研究院等,與遼寧科技型企業共建產學研聯盟4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