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艾
龍先生,是我的二叔,他高高的個子,瘦長臉,濃眉下長著一雙充滿智慧的眼睛,他跟人說話時,總是低聲細語,不緊不慢,一字一頓的樣子,常常是一邊抽煙,一邊在思考問題。在我們老家附近的幾個村子里,他是很有名氣的,只要提到他,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盛贊他是一名了不起的赤腳醫生。
人們之所以稱他為"龍先生",一是因為他屬龍;二是因為他作為村里的赤腳醫生,醫術高明,有著超出常人的本事。因此,人們便送他一個綽號叫"龍先生"。
三十年前,我們老家附近十里八鄉的大人和小孩,要是有個大病小痛的,都要先找龍先生看看,凡是經過二叔診斷過的一些病癥,和后來去大醫院里用儀器診斷的結果是一樣的,這一點不得不令人佩服。在那醫療條件落后的年代,二叔曾經救過不少人的性命,其中還包括農藥中毒的患者,以及溺水的小孩等等。
那個時候,?每逢夏日大暑天氣,人們經常背著裝滿農藥水的噴霧器給秧苗治蟲,由于缺乏防護意識,都沒有戴口罩的習慣,導致農藥中毒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時候,倘若不及時救治,就可能有生命危險。我們老家距離仁和鎮衛生院有二十幾里路。如果有人中毒了,再臨時找手扶拖拉機把患者送到鎮衛生院去搶救,那么時間就來不及了。
一天下午,西莊的楊小剛和妻子王明華吵架后,王明華一時想不開,拿起一瓶殺蟲劑,"咕咚,咕咚"一憋氣就喝下去了,當男人發現后,嚇傻了,立即請鄰居幫忙,把人快速送到村衛生室,這時的王明華頭暈、欲嘔吐、流汗、面色蒼白。二叔見此情景,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先用壓舌板刺激她的舌根部,令其嘔吐,等到她把胃里的農藥全嘔吐出來后,再對她進行人工洗胃,用插管插入口腔,大量灌水,然后再刺激她嘔吐,這樣反復進行,直至嘔吐物為清亮透明、無色無味的清水為止,最后再連續掛水,以便加速排泄體內的毒素。
大約一個星期以后,王明華完全康復了,她的父親無比感激地說:"唉!多虧了龍先生,如果不是龍先生及時搶救,我女兒的命就沒有了。"
又一個夏日的下午,三點鐘左右,烈日炙烤著大地,龔陳村的衛生室里坐滿了就醫的患者,二叔正忙著為這些人掛水,他們大多是在田里薅草中暑的人以及用農藥治蟲中毒的患者。
"龍先生……龍先生……快……快!"隨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東莊的劉二氣喘吁吁地邊跑邊慌張地喊道,"龍先生,東莊韋成山家的女兒小英子掉河里了,現在被人撈上來,請你快去看看……"
二叔二話沒說,跟助手交待了一下,背著藥箱,直奔東莊跑去,那時還沒有自行車。二叔趕到現場一看,只見一溺水女孩躺倒在地上,周圍一群人七嘴八舌,他們似乎認為這孩子已經沒救了。只見二叔上前首先拍打女孩的雙肩并大聲呼喊:
"小英子!小英子!"
發現小英子的意識并不清醒,面部青紫,還有點腫脹,嘴里和鼻腔里滿是泡沫和污泥,四肢冰涼。二叔跪在一旁,一手按住小孩前額,一手捏下頜,打開氣道,清除掉孩子口鼻中的泥沙和水草。接著用拇指和食指捏緊孩子的鼻孔,進行人工呼吸。一會兒又進行胸外按壓,手掌根部放在胸口,兩手腕部重疊,十指交叉相扣,兩臂垂直,用身體重量向下按圧,大約按壓30次后,再進行人工呼吸,然后重復上述操作。
大約持續了一個半小時,突然小孩嘴一張,一口污水從口腔中噴出來,接著"哇"地一聲哭起來了。"好了,英子醒過來了,多虧了龍先生,要是用手扶拖拉機把小孩送到鄉鎮醫院搶救的話,這孩子就沒了。"人群里有人夸贊說。
這時二叔才松了一口氣,臉上的汗水直往下淌,渾身都被汗水濕透了,累得坐在地上。但是讓二叔感到很欣慰的是,總算把孩子從死神手里奪回來了,他本來緊張嚴肅的表情,這時候才完全放松下來。小英子父母聞訊趕到現場時,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對著女兒大聲道:"小英子,你要記住,你的命是龍先生救過來的啊!"
……
聽奶奶曾經說過,二叔小時候,天資聰穎,很愛學習,凡事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在學校里讀書時成績很突出。但因家庭貧窮,只上到小學畢業,就輟學了。我想:當時二叔要是有條件繼續上學的話,肯定會考上大學,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前途不可限量。然而,年僅十五、六歲的他,便跟著村里大人們去挑大河工了,由于他年齡還小,繁重的體力活,實在是做不了,便做會計,在工地上記記帳,負責計算土方等等,再后來,他就做了工程員。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村實行了合作醫療,并成立了大隊衛生室,經人介紹,二叔去衛生室做了會計并負責拿藥。一干就是三、四年,這段時間,他并沒有荒廢,自學了農村赤腳醫生必須掌握的所有知識和技能,終于成為一名優秀的農村赤腳醫生。以致二叔的醫療技術在我們老家的遠近出了名。連我們老家北邊的岔河鎮,都經常有人過來找他看病,有時白馬湖東岸的寶應縣也有人劃船前來就醫。有比較才有鑒別。人們都知道,大醫院看病收費太高,手續太煩瑣,還不一定能治好。二叔給人看病沒有大醫院里煩瑣的檢查,并且能對癥下藥,花錢又少,很快就能把病治好了。這樣,人們何樂不為呢?有人說:如果連龍先生都看不好的病,那一定是屬于疑難雜癥了,即便到了大醫院,也未必能夠看好。(當然,有些重病需要動大手術的,二叔也是做不了的,畢竟農村衛生室沒有相關的一些設備和條件)。仁和鎮衛生院幾次要調二叔過去坐門診給人看病,都被他婉言謝絕了,主要是老家附近的三個村子實在是離不開他,再加上家里兒女較多,經濟負擔很重,他實在是走不開。
當然,二叔的本事還遠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是你所不知道的呢。如在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期間,每個大隊都成立了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二叔便是宣傳隊里的核心隊員,這里也是二叔大顯身手的舞臺,他吹拉彈唱,無所不能。他還寫得一筆漂亮的鋼筆字和毛筆字。在村里打牌下象棋等等,他也是數一數二的高手。
他還有著超強的思辯能力和協調能力。村里不論是哪個家庭內部或鄰里之間鬧矛盾吵架等等,村干部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去了卻能"擺平",并且能夠讓人心服口服。
人們在驚嘆他的才能的同時,不禁要問,他的本事是從哪里來的呢?我想:他不僅是頭腦聰明,更主要的是善于思考,肯動腦筋,勤奮好學,有著刻苦鉆研的精神。不論做什么事,都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二叔雖然救過許多人的性命,有著精湛的醫療技術,卻沒能使自己健康長壽。1995年的春天,年僅五十五歲的二叔,因患不治之癥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噩耗傳來,村里的空氣仿佛瞬間凝固了似的,男女老少,無不感到震驚,無不為他感到痛惜,人們多么希望他能健康地活著,繼續為父老鄉親們看病啊!然而現實太殘酷了。出殯的那一天,村里的人們懷著沉痛的心情,邁著沉重的腳步,自發地排著長長的隊伍來送他最后一程。有農村老人訴說道:"老天爺啊!你把這么好的人拿走,是不是拿錯了呀?"
二叔走了,真的走了,永遠地走了。他走的那么匆忙,人們幾乎不會相信,像他這么有本事的人,怎么能走呢?令所有人都不能接受啊!
二叔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是他卻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他那不怕吃苦、不畏艱難的精神和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永遠鼓舞著我們,他那救死扶傷時忙碌的身影永遠鐫刻在人們的記憶里。他是我們村子里的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堪稱農村醫療衛生戰線上的一朵奇葩,值得人們永遠地敬仰和懷念。
愿二叔在地下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