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燕


史沫特萊捐助建設的淋浴室。上圖為燒熱水的房間,下圖為淋浴室
《新四軍歷史叢刊—救死扶傷》一書中記載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軍部移駐涇縣之后,軍醫院雖然條件簡陋,但以正規化、制度化、科學化的管理,吸引國內外一些著名人士參觀訪問。
1939年,史沫特萊到達皖南新四軍軍部實地觀察后,稱贊說:“我看過許多軍隊醫院,特別是國民黨軍隊的醫院,他們的條件好,醫生多,但工作馬虎,不負責任,醫院亂而臟,許多士兵死于非命,真是駭人聽聞。而你們這里條件差,醫務人員少,但病房整齊干凈,醫務工作有條不紊,醫護水平高,傷員一批批恢復健康,再上前線,真是了不起!這是我在中國看到最好的軍隊醫院。我要向全世界宣傳,呼吁他們來支援你們!”她還自己出資幫助建立了淋浴室和滅虱室。
2007年12月開始,我和陳戩多次采訪陳海峰等老前輩。陳海峰對我們說:“史沫特萊女士見新四軍指戰員們的生活條件很差,很多指戰員身上長了疥瘡和虱子。有人被虱子叮咬后患上‘回歸熱傳染病,住進野戰醫院的隔離病房。為了改善部隊的衛生條件,史沫特萊捐給新四軍5000塊大洋,幫助新四軍修建浴室。我跟隨史沫特萊女士籌建淋浴室工作,淋浴室是前后兩排房,后面的房子里有幾口大鐵鍋,鍋上架著大蒸籠,工作人員將燒好的熱水,提到房頂,倒進房頂上放置的六個帶蓋的大木桶里(木桶可以同時坐進兩個人),木桶下面鑿個洞,接上毛竹筒,在竹筒的竹節上鑿一個扁長型的口,插上竹片,竹筒頂端的下面鉆了多細孔,部隊洗澡時拔起竹片,熱水就自動流了出來。指戰員們走進淋浴室的更衣室,烤火爐燒得正旺,大家脫掉衣服,按順序疊放在兩旁長長的竹凳上,排成一隊進入淋浴室,順著一個個噴淋頭走一趟S型路線,不能打肥皂,只能全身沖洗一遍,從這個門進去,從另外一個門出來,這個澡就算洗完了。同志們洗澡時脫下的衣物,由工作人員放進蒸籠里,衣物經過短時間的熏蒸,里面的虱子就都死光了,同志們算是洗了一個淋浴。”我聽陳海峰講淋浴室的故事,非常佩服前輩們的聰明才智。出于好奇,此后十多年,我一直到處尋找新四軍老前輩和皖南新四軍紀念館等相關單位,打聽有關新四軍淋浴室的故事。他們告訴我確有其事。我也在多本史料書中見到有文字記載,可惜都沒有見到照片。

淋浴室內景

淋浴室和滅虱室外景
令人驚喜的是,原海軍總院副院長周振欣之女蘇嵐在整理父母親遺物時,無意中竟然發現了這些新四軍野戰醫院的老照片,因為我之前多次采訪周振欣夫婦,出于信任她將這些老照片交給我。讓我驚喜萬分的是,里面有六張史沫特萊女士援建新四軍淋浴室和滅虱室照片,照片里還有周振欣老院長親筆注釋,算是圓滿地還原了這一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
(責任編輯 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