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丹
教育部門要求,要積極開發各種有價值的幼兒教育資源,豐富教育內容,更好地助力幼兒拓寬眼界與提升綜合素養。繪本是將繪畫與文字相結合呈現出故事內容。思維導圖非常直觀,將其引入到繪本閱讀中,可以增加幼兒閱讀興趣,加深閱讀印象,提升思維能力。所以,幼兒教師應注重繪本閱讀活動的開展,并靈活引入思維導圖,將繪本閱讀的教育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一、思維導圖在幼兒繪本閱讀活動中的價值
在幼兒園教學當中,思維導圖和繪本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可在很大程度上助力幼兒的成長。其價值可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一)促進幼兒加深對繪本的理解
通過思維導圖來呈現繪本內容,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厘清故事主線,明晰核心內容。通過觀察思維導圖閱讀繪本,幼兒腦海中將會形成清楚的故事脈絡,還能把握好關鍵的問題,更好地獲得關鍵知識。通過此方式可使幼兒加深對繪本的理解,深層次把握繪本內涵。
(二)提升幼兒的表達能力
幼兒表達能力除了和語言相關聯,和思維也密切關聯。也就是說,幼兒的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存在密切關系,這是綜合能力的體現。例如,幼兒在敘事時,應了解整體故事、基本詞語應用,并厘清表達順序。在繪本閱讀過程中,教師可用思維導圖引導幼兒梳理故事脈絡,使幼兒能夠有條不紊地講述故事內容,有效改善幼兒邏輯混亂的問題。例如,講解繪本《小貓生病了》時,該故事有小貓與小動物的對話、有心理描寫與感受,若是幼兒僅依靠自己的理解來講述,極易使得講述內容過于混亂,教師可通過思維導圖進行講解,引導幼兒自行理解,說出小貓做了什么,說了什么,感覺如何。幼兒基于此框架來講述故事,將會更加有條理,所以,思維導圖有利于幫助幼兒提升邏輯能力與敘事能力,繼而提升表達能力。
(三)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通常都有聯想能力,利用思維導圖可更好地激發幼兒的想象力。教師在繪本故事講述過程中,可以巧妙地應用思維導圖,使其改變以往的線性思維,繼而形成發散性思維,促使幼兒在流程圖當中自行填入想象內容,演變出新故事,這對幼兒想象力的鍛煉非常有利。
二、思維導圖在幼兒繪本閱讀活動中的可行性
(一)思維導圖和幼兒思維特性相符合
幼兒的具象與邏輯思維都在初步發展的階段,幼兒在此階段對新鮮事物有較強的接受能力,而思維導圖和幼兒思維特征恰巧相符。思維導圖可直觀形象地展示故事的情節、邏輯,畫面感強,而幼兒更喜歡畫面感強的事物,此種呈現方式和幼兒思維特征是符合的。
(二)思維導圖和幼兒認知相符合
幼兒通常已有一定的記憶歸納能力,且知識的建構相對容易。同時,認知圖示的過程中個人的知識也可得以拓展,溝通與表達能力獲得有效鍛煉。思維導圖可使兒童將故事的情節與人物進行串聯,故事傳遞出來的一些信息若是與兒童現有知識經驗相符合,思維導圖便會與兒童現有知識形成適應性反應。
(三)思維導圖可與繪本閱讀相融合
繪本閱讀活動是教師基于繪本向幼兒提問,通過與幼兒互動的形式,促進幼兒理解畫面潛藏的含義。以往開展繪本閱讀活動時,都是教師提問,讓幼兒自行猜測圖畫的含義,幼兒在閱讀與思考中掌握情節。而思維導圖可簡明扼要地呈現繪本的重點情節與信息,幼兒通過思維導圖可整體認知故事情節,明晰各人物的關系。需要注意的是,繪本篇幅較小的情況下,簡單的提問與用思維導圖方式獲得的效果沒有太大差別,但篇幅較長的繪本,思維導圖的優勢將非常明顯,所以,教師應在繪本內容較多的情況下應用思維導圖。
三、幼兒繪本閱讀活動開展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繪本閱讀教學的探究不夠深入
幼兒園當前并未將繪本閱讀的具體價值充分挖掘出來。大多數教師在教學時都會用繪本輔助,用來解釋理解起來較為困難的文字。某些教師并未深入探究繪本閱讀教學,使得教學活動開展較為形式化,教學時間被大量浪費,幼兒教育也無法實現突破性發展。
(二)繪本閱讀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幼兒園并未明確繪本閱讀教學的目標,使得教師也難以深入理解繪本教學,無法將教學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教師僅把繪本作為課堂的調味劑,旨在讓幼兒能夠提升學習興趣,但這僅是繪本的價值之一。正是由于教師不夠了解教學目標,導致教學難度有所提升,這對于幼兒閱讀能力的提升也會造成阻礙。
(三)繪本選擇存在難度
某些幼兒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并未根據教學進度來選擇合適的繪本,使得繪本內容不符合幼兒實際,繪本的價值自然也難以體現出來。幼兒身心尚未成熟,外界因素對其影響非常大,所以幼兒教育和其他階段教育相比有更大的難度,教師的責任也更為重大。而目前普遍存在師幼缺乏溝通等問題,導致閱讀教學開展時,教師選擇的繪本與幼兒情況不符,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繪本的選擇難度。
(四)不注重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
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僅將繪本作為課堂調味劑,沒有真正重視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這也是很多幼兒園的普遍現象。有很多教師開展的繪本閱讀教學,有明顯的小學化傾向,主要用提問、講讀等方式施教,導致幼兒無法自由閱讀,閱讀興趣大大降低。此模式下課堂主體依然為教師,幼兒缺乏自主性,無法自主思考與理解,對于幼兒成長極為不利??傊?,很多幼兒園當前進行繪本閱讀教學時,不注重培養幼兒閱讀能力,不僅會降低幼兒興趣,還會弱化其理解能力,這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四、思維導圖在幼兒繪本閱讀活動中的實踐應用
教師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可更為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促使幼兒深入理解知識,強化幼兒的想象力、記憶力、邏輯能力等。所以,開展繪本閱讀活動時,要使思維導圖的優勢得以最大限度發揮,教師必須選擇科學有效的措施。
(一)系統學習繪本知識,強化繪本的應用能力
教師是幼兒的指路明燈。若要發揮繪本閱讀的價值,教師的繪本應用能力尤為重要。教師要深入了解繪本,提升品鑒能力,就應閱讀大量的繪本,并認真欣賞,作出評論,因此,教師必須系統學習有關繪本的理論,通過閱讀和繪本有關的理論知識,了解繪本的形成與發展歷程、描繪技巧、藝術表達手法等。例如,幼兒園可組織教師開展“閱讀分享會”,讓教師深入剖析有關傳統文化的繪本作品,掌握潛在的傳統文化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向幼兒滲透傳統文化,豐富幼兒的知識內涵。同時,也可安排教師到外地學習與交流,和其他幼兒園的教師進行資源共享。總之,只有教師深入了解繪本知識,才能夠提升繪本的應用能力,從而更為巧妙地融入思維導圖,將繪本閱讀教育價值充分體現出來。
(二)梳理繪本結構,厘清故事脈絡
思維導圖可整合零散的知識點,使得這些知識更為系統化,有清晰的脈絡結構,幼兒理解起來也更加容易。幼兒普遍缺乏邏輯意識,但思維活躍,因而在繪本故事復述時,極易有邏輯混亂的情況出現,所以,在應用思維導圖時,教師應借其來梳理繪本結構幫助幼兒閱讀。例如,在教學繪本《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時,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呈現清晰的故事脈絡,并引導幼兒自主依據思維導圖逐步深入閱讀與理解。教師可用“鼠小弟”作為中心詞,并用“小鳥拿走一個蘋果”“猴子拿走一個蘋果”“大象拿走一個蘋果”作為分支,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幼兒大致理解繪本的故事,接著引導幼兒思考動物們都是怎么拿走這些蘋果的,幼兒想到的答案則可在思維導圖的空白區域用繪畫的形式填充。這能有效培養幼兒的思維邏輯、閱讀概括的能力,還能進一步提高閱讀效率。
(三)分析繪本內容,加深對故事主旨的理解
教師可在開展繪本閱讀過程中,通過思維導圖來引導幼兒分析繪本內容,讓幼兒更為深入地了解故事的主旨。以往的繪本活動,不太注重幼兒深入理解繪本內容,導致幼兒的理解時常有誤,無法感受故事的主題,所以,教師應將思維導圖的功能體現出來,引導幼兒逐層了解繪本內容,逐步理解故事的主旨。例如,講解繪本《大衛惹麻煩》時,教師可將繪本內容通過思維導圖展示出來,讓幼兒對故事潛藏的道理有清晰的了解。首先,教師可將“大衛惹麻煩”作為主詞匯,并設置“打碎窗戶”“不吃早飯”等分支,接著引導幼兒來分析“大衛”行為的對錯。同時,教師可提出“若我是大衛,我要如何避免出現這些行為”的問題,讓幼兒分組探討。最后,教師在思維導圖中留出空白位置,讓幼兒在空白位置填充討論結果。通過開展這種教學活動,幼兒可獲得應有的知識,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道理,實現更好的成長。
此外,還可以運用氣泡圖的方式構建思維導圖,引導幼兒充分地認知和了解繪本的故事情節、人物特征、內容細節等。比如,在《彩虹色的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運用“描述性”的詞語來形容花,這些形容詞都是構成“彩虹色的花”的氣泡?!懊利悺薄吧屏肌薄盁o私”“偉大”“友好”等都是鮮明的特征,可以作為“彩虹色的花”的氣泡,由此搭建思維框架,提升幼兒的整體感知能力。
(四)利用思維導圖組織課后實踐活動
繪本有很多種類,涉及親情、友情、大自然等豐富的主題,而某些主題和幼兒的認知是不匹配的,并不適合將其應用到幼兒教育中。幼兒能夠理解的大多是和生活相關的繪本,那些和生活聯系不夠緊密的繪本,自然無法達到預期的閱讀效果。因此,在某個繪本閱讀結束之后,教師還可組織幼兒進行讀后實踐活動,將思維導圖的作用更為充分地體現出來。例如,講述繪本《螞蟻搬西瓜》時,因幼兒在平常生活當中很少會自覺觀察生活事物,對螞蟻運食更是不夠了解,所以不太容易理解繪本內容。教師針對幼兒的這類問題,可把幼兒劃分成多個小組,讓幼兒進行分工合作,并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出幼兒的分工,如有的負責講述,有的負責觀察。通過分工協作促使幼兒主動參與。
(五)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幼兒自主復述故事
繪本教學不單是要讓幼兒對故事大意有所理解,還可自行復述出故事的內容。教師在繪本教學時,可通過思維導圖助力幼兒建立語言架構。例如,繪本《避開惡貓的方法》的故事,講述的是農場一角住著十五只聰明的小老鼠,倉庫中食物充足,小老鼠們過得很開心,但某天所有食物都被農場主搬走,還留下了恐嚇信。老鼠們面對惡貓感到非常害怕,教師可針對此問題組織幼兒思考躲避惡貓的方法,并通過思維導圖描繪出來,同時鼓勵幼兒復述繪本故事。很多幼兒都喜歡表現自我,也有和別人分享的心思,所以會在故事復述時加入自己的語言,此種方式,可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和表達水平。同時,還可開展角色表演的活動,教師選擇幼兒的思維導圖,并將其貼在教室內,讓幼兒依據思維導圖來表演繪本內容。此方式更容易激發幼兒的參與性,使其在輕松的氛圍下自由發揮,有效提升思維活躍性,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六)增加園內繪本數量,創設宣傳文化氛圍
幼兒園應確保充足的繪本數量,選擇有價值的繪本積極引入園中??赏ㄟ^繪本館、家園合作等渠道來引入資源,也可帶著幼兒到圖書館中篩選。同時,園內各班級的繪本資源還可進行高度共享,采用合理的流通形式,互換班級間的資源,讓幼兒閱讀更多繪本故事,更好發揮繪本的價值。此外,幼兒園與教師都應在現有的繪本資源基礎上,通過合理的方式讓繪本的效益實現最大化。例如,教師可用布來呈現紙質的繪本內容,將其懸掛在公共區域,讓幼兒能夠隨時翻閱。布制的繪本能夠循環利用,不易損壞,不僅可縮減成本,還能讓幼兒有更多閱讀繪本的機會,加之布藝繪本還可用于環境的裝飾,能在無形中產生宣傳效應。
綜上所述,幼兒的心智都處于不成熟的狀態,幼兒的啟蒙教育尤為重要。幼兒的年齡尚小,對任何未知事物的感知都更為形象化,所以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結合幼兒的認知水平與思維能力,更多地應用圖書與文字結合的繪本進行教學。思維導圖在教學當中有著極高的應用價值,其邏輯特性對幼兒的發展非常有利,可有效整合材料信息,將材料生動展示于幼兒面前,使得幼兒更為快速地掌握內容。與此同時,幼兒借助思維導圖能夠快速記憶,所以在開展繪本閱讀教學時,教師可巧妙應用思維導圖,讓幼兒更深入地了解繪本內容,促進幼兒想象力、思維邏輯能力、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從而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