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新媒體平臺中“感嘆+陳述”類新聞標題的使用率顯著上升,且此類標題的傳播效果較佳。研究此類標題的特點有助于總結其設計規律,理清此類標題的細分類型,從而在設計新聞標題時更準確地運用“感嘆+陳述”句式。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對主流新聞媒體的新聞標題設計案例進行分析,分別從讀者和新聞工作者的角度分析“感嘆+陳述”類標題的優勢,發現這類標題更易于凸顯新聞要點和編輯情感,也能快速吸引讀者,并提高新聞的二次傳播率。文章也從語言學的角度對“感嘆+陳述”類新聞標題的句式、語用關聯、語氣與情態設計角度總結其設計規律。總結出這類標題的感嘆句多為主謂結構,少數為非主謂結構,但都以情緒導入為主,陳述句則較為多樣,更強調呈現新聞要點內容;這類標題語用關聯設計的核心是貼近讀者生活或需求,匹配讀者興趣點,提高新聞點擊率;語氣與情態設計注重放大情緒感染力,提高標題的吸引力。文章也提出了相應標題設計思路的應用建議,以期新聞編輯可以利用相應建議設計更符合自身需求的標題。
關鍵詞:新媒體;標題;“感嘆+陳述”;傳播優勢;設計思路
中圖分類號:G2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0-0135-03
傳統新聞媒體在標題設計方面普遍較為嚴謹,語用風格極盡客觀,標題設計的語用目的傾向于表達媒體方立場和態度、引導讀者思考、影響讀者行為。隨著網絡媒體、移動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傳統新聞媒體開始向新媒體渠道轉移,受信息傳播環境和大眾閱讀習慣變化的影響,新聞標題的句式設計有所變化,例如復句、積極修辭、關聯假設等設計方法的使用頻率明顯提升,這類標題設計傾向于突出關鍵信息和提高傳播率,使新聞能夠從海量網絡信息中被讀者精準發現。“感嘆+陳述”類新聞標題是目前新媒體平臺中較為常見的形式,其特色鮮明,且傳播效果理想,值得對其設計特點和思路進行深入剖析。
新媒體時代,傳統新聞傳播面臨諸多困境,主要來自低質量信息流干擾、虛假信息與“標題黨”新聞的流量轉移,傳統新聞媒體必須選擇更能“吸睛”的標題設計才能確保新聞傳播的傳播量[1]。“感嘆+陳述”類新聞標題既能夠傳播必要信息,還能夠有效吸引受眾,因此廣受新聞媒體青睞,許多傳統新聞媒體在新媒體平臺上發布新聞時傾向于采用此類標題結構。例如,2022年4月1日—4月30日,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發布的93篇新聞報道中有14篇采用了“感嘆+陳述”句式的標題,新華網在某主流新聞APP上發布的412篇新聞報道中有36篇采用了“感嘆+陳述”句式的標題,光明網在自有APP上發布的新聞報道中采用“感嘆+陳述”句式標題的報道也占有10%左右。可見“感嘆+陳述”類新聞標題在新媒體平臺新聞中的應用十分廣泛。
從應用此類標題的新聞來看,其內容并沒有顯著的相似性,即新聞媒體并非集中在一類或少數幾類新聞內容,這類新聞標題具備較為廣泛的適用性。以下兩個標題分別為生活領域的食品安全新聞和疫情防控領域的一般新聞報道。
警惕!“部分已銷往中國”(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新聞,2022年4月29日)
讓人動容的背影!手提肩扛的勁松“大白”:每一位社工都在拼(中國青年報網絡版,2022年4月29日)
這兩個標題雖然采用了同類句式,但強調的信息不同,前者重點在陳述部分,后者重點則在感嘆部分,但無一例外都用一句簡明的“感嘆句”吸引了讀者。正是這種句式的適用性促成了其在新媒體平臺新聞中的廣泛應用。
從新聞讀者的角度來看,新媒體環境下獲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增多,但獲取個人所需信息的效率并沒有得到顯著提升。在傳統媒體時代,大眾只能從少數媒體提供的有限信息中提取個人所需的信息,雖然信息質量有保障,但信息量不足。在新媒體時代,大眾可以獲取的信息類型和總量出現幾何級增長,但高質量信息相對較少。因此,新媒體時代下,只有具備一定信息素養的讀者才具備有效篩選信息的能力,但還有很大一部分讀者不具備這類能力,更習慣于通過“速讀標題”來篩選信息內容,因此標題是否有吸引力成為新媒體時代新聞有效傳播的先決條件。“感嘆+陳述”類新聞標題恰恰把握了這一特點,通過感嘆的方式吸引讀者關注,然后在標題內容中加入可有效呈現新聞要點或起引導作用的關鍵詞,由此調動讀者的閱讀欲望。對于正規媒體而言,“感嘆+陳述”類新聞標題往往搭配了高質量的新聞信息,能夠獲得讀者認可并促使其主動進行二次傳播,這是傳統新聞媒體與缺乏職業素養的“標題黨”媒體競爭的關鍵優勢。
從新聞工作者的角度來看,采用“感嘆+陳述”類新聞標題表面上越過了“絕對客觀”的模糊邊界,但本質上只是在“感嘆句”部分運用富含情感的詞語、符號來強化主觀態度[2],陳述句部分仍保留了新聞報道應有的真實與客觀。這實際上是對新聞傳播交際策略的一種靈活運用,在核心內容的設計上,新聞主題、實際信息等仍要盡可能地呈現在標題中,但受字數、移動媒體界面大小等限制,新媒體平臺的新聞標題嚴重受限,許多關鍵信息不能完整呈現,而借助“感嘆+陳述”類新聞標題能夠有效吸引讀者并使其更快獲取信息。例如,在社會類評獎新聞中某位知名人士落選,傳統新聞報道通常會以“活動名+獎項內容+人名+落選結果+落選者狀態+……”的信息結構,這種標題信息完整但缺乏吸引力,讀者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獲取必要信息,如果采用“感嘆+陳述”結構,則可設計為“人名+再次+落選結果!活動名+獎項花落+……”,這種標題可以隱去非必要信息,僅向讀者提示其最關注的信息(名人得獎結果)。從語篇結構上看,“感嘆+陳述”結構使得新聞編輯在標題設計時有了靈活發揮的空間,可以進一步濃縮報道內容,甚至設計伏筆、反轉,在表達的情感化和內容的客觀性之間尋求平衡,在除時政外的大多數新聞報道中能同時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和情感需求,因此這類新聞標題能有效地吸引讀者,并使之關注新聞內容甚至主動傳播新聞。
(一)基于語法結構的句式設計
目前,主流媒體在新媒體平臺中應用“感嘆+陳述”類新聞標題的情況較為多樣化,不存在特定語法結構與特定類型新聞內容綁定、聯用的固定組合。但一些典型語法結構具有特定風格和功能,新聞編輯可以根據報道、表達、傳播需求等進行靈活調整。
感嘆句部分的語法結構常見的是主謂結構,但也有少數其他情況。主謂結構中應用較多的是動詞謂語句式,如《91歲老人隱藏身份60年!……》,這種最為常規的句式還會將其中的動詞謂語替換為“被”“把”等,以強化受事主語的優勢地位或劣勢地位,這可以引發社會關注或調動受眾情緒,如《多名孩子被噎身亡!……》,“孩子”與“被”的結合突顯了孩子的弱勢地位,容易引發社會關注。這類新聞標題感嘆句的主謂結構還有兩類特殊情況:一是非標準化口語式名詞謂語短句,如《未來X天持續高溫!……》這種句式簡潔明了,也更容易被讀者關注,適用于一些具有沖擊性的短報道或有擴展內容的新聞傳播。二是形容詞謂語句,如《這位‘美女太可惡!……》這種新聞標題基本出現在批判某類不良社會現象或弘揚模范行為的新聞報道中,可以充分強調主語或其行為的優劣,合理選擇形容詞還能進一步放大強調效果。當然,感嘆句部分也有少數非主謂結構的應用,只使用單一詞類,如名詞、動詞、形容詞、擬聲詞等,這類標題往往更為簡明,但感嘆句部分不傳遞新聞內容,僅作為前置的情緒導入詞出現,用以調動讀者情感。
陳述句部分的語法結構較為復雜多樣,該部分通常用于呈現新聞內容或導入新聞內容,因此使用特殊句式的情況較少,一般可以按照單句或復句來區分。單句是最為常見的形式,最常見的結構是主謂結構,如《驕傲!中國女足亞洲杯奪冠》這類單句一般只用于表述新聞內容,具體表述方式受媒體方風格、編輯個人風格影響較大。也有部分標題陳述句采用非主謂句,如《致敬!可愛的守護者》這類標題陳述句部分會進一步簡化新聞主題內容,使新聞報道的人物或行為更加凸顯,也更容易吸引讀者。復句在“感嘆+陳述”類新聞標題中應用并不多見,這與標題特色相悖,常見于需要表述復雜新聞事件過程和結果的情況,如《警惕!騎手凌晨遭重大事故,信號燈暴露隱患》,其中“事故”屬事故報道,表述問題原因的部分屬社會調查新聞,這種綜合報道可采用復句陳述,可保證信息完整。
相比而言,“感嘆+陳述”類新聞標題中感嘆句部分可以靈活選擇,特殊結構更有助于增強標題吸引力,陳述句部分則可遵循極簡原則,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表述,突出主題或編輯觀點即可,因此此類標題可以根據“夸張感嘆+簡明陳述”的思路選擇句式。
(二)基于語用關聯的內容設計思路
新聞標題的設計應當遵循語用學的關聯理論,這是確保新聞內容吸引讀者的關鍵條件。“感嘆+陳述”類新聞標題能夠有效吸引讀者的關鍵也在于此。從關聯理論來看,編輯設計的標題用于傳播信息,讀者篩選并閱讀標題的過程本質上是與編輯交流的過程,為了避免信息受者獲取錯誤信息,編輯要盡可能多地提供關聯信息,即引導讀者進行必要思考,也要保證其思考的正確性。從實踐角度來看,大多數讀者的認知能力處于社會平均水平,其需要借助編輯設計好的語用關聯來快速與個人認知、經驗相對比,得出最符合個人認知的速讀結果,這種結果越符合讀者的興趣點,就越有可能吸引讀者進一步閱讀新聞內容。
“感嘆+陳述”類新聞標題正是利用語用關聯來吸引讀者的,這才是標題中“感嘆句”部分有效吸引讀者注意力的根本原因。所以,在選擇感嘆句部分的語法結構后,還要選擇正確的動詞或非動詞謂語、形容詞來構建必要的語用關聯。其中較具代表性語用關聯設計有如下幾類:一是情感關聯,將報道內容與受眾的普遍情緒關聯起來,如《痛心!某大學生駐村干部遇難……》調動大眾對有擔當的知識青年的惋惜之情,既增強了報道者的情感,也避免放大編輯的個人情感。二是生活體驗關聯,在感嘆句和陳述句部分均可使用,如《晨起不再胸悶!你必須知道的睡眠知識》這類標題關注人們日常生活需求,引發讀者關注。三是身份關聯,專門針對特定受眾進行傳播,使新聞的目標受眾迅速建立關聯,《新手司機注意!駕照年檢規則即將調整》,這類標題應盡可能明確描述目標,縮小范圍,提高傳播精準度。此外,也可以通過時間、地點、狀態、經歷等要素與讀者建立關聯,這類新聞標題一般適用于知識傳播、文化推廣、警示宣傳等內容,最終目的是盡可能提高閱讀量,保證新聞傳播的社會價值。
(三)基于人際功能的語氣與情態設計
前文提到“感嘆+陳述”類新聞標題的一大特點是增強了標題交際性,這種標題已然突破了傳統新聞標題的客觀邊界,編輯可以不必固守范式,在保證新聞內容真實客觀的前提下,可以盡可能地嘗試放大標題的人際功能。從人際功能理論來看,語言本身包含了概念、人際和語篇三類基礎功能,人際功能能夠與人的交際經驗共同作用,使語言表達者能夠通過語氣、情態來改善表達效果,降低信息受眾出現錯誤認知的可能性,在此基礎上可以衍生出情感認同、情感追隨等交際效果[3],這能夠對新聞傳播產生更顯著的推動作用。
具體從“感嘆+陳述”類新聞標題的設計來看,此類標題可以通過語氣、情態設計來表達編輯本身的態度和觀點,也通過“感嘆+陳述”的特殊標題結構將主觀情感與新聞事實進行分離,使主觀情感成為讀者的帶入情感,吸引讀者閱讀,同時保留客觀陳述的基本理性,避免信息傳播失真。
實際標題設計中的語氣和情態設計便是編輯靈活發揮的關鍵所在。漢語的基本語氣主要為疑問、祈使、感嘆、陳述,在語氣設計時,“感嘆+陳述”類新聞標題兼具兩類語句句式,感嘆句本身也不必局限于感嘆語氣,使用祈使語氣也是完全可行的,如《關注315!警惕不良酸菜廠家》,祈使語氣用以增強請求、勸阻語氣,可以增強標題本身的警示功能。感嘆句和陳述句部分均可通過加入特殊語氣詞來強調語氣,如《剎車啊!來自絕望副駕的提醒》,又如《成本只有10萬!給某些名導留點面子吧》,語氣詞的加入突顯了諷刺作用,或增加唏噓感,可使有相似經歷或情緒的讀者快速被帶入。在情態設計中,應根據狹義情態對標題中的情態取向進行區分,一般可按照情態層次劃分,情態越高則表達的意義越強,更強梯度的情態更容易引發讀者關注,如在報道與大眾生活相關的國家政策調整類新聞時,標題中陳述句部分在表達對讀者的建議時,使用“可以”“應該”等情態動詞就會顯得不夠迫切和強烈,而使用“必須”“要”等有祈愿意義的情態動詞能夠增強必要性,如《好消息!個稅改革后要趕快申請這些優惠》,這種標題中情態處理選擇了最高層次梯度,只要事實符合受眾的一般認知,就能有效吸引讀者,并促使讀者按照新聞建議行動。當然,也可以通過情態副詞或者特殊的人稱代詞來進一步增強標題情態。
在以語言的人際功能為基礎優化了語氣和情態的標題中,編輯的個人態度更容易呈現并放大,這有助于提高標題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并且能夠兼具權威性和親和力,使讀者既樂于接受,也能獲得一定的參與感,此后再使用此類新聞標題也能獲得固定讀者群的青睞。
“感嘆+陳述”類新聞標題有助于擴大新聞傳播范圍,提升新聞傳播效率,但編輯也要注意把握語法結構、語用關聯、語氣與情態設計規律,合理優化標題內容,有效利用甚至放大“感嘆+陳述”類新聞標題的特色傳播功能。
參考文獻:
[1] 李秀芹,馬東順.融媒體時代新聞標題的規范與創新:以《人民日報》2018年獲獎新聞標題為例[J].青年記者,2019(35):68-69.
[2] 劉果,汪小伢.標題特征對數字媒介內容傳播效果的影響:基于新聞評論類微信公眾號標題的實證研究[J].新聞與傳播評論,2020,73(6):29-39.
[3] 李洋,陳一.雙視點互動標題句的語用功能及話語整合策略[J].語言文字應用,2020(4):101-111.
作者簡介?黃顯軍,本科,編輯,研究方向:新聞標題、新聞策劃、新聞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