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很高興與大家見面,歡迎各位朋友出席今天的發布會。在此,我代表遼寧省委、省政府,對大家一直以來給予遼寧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
根據發布會議程,我先介紹一下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振興發展的總體情況。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十年,也是遼寧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闊步前行、砥礪奮進的十年。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對遼寧高度重視、深情牽掛、親切關懷,兩次親臨遼寧考察,兩次參加全國人大遼寧代表團審議,多次就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遼寧振興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團結帶領全省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維護國家“五大安全”、補齊“四個短板”、做好“六項重點工作”、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等重要要求落實到具體行動和具體項目上,加快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構建“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奮力開創營商環境好、創新能力強、區域格局優、生態環境美、開放活力足、幸福指數高的振興發展新局面。過去十年,遼寧綜合實力穩步提升,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思想文化建設成效顯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黨的建設質量進一步提升,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外界對遼寧的預期持續改善,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今天的遼寧,胸懷“國之大者”,對國家重大戰略的支撐能力不斷增強。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東北、遼寧的戰略使命,是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重大機遇,是遼寧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強有力支撐的重要體現。遼寧區位優勢明顯,處于經濟發展的黃金緯度帶,擁有一批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資源、科教、人才、基礎設施等支撐能力較強。我們堅持把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這個政治使命、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有機結合起來,謀劃建設富有時代感的高質量項目群,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遼寧振興,以遼寧振興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糧食主產省地位鞏固加強,2021年糧食總產單產均創歷史新高,暢通國家北糧南運通道,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遼寧貢獻。遼西北地區治沙、遼東地區“綠肺”“水塔”建設成效明顯,遼河口國家公園加快創建,綠水青山筑牢生態屏障。能源保障能力實現提升,遼河儲氣庫群和清原、桓仁等抽水蓄能電站加快建設,全國目前在運裝機容量最大的遼寧紅沿河核電站全面投產,國家能源安全通道作用進一步彰顯。充分發揮遼寧在新材料、精細化工、高端裝備制造、半導體芯片制造設備和工業基礎軟件等領域的產業底蘊和科技優勢,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貢獻遼寧智慧和力量,一批“卡脖子”難題取得突破,首艘國產航母、航母艦載機、跨音速風洞主壓縮機等“大國重器”在遼寧問世。遼寧振興,沈陽、大連必須率先振興。我們發揮沈陽、大連兩支“跳高隊”作用,突出“雙核”牽動輻射,中部打造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南部推進以大連為龍頭的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遼西建設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遼東建設綠色經濟區,立足遼寧、服務國家戰略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全面推開。
今天的遼寧,緊跟時代步伐,正在全面塑造振興發展新優勢。我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篤定高質量發展不動搖,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的重要要求,充分利用遼寧產業數字化的場景資源優勢和數字產業化的數據資源優勢,加快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創新生態、創新平臺、創新人才“三位一體”推進,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能源催化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字號”創新平臺在遼寧布局,遼寧正向著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加速邁進。充分用好遼寧創新資源和產業基礎,不斷提高頭部企業本地配套率、科技創新成果本地產業化率、科技型企業增長率,加快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努力讓發展優勢更加突出。2021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是2012年的2.3倍,2020年以來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年均增長34.5%。遼寧振興首先要工業振興,工業振興就必須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級“老字號”,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裝備制造等產業賦能增效,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投入使用,參與改造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21.2%,2021年遼寧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高于全國26.9個百分點、居全國第二位。深度開發“原字號”,石化、冶金等原材料及深加工行業補鏈、延鏈、強鏈工作全面推進,乙烯、PX、PTA產能均列全國首位,“煉”有余而“化”不足的狀況正在改變。培育壯大“新字號”,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提速發展,從人工智能到集成電路,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快速成長,遼寧與北京、上海構成國內集成電路裝備產業三大重點地區。十年蟄伏、破繭重生,遼寧工業從結構單一走向多點支撐、多元發展,創新創業沃土上的“新苗”越來越多,新動能加快集聚,正在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世界級石化和精細化工產業基地、世界級冶金新材料產業基地。
今天的遼寧,吸引各方目光,更加開放包容、富有活力和創造力。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要求,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來抓,把凈化政治生態作為根本,把法治環境作為營商環境建設最突出、最緊迫的任務,以政治生態的持續凈化、法治環境的持續改善來促進和保障營商環境的根本好轉,全力打造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的營商環境。以“一網通辦”倒逼政務服務流程再造,以“一網統管”倒逼社會治理創新,以“一網協同”倒逼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國企改革勇涉深水區,鞍鋼本鋼重組后躍升為世界第三大鋼鐵企業,沈鼓集團、大連冰山等老國企重新煥發了活力。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暢通海陸大通道,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遼寧自貿試驗區13項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隨著一批高水平制度創新成果不斷推出,改革開放創新協同發力的遼寧,越來越受到各方矚目,正以嶄新姿態闊步前行。
今天的遼寧,天藍地綠水清,生態環境更加秀美宜居。遼寧自然風光十分秀美,海洋、河流、濕地、山川、森林、草原、冰雪等各種生態場景一應俱全,天生麗質。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2021年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創歷史最好水平,河流水質自有環境監測數據記錄以來首次達到良好水平。前不久我省成功舉辦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我們倍受鼓舞、倍受鞭策。如今遼寧藍天常見、碧水長流,風景如畫的紅海灘,綿長怡人的海岸線,獨具特色的冰雪溫泉,森林茂密的東部山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體驗場景越來越多,綠色正成為遼寧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今天的遼寧,群眾安居樂業,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更加關注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讓人民群眾共享東北振興成果的重要要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堅持就業優先,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教育發展質量穩步提高,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年、居全國前列。醫療衛生持續改善,人均預期壽命達79歲、居全國前列。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今年計劃改造城市老舊管網6600公里,改造老舊小區1000個。話劇《北上》、《干字碑》、舞劇《鐵人》進京演出獲得好評,“又見紅山”、“又見大唐”、“唐宋八大家”等主題展覽成功舉辦,遼視春晚享譽全國。過去十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2%。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生根,一件件民生實事得到落實。
今天的遼寧,干部精神振奮,凈化政治生態取得明顯成效。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要求,堅決扛起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堅持新時代好干部標準,著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牢固樹立強基導向,解決基層工作力量、相關待遇、發展機會等實際問題。宣傳闡釋遼寧作為“抗日戰爭起始地”、“解放戰爭轉折地”、“新中國國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雷鋒精神發祥地”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振興發展精神動力。把政治生態建設作為基礎性、經常性工作,作為常抓不懈的根本性任務,堅決正風肅紀反腐,持續保持高壓震懾,堅決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肅清流毒。全省干部展現出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崇尚實干、狠抓落實蔚然成風。我們堅信,良好的政治生態必將引領帶動形成天藍地綠水清的自然生態,富有人文氣息、時代感鮮活的社會生態,百舸爭流、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遼寧必將以更加純潔健康的肌體重振雄風、再創輝煌。
回顧十年發展歷程,我們深刻地感到,遼寧取得的每一點進步、每一項成績,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的領航掌舵,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遼寧人民發自內心感恩習近平總書記、感恩黨中央!十年起宏圖,而今從頭越。站在新的起點,遼寧將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一步一個腳印地把習近平總書記為遼寧擘畫的振興發展藍圖變為現實,以實際行動和實際成效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遼寧貢獻!
我先簡要介紹這些,接下來,我和我的同事將回答各位記者朋友的提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