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廣亨



從前,天宮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神仙們居住的宮殿。但如今,無數航天英雄們在太空中重新打造了一個實體高科技“天宮”。就在今年,中國“天宮”空間站將全部建成,讓我們一起提前探尋一下“天宮”里的秘密吧!
按部就班造“天宮”
好的計劃就是成功的一半。1992年,中國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打造一個實體“天宮”,還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是先把人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開展空間應用實驗。這已在2003 - 2005年由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實現。
第二步是突破空間站建造的關鍵技術,比如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還有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空間實驗室,以及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第三步即著手建造真正意義上的載人空間站并派宇航員長期駐留。
空間站有什么用?
①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②作為太空母港,為其他航天器提供在軌服務。
③新的認識,新的創造。
④為人類的未來謀福祉。
中國空間站怎么建?
2021-2022兩年11次發射任務
空間站艙段:長征五號B(可愛的“胖五B”)×3
貨運飛船:長征七號(“七妹”成了快遞小哥)×4
載人飛船:長征二號F(這支“神箭”功不可沒)×4
太空“拼積木”
考慮到火箭并不能無限制地把尺寸和噸位做大,大型空間站的最優設計,就是采用多個圓筒結構的艙體進行太空“拼積木”。
在太空“拼積木”可沒有那么簡單。已在太空軌道中的空間站無時無刻不在運動,而從地球上發射的航天器需要逐漸接近和趕上空間站。那么,什么時間發射、發射后要按什么軌道飛行,它們才能在規定的時間地點會合就有了非常苛刻的限制。
控制航天器速度也非常重要。對接時它需要和空間站相對靜止才沒有危險,所以航天器需要快步追上空間站之后再慢慢縮小和空間站的速度差。當兩個飛行器的距離在100~300米之間時就進入了停靠階段,此時二者可能有位置和角度的偏差,因此要進行精確微調并慢慢地向前靠;當到達大約100米距離時,就是最后的關鍵時刻了!
兩個飛行器在雷達和瞄準器的作用下慢慢地靠近、相遇。當兩個飛行器的對接機構接觸后,鎖緊裝置會把它們拉住并逐漸收攏、鎖緊、密封。但不光是兩個飛行器接到一起就行了,在對接面上有很多電纜的插頭、插座,每一個插頭上又有幾十個插針、插孔,還有氣體、液體的連接管路,都要一個不錯地連接好,這才算是成功。
設計壽命:10年
傾? ? ? ? ?角:42~43度
軌道高度:400~450千米
長期駐留:3人
真正的空間站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站,必須同時具備4個特征:
1.空間站必須位于環繞星體的太空軌道上。
2.空間站必須足夠大。這就需要2枚甚至更多的火箭發射它的組件,然后在太空軌道上進行組裝。
3.空間站必須能長期、反復使用。
4.空間站必須具備載人功能。
中國空間站內部有多大?
做個小對比:
神舟飛船:大約7m2
天宮一號、二號:大約15m2
“天宮”空間站:大約110m2
(太寬敞啦!)
最核心的“核心艙”
既然采用了分體設計,那么不同組件的發射順序就必然有先有后,最先發射的艙體功能最強大。在“天宮”這個“太空積木”中,作為基點最先到位的就是核心艙。
“天宮”中的核心艙是“天和號”,它是空間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也是航天員生活的主要場所,還能支持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天和號”核心艙尾部可以連接貨運飛船,中間部分帶有一個大型機械臂,而前方較為細長的部分是節點艙。節點艙的前部有一個轉位基座,可以連接載人飛船和兩個實驗艙。它還有一個出艙口,用于航天員出艙活動。
“天和號”核心艙預留了額外的接口,可以再對接一個新的帶節點艙的核心艙,這就意味著它能擴展出一個總規模翻倍的空間站。最大構型下,“天宮”空間站可以擴展到2核心艙、4實驗艙、4艙外實驗平臺并同時連接3艘飛船。此時整個空間站系統規模能達到180噸,可以支持6名長期乘員。
中國空間站內部環境好嗎?
Yes!餐飲娛樂都周到,聲光風暖隨心調,智能家居有WiFi,還能和家人“私聊”!
玩轉太空實驗
在得到“天和號”核心艙的支持后,實驗艙就能充分發揮作用了,畢竟人類進入太空就是為了探索和研究,太空實驗必不可少。
其中,“問天”實驗艙I最重要,它除了存放用于進行科學實驗的設備材料、航天員的消耗品和補給貨物外,還承擔了核心艙一部分功能的備份任務。一旦核心艙的相關設備出現故障,它就會挺身而出、保障空間站的正常運轉。
“天宮”中的實驗圍繞這三個方面展開:
1.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
生命、流體、燃燒、材料、基礎物理等方向的科學實驗研究,天文和地球觀測,以及空間應用新技術的驗證。
2.航天技術試驗
開展航天器熱控、能源、推進、導航、防護、在軌服務等方向的技術試驗驗證。
3.航天醫學實驗
開展創新性的航天醫學實驗研究,以求讓航天員在太空長期健康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