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是凝結了古往今來農業發展過程中的實踐經驗、自然規律與經濟規律的科學,對于指導現代農業發展,實現人類“吃飯無憂”具有重要意義。
農學都包含什么?如果想成為一名農學家,現在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提到農學,不少人會想到農民伯伯在田地里辛勤勞作的場景。其實,廣義上的農學包羅萬象,下設植物生產類、動物醫學類、動物生產類、水產類、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林學類、草學類等學科。
而且,伴隨科技的發展,傳統農業已走向現代化,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路子,而是用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進行“武裝”,其學習與實踐領域也得以豐富發展。

?插秧機(供圖/翟照輝)
兒時,每逢暑期,我都會去鄉下爺爺家小住。從在菜園里摘草莓,到去小河邊數蝌蚪,再到鉆進樹林中捉蟬和螞蚱……田間游玩不僅讓我對各種植物的生長有了初步了解,也讓我的疑問越來越多:蟬猴為什么不約而同地在雨后破土而出?玉米棒里的小肉蟲怎么會有這么大的力氣鉆進去?怎樣才能減少菜青蟲對菜園果蔬的破壞?
這些疑問激起我對大自然的好奇,也促使我在學習生活中對生物學有所側重。

?水稻機械化收割(供圖/翟照輝)
大學期間,我選擇了農學領域中的植物保護專業。
植物保護專業不僅要求對各類農作物的生育期、種植栽培有一定深度的了解,更注重對大田農作物的病害、蟲害、草害的識別與測報,并給出針對性的綜合防治方案。要學好植物保護專業,不僅需要對植物學、遺傳學、病理學、昆蟲學等相關學科有一個全方位的掌握,還需要有充足的課外實踐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關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學校專業課老師通常會在假期帶領我們到鄉野田間捕捉各類昆蟲、采集各種植物制作標本,到農村菜地果園根據瓜果蔬菜、糧食作物的受害癥狀鑒定識別為害的致病菌、害蟲、雜草等。
大學畢業后,我選擇了中國農業大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專業繼續從事植保方面的研究。相比于本科階段對“是什么”的學習,這階段的學習更專注于“為什么”,即從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對昆蟲行為上的調控,以闡明為害現象的機制機理。

?水稻苗情考察(供圖/翟照輝)
對農學感興趣的同學,現階段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堅守初心,保持熱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保持對大自然的好奇,對生物學奧妙的求知探索欲是應對職業發展道路上困難與挑戰的動力與保障。
其次,廣泛閱讀,厚積薄發。學習農學需要在學好校內生物課程的基礎上,拓展學習一些氣象知識(例如中國二十四節氣)、農諺農詩及國內外的農學文獻資料,培養自學能力,拓展思考維度。同時,對學習中產生的疑問一定不要忽略,因為這往往是實現自我提升的“堵點”,要嘗試獨立解決或與他人合作解決。

?水稻病蟲害考察(供圖/翟照輝)
此外,重視實踐,知行合一。實踐出真知,大家日常在家時可以種養一些植物,觀察植物的變化、跟蹤植物的生長、記錄植物生長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并嘗試解決。同時,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在假期去田間地頭參加一些農事活動,這對深入了解農學、體察農民辛勞、培養愛民情懷均大有裨益。
現在,我得償所愿,用自身所學指導本地農業生產,為助力農民增收,確保百姓“米袋子”裝得滿、“菜籃子”拎得穩、“果盤子”端得牢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農業是立國之本,其興衰關系到國家的命運。如果你想成為一名農學家,現在就一起努力吧!
(責任編輯 / 陳琛?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