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首條永磁磁浮軌道交通工程試驗線竣工
8月9日,一輛紅頭白身的空軌列車——“紅軌”,平穩駛出江西興國縣永豐站。它懸掛在藍色軌道之下,一路向北至靜調庫。這條看似“鏡像”翻轉后的列車線路,正是世界首條稀土永磁磁浮軌道交通工程試驗線。
到目前為止,全球所有的懸掛式導向運輸系統都采用膠輪進行承載和導向,“紅軌”則完全采用稀土永磁材料實現懸浮和導向。這是“紅軌”和現有磁浮交通系統最大的區別,也在世界范圍內豐富了導向運輸系統譜系。

?海山上的珊瑚林
西太平洋海山被譽為“海底大花園”,由于特殊的地理特征和水文條件,造就了獨特的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是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聚集地,也是深海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熱點地區。
近年來,中國科學家利用科學號科考船及其裝備的發現號深海機器人考察系統,獲取了西太平洋9座海山的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第一手數據和樣本。
發現號深海機器人如同一輛海底觀光車,車上裝載的超高清攝像頭、LED燈和各種靈敏探頭,可將一路所見所聞實時“直播”。而它所掛載的多種采集水樣、沉積物、巖石和生物樣本的裝備,在采集樣本和數據的同時,可在海底開展原位科學實驗,實現了科學家“將實驗室搬到海底”的夢想。

?考古工作者正在對石雕進行發掘清理(攝影/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8月7日,陜西石峁遺址(中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又有考古新發現,考古工作者日前在石峁遺址的核心區域皇城臺的大臺基護墻上新發現了一件大型人面石雕。石雕本體呈圓弧形,鑲砌于皇城臺大臺基西南角的墻體之上。
目前,這件石雕已發掘出兩個相鄰的人面浮雕,其面部保存狀況較好,神態莊嚴肅穆,均戴有耳珰,呈現雙目略突出、闊嘴齜(zī)牙的表情,其中西側人面長約80厘米、高約50厘米,頭戴冠飾,是石峁石雕中尺寸最大的單體圖像;東側人面雙眼外側有弧狀紋飾。
根據以往發掘資料,這類大型石雕上一般會有一組3個人面,石雕整體長度應超過2米,目前已出土的東側人面應在整組石雕中處于居中位置,可能就是石峁先民的“王”的形象。
(責任編輯 /高琳 張佳鑫? ?美術編輯 / 胡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