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正中

我的童年生活充滿了鄉村樂趣,滿是泥土,也滿是快樂。
老家房屋的四周都有水田。那時,我經常赤腳走在田埂上,享受肌膚和細泥親昵的快樂;也會光著身子,在水田里拾田螺、逮泥鰍、捉黃鱔;有時還會按母親的吩咐,在田坎上挖折耳根,拿回家用清水洗凈,涼拌著吃。
隨著新插的秧苗逐漸長大,天氣也一天天變得悶熱。這時再走在田埂上,會發覺水田里逐漸熱鬧起來——螞蚱輕飛,半大的青蛙猛地跳進水里,快速地游走了。
不久,就能聽見青蛙的叫聲了。起初是一兩只,小聲地叫著,斷斷續續。孤單的叫聲很快就會消失在夜空里。
沒幾天,蛙聲便多了起來。你唱我和,此起彼伏。夜晚躺在床上,聽著四周稻田里傳來的蛙聲,頓時覺得孤寂的夜色亮了起來,夢在蛙聲中也變得瑰麗了許多。
烏云密布時,稻田里的青蛙似乎全都出來了。它們焦躁地、急促地叫著,聲震稻田。這些小家伙似乎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叫聲連續不斷,聲音里充滿了不安,也充滿了希望。
很快,暴雨降下,蛙聲被大雨沖得七零八落。漸漸地,整個世界里只剩下了雨聲。偶爾會隱約傳來一聲蛙鳴,好像是從水田深處沖破水面發出來的。那被水浸濕的聲音,早已失去了蛙聲應有的嘹亮。
隨著稻子慢慢成熟,蛙聲也成熟起來——低沉、渾厚、響亮,帶著磁性,富有節奏感,頗有雄性的風采。高低起伏的歌聲,即使是獨唱,也悅耳動聽,魅力無窮。
當然,最美的還是合唱。夏日的夜晚,隨著一聲低沉的蛙鳴刺破月光編織的寧靜,稻田里的大合唱便開始了。這此起彼伏、一浪接著一浪、一浪蓋過一浪的蛙聲里充滿了熱情,充滿了期待,充滿了向往。
這是一場盛大的音樂會,每只青蛙都充滿了力量,所有的青蛙都是主唱。它們有節奏地、賣力地歌唱著,努力地表現著自己。它們是在歌唱夜色,歌唱愛情,歌唱生命……
它們會從傍晚唱到黎明,連續幾天都是如此,不曾間斷。它們的生命在這種歌唱中得以延續,在這種歌唱中變得美好。
這嘹亮的歌聲,讓冰涼的稻田里有了溫度,讓單調寂寞的鄉村多了一份情調,給酷熱難耐的夏天添了一絲愜意,也讓我童年的記憶多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后來,我因讀書遠離了家鄉。到了城里我才發現,沒有了蛙聲的夏夜是多么單調,多么孤寂;沒有了蛙聲的夏夜,是多么酷熱難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