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國共產黨,我心目中會浮現很多光輝而榮耀的形象——邱少云、肖思遠、張定宇……無論是在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的戰斗陣地,還是在解放軍戰士日夜守衛的邊防線,或是在醫務人員抗疫戰斗的第一線,中國共產黨人舍我其誰,無私奉獻的精神,常常感動和鼓舞著我。
我今天要講的這位共產黨員,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在最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發揮重要的作用。他就是我的阿公——胡劍平。
穿著一身深藍色的工作制服,臂戴紅色袖套,伴隨著清晨的曙光,阿公又來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阿公是中城社區的垃圾分類引導員,在南京剛剛開始執行垃圾分類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志愿者的工作又臟又累,沒人愿意承擔。阿公站了出來:“我是共產黨員,讓我來吧!”于是,小區垃圾投放點監督、引導小區居民正確分類投放垃圾成了阿公的工作。
剛開始阿公對垃圾分類的要求并不熟悉,他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詳細記錄了各種要點:青菜葉屬于廚余垃圾,要扔進綠色垃圾桶內;包裝袋、塑料袋屬于其他垃圾,應該扔進灰色的垃圾桶……阿公時不時拿出來翻閱。漸漸地,阿公對垃圾分類的知識已經耳熟能詳。
這一年里,無論是飄著白雪的寒冬還是艷陽高照的盛夏,每到垃圾集中投放時間段,阿公總會守在垃圾桶旁。居民們來扔垃圾時,他都會將垃圾袋打開仔細檢查,如果發現分類錯誤,就會親自給居民示范,指導他們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到正確的垃圾桶。作為引導員,阿公一有空還會在小區內巡查,給大家宣傳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講解干、濕、有害、可回收物的辨別知識,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告訴他們垃圾分類麻煩是麻煩點,但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們要好好保護環境。遇到不理解的居民,阿公耐心地向對方科普和解釋,直到對方愿意接受為止。有付出,就會有收獲,經過阿公的不斷努力,垃圾分類的理念逐漸深入到每一個小區成員的心中。
“垃圾分類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并不復雜。我們需要做的是改變陳舊的思想觀念,養成良好的分類習慣,并且踐行下去。我作為共產黨員,更要帶頭發揮先鋒作用!”這是阿公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在阿公的耳濡目染下,我不僅養成了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還成了他服務小區的小幫手。
這就是我身邊的共產黨員,他已年近七旬,卻不怕臟,不怕累,日日與“垃圾”相伴,為小區帶來整潔的環境,為環保出一份力,他用他的奉獻和堅守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
聶瑾瑜:江蘇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鉛筆頭”少兒文學社社員
指導老師:宋汶珈
編輯 閆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