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姐:
你好!我是一名95后,即將要成為一名爸爸,心中充滿了期待,但經常看到網上一些言論,說現在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我挺想做個好爸爸的。我跟自己的爸爸關系一般,從小到大,他都忙于工作,我有事都找媽媽。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將來也是這樣,那我到底要如何做,才是一個好爸爸呢?
青山
青山:
你好!說實話,看了你的來信,我感覺沉甸甸的,既為你感到高興,又不知該從何下筆。
怎樣才是一個好爸爸呢?這個話題非常大,相關的書籍和信息太多了,網上也有很多 “好爸爸準則”,你隨便一搜就能搜到很多。但多了,有時候反而會讓人無所適從。
你在信中提到的第一點是,你和爸爸的關系一般,他忙于工作,你有事都找媽媽。那么,基于你原生家庭的特點,我們自然可以從中看到第一條做好爸爸的準則,那就是——陪伴。
這種陪伴,并不是“孩子坐在那兒玩積木,爸爸在旁邊一言不發刷手機”。這里說的陪伴,是全身心的陪伴,是愛的陪伴。何謂全身心陪伴呢?在孩子發育、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你都要了解他/她的訴求。
比如0歲到2歲的寶寶需要怎樣的陪伴,2歲到4歲的寶寶、學齡兒童需要哪種陪伴,青春期又需要怎樣的陪伴等。就如同小樹要想長成參天大樹,不同的階段,我們施肥、澆灌、除蟲和修剪枝條的方法一定是不同的。
這不是非要把你逼成“育兒專家”,而是要強調科學育兒,做父母的一定從身心兩方面了解自己的孩子。首先照顧他們吃飽穿暖、不生病,但不能僅止于此,還需要給予恰當的關注和心靈的呵護。
請注意,給予陪伴和關注,而不是寵溺。寵溺是以孩子為中心,事事依從他,這不是愛孩子,這是害孩子。
你來信中說的第二點是,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爸爸?對于孩子來說,怎樣的爸爸才算是一個好爸爸呢?最近爆火的電視劇《夢華錄》中,孫三娘執意要做一個好媽媽,逼著孩子好好讀書,沒想到兒子覺得媽媽一點兒也不好,認了別人做媽媽,不要這個媽媽了。弄得孫三娘痛苦不已,待到后來兒子吃了一番苦頭,母子團圓,兒子才終于了解母親的一片心意,才知道這個媽媽真的是好媽媽。而孫三娘對兒子說的那番話,更是精彩。她說,原來一直想要兒子幫她實現誥命夫人的愿望,所以逼兒子好好讀書,但現在才知道,任何事都要自己去爭取。
同理,好爸爸也不可以以愛之名,讓孩子來幫助自己實現夢想。相反,你要鼓勵、支持孩子去勇敢追求和實現他們的夢想。
好爸爸的這個“好”,首先是讓自己活好,活出真實的自我;這個“好”,要有智慧;這個“好”,有時候表現出來的是“不好”,它遠非表面字眼那么膚淺。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你來信中并未提及的。父子關系非常重要,可是夫妻關系卻是一個家庭的基礎。你若想教會孩子尊重,你要尊重你的妻子;你若想教會孩子什么是愛,你要好好愛你的妻子;你若想教會孩子什么是融洽,你要和妻子營造出融洽的家庭氛圍。
給孩子一個溫暖有愛的家,你便是孩子最好的爸爸。
祝福你!
你的朋友:南林君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
南林君,國際正念減壓(MBSR)受訓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生命完整療愈師、國家高級兒童情商師、南京崇正書院前執行院長,著有《靜待花開——從中等生到港大才女》《生命完整療愈》《靜待花開——好媽媽學會陪伴》等書。